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4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DMEM: F12(1: 1)为基础培养基,对CHO细胞的低血清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降低培养基中血清含量,观察了细胞在10%、5%和1%等不同浓度低血清培养条件下生长状态和外源蛋白表达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含1%血清的F12: DMEM(1: 1)培养基中,细胞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且培养上清中的目的蛋白活性与常规血清浓度10% DMEM培养条件下的活性接近.从而达到了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降低纯化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以氧化铁锰假单胞菌FEl3-26为实验菌株,对其铁氧化酶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铁铵和硝酸钠分别是该菌产酶的最佳碳氮源.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28~30℃.起始pH值6.5~7.5,接种量2%,150 r/min振荡培养72 h.酶的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该菌产生的铁氧化酶是一种胞外酶.  相似文献   
43.
荒漠草原两种类型土壤的水分动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7—2018年的定位监测数据,分析了宁夏东部的盐池荒漠草原2种不同类型土壤(灰钙土和风沙土)的水分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2017和2018年生长季(5—10月),研究区降雨量分别为208.2和274.8 mm,降雨在各月份的分配差异较大。2018年除5月存在极端降雨事件(129.6 mm)外,其余各月降雨量均低于2017年。土壤水分变化的季节动态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土壤水分补偿期(5月初至6月初)和土壤水分波动期(6月中旬至9月底)。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呈骤增骤减的脉冲式特点,深层土壤含水量较稳定。灰钙土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表现为"升-降-升"的变化,风沙土土壤含水量在0~60 cm土层出现井喷式增加,而后增加缓慢,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2017年,灰钙土全剖面(0~100 cm)土壤水分表现为积累型,风沙土表现为消耗型;2018年,两种类型的土壤水分在全剖面均表现为消耗型。两种土壤类型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强,灰钙土和风沙土全剖面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代表性土层分别为80~100和40~60 cm。2种类型土壤的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44.
选取海口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 基于2010 年Alos 遥感影像数据,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GIS 空间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研究区生态适宜性评价等级为“最适宜”和“适宜”用地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4.06%, 所占比例较小, 主要分布在城镇建成区及周边临近区域;“基本适宜”用地占全区总面积的19.77%, 面积较大分布不集中且范围较广;“不适宜”和“很不适宜”两者总比例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44.64%, 所占比例较大, 主要分布在偏远郊区及植被茂密的区域; “不可用地”为21.54%, 主要分布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高速公路沿线、海岸带、特殊用地及风景名胜区。研究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整体比较低, 总体分布规律呈现为南低北高; 依照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 提议在不同区域合理开发土地资源; 建议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严格控制“禁建区”和“限建区”的开发行为。  相似文献   
45.
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17属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叶中上部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丛藓科植物的叶中上部细胞的形状、大小及表面形态等特征上具较大相似性;据细胞表面特征,叶细胞可分为无疣或具乳突、具圆疣以及具分枝的马蹄形疣3种类型,且该特征在丛藓科不同属、种间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叶细胞形态特征可为丛藓科植物属级和亚科级的划分提供细胞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对患者肾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2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单发肾结石且结石直径均≤ 2 cm的患者1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对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90 例,A组采取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B组采取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尿Kim-1 及血清NGAL、Cys-C水平,评估患者肾功能。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6 h、12 h、24 h、72 h尿Kim-1 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A 组术后48 h尿Kim-1 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6 h、12 h、24 h尿Kim-1 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 6 h、12 h、24 h、48 h、72 h血清NGAL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前2 h、术后6 h血清Cys-C 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12 h、24 h、48 h、72 h血清Cys-C 水平均A 组均高于B 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 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均对患者肾功能造成损伤,但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肾小球损伤更为严重,经皮肾镜下钬激 光碎石术对肾小管损伤较为严重,临床应注意。  相似文献   
47.
1990年11─12月和1991年元月、12月在江西鄱阳湖的余干县,江苏洪泽湖的泗洪县和湖南洞庭湖的汉寿县等地进行了经济水禽寄生蠕虫的调查,共剖检26种经济水禽387只(包括家鸭25只),其中有254只遭到感染,感染率高达65.63%(见表1)。所获标本经鉴定有吸虫22种,绦虫23种和线虫17种,隶于3纲5目12科26属。发现1个我国新记录属,6个新记录种;23个宿主新记录和1个绦虫未定种(见表2).对新记录种与原作者过去记载有较大差异的作了扼要的补充和绘图,对新记录属的特征亦作了简述,并对三个湖区经济水禽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确诊的82例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以早发型(≤7天)为主,晚发型以院内感染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血小板出现减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增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氨苄西林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加他唑巴坦的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及克林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敏感。82例败血症患儿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7.3%。结论: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发病率高,应密切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及动态监测其C反应蛋白、血小板等的变化,同时及时完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产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49.
以黄瓜为受体,以不同化感效应(促进/抑制)小麦品种为供体,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小麦根系分泌物及伴生小麦对黄瓜生长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处理第6天和第12天,化感促进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分别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株高和茎粗;在处理第18天,化感促进和抑制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均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株高;在处理第6天,不同化感效应小麦根系分泌物均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条带数、Shannon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有苗对照(W)显著高于无苗对照(Wn);在处理第18天,各处理的真菌群落结构条带数、Shannon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无苗对照(Wn).伴生化感抑制效应小麦显著降低了黄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说明小麦根系分泌物及伴生小麦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DGGE图谱及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伴生不同化感效应小麦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0.
杜鹃花属植物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着丰富的杜鹃花资源,但有关其繁殖应用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种子育苗耗时长,组培育苗成本和技术要求高,都不适于杜鹃花属植物的大面积生产。扦插繁殖快,还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从插条的选择,准备,插条的生根激素处理,扦插基质的选择,外界环境条件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及扦插后的养护管理等六个方面对杜鹃的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推进杜鹃花属植物,尤其是中国野生杜鹃的引种驯化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