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SD-PMA-ddPCR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菌。【方法】利用脱氧胆酸钠(SD)对受损细胞预处理,然后使叠氮溴化丙锭(PMA)进入受损细胞与DNA发生共价交联,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进行微滴式数字PCR(dd PCR)检测。【结果】0.1%SD和5.0 mg/L PMA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108 CFU/m L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死菌DNA的PCR扩增。经过SD和PMA对样品预处理,dd PCR可以在死菌存在条件下,定量检测鸡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菌,消除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活菌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SD-PMA-dd PCR的灵敏度为2.0 copies/20μL。SD-PMA-dd PCR方法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结论】SD-PMA-dd PCR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方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Wright)根状茎与地上部分各元素的含量明显不同,根状茎中含镍、铁、磷、铝量远高于地上部分,镁、钙、锰量远低于地上部分;盾叶磐蓣对钾、锌、铁等元素的吸收量大于农作物;根状拳与地上部分的比值(R2/U2)较大;大量元素在根状茎中的含量(A)及地上部分含量(B)的大小排序差别较大,微量元素含量A、B值的大小排序完全一致。盾叶薯蓣根状茎的皂素平均含量为2.87%,皂素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铁、有效锌含量关系密切。薯蓣皂素含量高的盾叶薯蓣集中分布在大巴山北坡东段化龙山脉一线。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小麦叶片对拔节期低温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淮海麦区参加区试的2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其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P0.01),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P0.01)。小麦叶片各指标存在极显著的品种间差异(P0.01)。以叶片各指标的相对值作为抗寒性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和极极点排序法计算参试品种的平均隶属度值为0.19—0.63,综合排序值为1.66—4.08。通过K-means聚类,将24个小麦品种聚为5类。其中良星619、丰德存麦1号、B07-4056、石H083-363、山农055843和良星99等6个品种抗寒性最强,宿553、陕农509、A-9、中原6号、徐麦4036、舜麦1718和石麦19等7个品种抗寒性强,尧麦16、C-44、山农05-066、冀麦585和石B05-7388等5个品种抗寒性中等,偃展4110、B-33、B05-6507和石4185等4个品种抗寒性弱,石06-6136和石优20这2个品种抗寒性最弱。相关分析表明,平均隶属度值和综合排序值与相对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脯氨酸含量、相对POD活性呈正相关(P0.05),与相对MDA含量呈负相关(P0.05)。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及MDA含量可以作为拔节期小麦抗寒性的鉴定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给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糖尿病以2型多见,占据了糖尿病总数的90%,特点是由于β细胞功能减弱而造成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当今,生物医学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糖尿病的基因靶向成为可能。Sirtuins家族作为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其活性受细胞内NAD+浓度的影响。作为表观遗传学的一个分支,Sirtuins在细胞寿命、能量代谢、胰岛素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篇综述,我们通过论述Sirtuins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多方位的调节功能,来探讨Sirtuins作为糖尿病靶向治疗所具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黄河水灌溉水稻根系及植株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黄稻区是一个水稻新区 ,具有独特的生态类型。由于黄河水携带有大量泥沙并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物质 ,使得在黄河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根系及植株的生育状况与井水灌溉有较大不同。从目前的报道来看 ,对井灌条件下水稻根系及根系对地上部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较多研究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水稻根系的发育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川田信一郎曾对不同水分条件下根的发育形态以及施用堆肥对水稻“浅层根”分布进行了研究[10 ],番场宏治研究了土壤水分条件对水稻根分布的影响[9],山崎耕宇研究了水稻根系的形成及其与产量的关系[8]。于贵瑞等研究了高产水稻群…  相似文献   
16.
采用子母桶栽土培法模拟冬小麦抽穗后不同的水分胁迫状态,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置3个氮肥处理,分别为N1(基肥∶拔节肥∶开花肥=10∶0∶0)、N2(6∶4∶0)和N3(4∶3∶3),模拟冬小麦抽穗后2种水分胁迫(渍水胁迫、干旱胁迫),设正常供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相同供水条件下,N2和N3处理较N1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灌浆期旗叶的SPAD和光合速率,确保了收获时较高的穗数、穗粒数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氮肥后移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耗水量,但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相同氮肥条件下,干旱胁迫和渍水胁迫处理较正常供水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与正常供水相比,各氮肥条件下干旱胁迫和渍水胁迫处理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及籽粒产量的减小幅度均表现为N1>N2>N3.表明氮肥后移通过提高旗叶SPAD、减缓花后旗叶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增加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调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以减轻逆境灾害(干旱和渍水胁迫)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限水灌溉冬小麦冠层氮分布与转运特征及其对供氮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在大田春灌1水条件下,设置不同供氮水平和氮肥运筹处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在华北地区限水灌溉条件下氮肥施用对冬小麦冠层叶片氮素时空分布与转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适量施氮可显著增产,2008-2009年以施氮量180 kg/hm2时(N21)产量最高,为8749 kg/hm2;2009-2010年以施氮量270 kg/hm2时(N32)产量最高,但施氮量210 kg/hm2(N22)处理与N32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340 kg/hm2和8558 kg/hm2。氮肥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利用率与氮肥农学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在N21和N22处理时最高。冠层叶片氮素含量和积累量随叶层层次自上而下降低而下降,垂直梯度分明,各时期冠层叶片氮素垂直梯度随施氮量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冠层叶片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呈现为:第1层>第2层>第3层>第4层。相关分析表明,冠层叶片氮素梯度与叶片氮素转运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722*),与贡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75**)。适量施氮(120-210 kg/hm2)增大了叶层间氮素垂直分布梯度,促进了氮素在植株内的运移分配,有利于叶片氮素向外转运,提高了叶片氮素转运量和对籽粒贡献率,保持了较高的氮素利用率。施氮过多(330 kg/hm2)减小了叶层间氮素垂直分布梯度,减弱了氮素在植株内的再利用,叶片氮素转运不畅,导致叶片氮素转运量和对籽粒贡献率下降,氮素利用率显著降低。连续两年试验结果显示,通过适量氮肥调控可以增大冠层叶片氮素垂直梯度,有利于叶片中的氮素输出,促进氮素的再分配、再利用,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并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小麦籽粒中植酸、戊聚糖含量及其与相关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不同基因型小麦,测定了籽粒中植酸、蛋白质及戊聚糖的含量,并对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植酸的广义遗传力比较低;(2)植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戊聚糖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对参试的18个不同基因型小麦中植酸和戊聚糖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18个基因型小麦聚为四类,并初步认为豫麦47是参试品种中最适宜于用作饲用小麦。  相似文献   
19.
灰翅麦茎蜂的生物学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近年来在青海省和甘肃省春小麦生产中灰翅麦茎蜂CephusfumpennisEversmann的危害造成春小麦千粒重下降 8~ 1 0g,严重减产 ,籽粒品质变差 ,麦秆失去使用价值等问题 ,介绍了麦茎蜂的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和目前的主要防治对策 ,包括耕作措施 (深翻、轮作倒茬 )、药剂、生物防治及选育抗虫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不同种植密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粒重和结实数均以中下部小穗为最大,随植株密度的增大,穗粒重和穗粒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的粒重和结实数也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粒位间的粒重,在结实数大于0.95的情况下,表现为第2>1>3>4粒位,在其它情况下则表现为第1>2>3>4粒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