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蜥蜴是喜欢温暖的动物,每到秋末冬初的时候,就进入洞内、封住洞口以御塞冷。这时就很难找到活的蜥蜴了。根据我们实验的结果,在冬季保存活的蜥蜴,是简而易行的。保存的办法,是把活的蜥蜴放在盛有湿土的玻璃缸(或木箱)内,将缸置于-3℃左右温度的室内,蜥蜴就钻入土中。此时,不食不动,呈  相似文献   
132.
放牧是草原牧区常见的人类活动,多年放牧对草原植被及土壤的碳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采集不同类型草原多年放牧前后植被及土壤样品,对室内碳同位素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草原生态系统Δ13C(碳同位素分馏值)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放牧强度对植被Δ13C值的影响显著,0~5 cm表层土壤Δ13C值在放牧前后变化显著,而对深层土壤(>5 cm)影响不显著.多年放牧后大部分植被Δ13C值显著升高,高海拔地区升高的幅度较大.可见,放牧行为对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不同土壤深度以及不同海拔生态系统碳过程产生的影响差异显著.针对不同类型的草原,放牧应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3.
以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块茎芽为外植体,对组培过程中褐化的影响因素(灭菌方式、基本培养基及培养温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先经过75%乙醇处理30s消毒表面,再用NaClO 12min+HgCl2 8min消毒的抗褐化效果最好;选用1/2MS基本培养基能有效抑制褐化;低温环境(20℃)能进一步降低褐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4.
凋亡蛋白(apoptin)因可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凋亡而备受广大研究人员的关注。但由于凋亡蛋白质本身结构特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通过原核表达的蛋白质不稳定,很容易聚集沉淀,并且凋亡蛋白质本身也不能自主跨膜进入胞内发挥其生物学作用。本文考察了一种野生型凋亡蛋白N-末端缺失突变体tApoptin(1~43氨基酸残基缺失)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并且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这种N-端缺失突变体tApoptin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的融合蛋白质具有自主进入A549、HeLa、H460和SK-OV-3等多种肿瘤细胞的能力,而且这种转运效率具有细胞特异性。与肝素钠共孵育可抑制tApoptin进入细胞的能力,推测tApoptin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多糖结合后被内吞进入细胞。MTT的结果显示,突变体tApoptin依然保持了全长凋亡蛋白质的抗肿瘤特性,对所测试的多种肿瘤细胞生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tApoptin给药组相比,tApoptin与传统中药材来源的商陆皂苷甲(esculentoside, EsA)联用的给药组,对测试的4种肿瘤细胞的药效提升约100倍以上。其中,对SK-OV-3细胞的提升效果最显著,提升463倍,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从27.37 ± 2.25 μmol/L 降低到 0.059 ± 0.003 μmol /L。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与tApoptin给药组相比,tApoptin与EsA联合的给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6.46 ± 0.34% vs. 41.9 ± 0.47%, P<0.001)。与溶酶体共定位的共聚焦结果表明,EsA可能通过破坏细胞中的溶酶体促使tApoptin释放到胞质内有效发挥其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5.
用重组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载体将γ-微管蛋白反义基因导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 var.Samsun NN),得到了γ-微管蛋白基因沉默的烟草植株。它与侵染PVX空载体的正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形态的叶片分层交替生长;到生殖期所有的花苞都提前脱落;小孢子不能发育到四分体阶段。沉默的形态反应主要起始于顶端幼嫩组织。在沉默过程中除存在基因沉默及恢复现象外还出现靶基因水平的陡然升高,甚至有时会明显反超过正常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36.
通过RT-PCR体外扩增目的基因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slet neogenesis associated protein,INGAP),并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的目标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洗涤杂蛋白后用尿素溶解,经Heparin Agrose亲合柱层析分离后,再用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进一步纯化.纯化后的INGAP皮下注射免疫家兔,制备兔抗INGAP血清,采用免疫双扩、ELISA评价INGAP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INGAP表达量高达菌体总蛋白的40%左右,经HPLC测定,分离纯化后的目标蛋白纯度达到98.81%,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7.
乌毛蕨科3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乌毛蕨科(Blechnacea)具代表性的3个种,即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 (L.F)Smith)和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 (Hook)J.Sm)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附特征性结构照片37幅。实验结果基本支持秦仁昌主要依据孢子体形态的分类观点。为乌毛蕨科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138.
邸娜  王晓楠  刘保东 《植物研究》2007,27(4):398-401
在不添加任何外源激素的条件下,用水来隔绝空气,即在试管中沉水条件下培养狭翅巢蕨(Neottopteris antrophyoides (Christ) Ching)的孢子,首次成功地诱导出极端简化的雄性配子体,简化程度几乎与被子植物的花粉粒相当,只由1个营养细胞、1条假根和1个精子器组成。本文讨论了在高等植物生活史系统演化方面,环境因素可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植物细胞胞外碱化反应及氧爆发是植物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早期事件。通过这两个细胞反应特征来发现具有潜在的诱导植物抗性反应的真菌菌株。以分离自大连凌水桥附近海域潮间带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的50株真菌为受试菌株,通过烟草植物细胞的胞外碱化反应筛选目标菌株,发现了菌株HMP-F96的粗代谢物能够显著诱导烟草细胞发生碱化反应并产生过氧化氢。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株为布雷正青霉(Eupenicillium brefeldianum)。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