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3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056篇
  2001年   130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田菁胶的细胞定位和粘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发育过程中和成熟的田菁(Sesbania Canabina)种子内胚乳细胞进行了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田菁胶形成后不是分泌到胞外,而是聚积在胞内,对不同粒度田菁胶的粘度测定,表明粒度越大,粘度越小;反之,粒度越大。这种结果与田菁胶在细胞内定位是相一致的。另外,对不同粒度田菁胶的糖和不熔物含量也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采后荔枝果皮色素、总酚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熟度约八成的“淮枝”在采收后2天内,色素的合成代谢仍相当活跃,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的含量增高,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大,总酚保持原有水平,叶绿素降解,反映了果实达到完全成熟的特征,随后,上述各项参数因果实的衰老而下降,与采收当天相比,7天后花色素苷为90%,类黄酮为59%,总酚为71%,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为46%,讨论了酚类,花色素苷及两种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对荔枝果实在成熟,衰老褐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单向硅胶薄层色谱对“红星1号”(抗风品系)和“9-110”(抗寒品系)两种无性系天然橡胶胶乳脂质的磷脂组成进行定性分析,分离出8种磷脂组分,已检出6种,发现两种是从来没检出过的磷脂组分,此外用薄层色谱扫描和“吸光度比例系数校正法”对两种品系天然胶乳总脂,橡胶相和底层脂质中各种磷脂组分的分布进行了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胰脂酶分解的方法对几种乌桕[Sapium sebiferum(L.) Roxb.]种子桕脂甘油三酯组成进行了测定,桕脂的甘油三酯是由9-14种甘油三酯所组成,与可可脂相似之处是甘油三酯2-位上的脂肪酸,82-88%为油酸,二饱和酸甘油酯中81-88%,其中以POP为主(74-81%);单饱和酸甘油酯占1.8-6.0%;而三饱和酸甘油酯占9.6-15.6%,主要是PPP(8.5-14.0%)。桕脂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可以做可可脂的代用品,将湖南产的乌桕与广西栽培的4个品种(“大粒鸡爪”,“蜈蚣”,“铜锤”和“小粒鸡爪”)桕脂中的甘油三酯组成比较,以“大粒鸡爪”桕脂中二饱和酸甘油酯的比较最高(88.0%),三饱和酸甘油酯的含量最低(9.6%)。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沉香[原植物为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精油经硅胶,Sephedex-20柱层析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倍半萜 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呋喃白木香醛和呋喃白木香醇,经波谱分析(IR,NMR,MS)相应的衍生物呋喃白木香酸X-衍射解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I)和(II),同时,也分离得到4个已知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白木香醛(Ⅲ),白木香酸(IV),二氢卡拉酮(V),β--沉香呋喃(VI)。  相似文献   
16.
泡状饶氏藻营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国特有的一种绿藻门植物-泡状饶氏藻营养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植物体由3层细胞组成,外层细胞最小,细胞质比较丰富,含有较多的各种细胞器,液泡体积较小,中层细胞具有很大的中央液泡,细胞质成为贴壁的薄层,各种细胞器结构仍清晰可见,内层细胞极度液泡化,细胞质呈现退化状态,周生的片状叶绿体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穿孔,使叶绿体呈网孔状外貌,叶绿体主要由许多成对的类囊体组成,叶绿体上往往有几个蛋白核,蛋白核经常被1或2条类囊体穿过,呈现分隔状,本文也报道了泡状饶氏藻的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内微管的结构特征,根据泡状饶氏藻的类囊体形态与Ulva mutabilis非常相似以及蛋白核的超微结构特征,它与石莼科植物可能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属于绿藻门中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7.
中生植物脯氨酸含量为0.42mg/g.dw, 低于少浆旱生植物(1.73mg/g.dw)。多浆旱生植物脯氨酸含量最高(7.22mg/g.dw),为前两者的17倍和4倍,两类旱生植物在干旱条件下(非灌溉)脯氨酸含量均高于灌水处理。少浆与多浆旱生植物的光合强度(16.74,14.04CO2mg/g.dw.h)差异不大,而中生植物(37.57mg/g.dW.h)略高于多浆旱生植物(4.73CO2Mg/g.dw.h),与中生植物(7.60Co2mg/g.dw.h)接近,光合/呼吸值,少浆,多浆与中生植物分别为2.50,3.09和4.59,说明中生植物的合成明显大于消耗,季节动态中,中生植物显著高于两类旱生植物,叶绿素总量三类植物差异甚微。  相似文献   
18.
满江红孢子果形成期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草药红根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中分离鉴定了红根草邻醌(I),丹参酮II-A(II),丹参酮I(Ⅲ),隐丹参酮(IV)等4个三萜醌和β-谷甾醇,红根草邻醌为首次从植物中分到的天然产物,它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亦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缺体回交法”选育普通小麦异代换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学勇  李振声 《遗传学报》1989,16(6):420-429
利用从蓝单体自交分离得到的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缺72180、缺天选15)作母本与3个不同的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84、小偃7631和小偃78829)杂交,再以缺体作为轮回亲本,从F_1或F_2开始连续回交1—2次,在回交中,缺体无论作父本或母本都得到了异代换系,并且发现:(1)在回交过程中,用缺体作母本比作父本更为有效;(2)F_1自交,在F_2群体中选择生长比较正常,染色体数比较少的植株回交,比F_1作母本直接回交效果更好。并对所得的异代换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发现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2n=42) 4E染色体(以下用4Ei表示)、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clongatum 2n=70)的4E染色体(带蓝粒基因,以下用4Ee表示)和4F染色体(带毛叶基因,以下用4Fe表示)均能正常补偿小麦4D染色体。异代换系生长旺盛,育性正常。初步总结了缺体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回交过程中异代换系的形成规律,证明了“缺体回交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八倍体小偃麦等人工合成的新物种,以选育普通小麦异代换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