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的热适应特性,将杂拟谷盗分别于15,25和35℃下驯化2周后,用温度梯度仪测量在不同温度驯化下杂拟谷盗的最适温度、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结果表明,驯化温度对杂拟谷盗最适温度、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的影响极显著(P<0.01),最适温度、临界低温、临界高温均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适温区的范围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而扩大。驯化温度对杂拟谷盗最适温度的影响最大(0.317),对临界低温的影响(0.310)大于临界高温(0.255)。  相似文献   
12.
大仓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李晓晨  王廷正 《兽类学报》1992,12(4):275-279
本文依公式K=100W/L~3计算了大仓鼠肥满度。统计结果表明,雌性肥满度大于雄性肥满度。肥满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小。不同作物类型样地中大仓鼠的肥满度变化不明显。不同季节肥满度有一定的变化,主要与繁殖和气候有关。肥满度与种群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立志  李晓晨 《四川动物》2006,25(1):103-105
为研究温度对小斑熊虫Milnesium tardigradum食量和食物消化率的影响,以轮虫为食物,将20只小斑熊虫分成两组,每组10只,分别在20℃和5℃下驯化饲养10天,并在各自驯化温度下进行实验观察。对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表明,小斑熊虫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20℃下饲养的个体取食轮虫的个数比5℃下的多0.84个/天;小斑熊虫的食物消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20℃下的小斑熊虫消化率比5℃下的快24 h。  相似文献   
14.
鼎突多刺蚁热适应及运动行为的热依赖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分别置于15、20、25和3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内,对其热适应及运动行为的热依赖性进行了研究。驯化2周后,采用温度梯度仪测量其热适应参数,并选用停顿频率(PF)、疾跑速度(SS)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MDCCL)来衡量其运动能力。结果表明,驯化温度对鼎突多刺蚁的热适应和运动行为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适温度(PT)、临界低温(CLT)、临界高温(CHT)随驯化温度(AT)的升高而增大,最终适温为30.54℃,临界低温不低于3℃,临界高温不高于45℃;经过高温驯化的鼎突多刺蚁的运动能力显著大于经过低温驯化的个体运动能力,驯化温度与疾跑速度、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停顿频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研究了秦岭蝮蛇的活动节律和反捕行为,蝮蛇在不同季节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夏季晴天每天上午8点30分-9点30分,下午14点30分-18点30分钟分别有一活动高峰,下雨前后活动明显加强,蝮蛇的身体姿态也呈明显的节律变化;夏季上午10点以前,身体松散放置,10-18点,身体姿态多呈密缠绕或多条堆集在一起。单条蝮蛇多顺时针方向盘卷,蝮蛇受惊吓时的反应行为有收缩,歪头,摆尾,吐舌和逃跑,被捉时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制备的菌剂对小鼠生长的影响。取60只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喂养,考察对照组、菌剂组、抗生素组的小鼠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盲肠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格氏乳球菌该菌剂能显著提高小鼠的平均体重、降低料重比、提高抗氧化能力。对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十二指肠食糜SIgA含量,优化盲肠菌群结构。格氏乳球菌可以促进小鼠生长,为开发一种有效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阴环  李晓晨 《生态学报》2015,35(9):3052-3059
淡足青步甲Chlaenius pallipes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为了揭示秦岭地区淡足青步甲的种群遗传分化和种群历史动态,对13个地理种群151个个体的线粒体Cox1-tRNALeu-Cox2片段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序列比对后的全长为1 602 bp,共检测到57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5个单倍型,其中48个为居群内特有单倍型,17个为居群间共享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 为0.97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 0.0025。该种群遗传分化明显,但AMOVA分析结果表明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占变异总量的92.10%。SAMOVA和PERMUT分析结果均表明秦岭地区的淡足青步甲种群不存在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结合中性检验、错配分布和BSP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发生过种群扩张,且扩张时间大致在0.100-0.025 Ma之间。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中国缓步动物门2新种和1新纪录种(真缓步纲,高生熊虫科):李氏等高熊虫Isohypsibius liae sp.nov.,拉氏等高熊虫Isohypsibius rahmi sp.nov.和Isohypsibius borkini Tumanov.Isohypsibius liae sp.nov.背部有12列横向排列的隆起,宽窄不等,整个身体表面布满网状饰纹;吸咽球有3个近似粒状的大板,无小板;前3对肢上的内侧爪靠内侧近基部处有角质条,爪主枝上附棘存在.Ⅰ.liae sp.nov.以其背部横向隆起、饰纹或缺少半月板区别于所有已知的Isohypsibius属的种类.Isohypsibius rahmi sp.nov.背部有10排大的突起:按身体前端到后端的顺序,第1~5排、第7排以及第8排每排有4个突起,第6排和第9排每排有2个突起,第10排有1个突起;身体背面、侧面和四肢上密布半球形小颗粒;吸咽球有3个近似粒状的大板,第1大板和第2大板几乎相接;前3对肢的内侧爪内侧近基部有角质条,爪主枝上不见附棘.J.rahmi sp.noV.以其大的突起排列方式和数目或前3对肢的内侧爪内侧近基部有角质条区别于Isohypsibius属的所有已知种类.  相似文献   
19.
苏丽娜  李晓晨 《四川动物》2006,25(1):191-195
本文对缓步动物休眠现象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休眠现象是一个集合名词,指的是缓步动物为克服不利的环境条件而出现的新陈代谢活动减弱甚至暂停的生命状态。最新的观点将其划分为两类,即隐生和滞育。根据导致隐生的环境因子的不同,又可分为低湿隐生、低温隐生、高压隐生、低氧隐生四种形式。滞育包括包囊和休眠卵两种形式。缓步动物的三种休眠状态(桶状、包囊和休眠卵)在其一生中任何一个阶段都能够出现,以度过极端不利的环境,并以此延长生物个体的寿命。总之,休眠现象存缓步动物的生态和进化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莹  李晓晨 《生态学杂志》2006,25(2):166-169
为研究海拔对缓步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地处秦岭北坡的南五台山缓步动物群落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调查设置3个样区、45个样方,共采集缓步动物919个,个体密度平均816.89个·m-2,隶属缓步动物门2纲2目3科7属11种.其中Macrobiotus hufelandi和M.harmsworthi共占总采量的92.93%,为优势类群.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修正的Hill指数来计算各生境缓步动物群落结构特点.研究表明,海拔对缓步动物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海拔的下降其物种的个体数量、群落优势类群的数量和优势物种数都呈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中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而群落优势度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不同海拔样区的群落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