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62篇
  8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9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氟铃脲对斜纹夜蛾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氟铃脲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酶动力学法,在确定斜纹夜蛾酚氧化酶最适反应条件基础上,测定氟铃脲与酚氧化酶直接作用及氟铃脲处理幼虫后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斜纹夜蛾酚氧化酶的最适pH 6.5,最适温度30℃.氟铃脲没有和酚氧化酶结构中的铜离子结合,而是直接与酶蛋白发生作用.氟铃脲浓度低于1 153 mg/L对离体酚氧化酶有激活作用,在138 mg/L激活作用最大,浓度高于1 153 mg/L则产生抑制作用.用46 mg/L和92 mg/L亚致死剂量氟铃脲连续处理5龄幼虫不同时间后,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且高浓度的激活作用大于低浓度的激活作用.进一步测定药剂处理幼虫24,48和72 h的血淋巴、表皮和头部酚氧化酶活性,随着氟铃脲处理时间延长,两个剂量的氟铃脲对血淋巴、表皮及头部酚氧化酶的激活作用逐渐增大,氟铃脲对血淋巴酚氧化酶的激活作用最大,表皮次之,头部最低.氟铃脲处理幼虫后,其预蛹和蛹酚氧化酶的活性也显著提高,表现出一定的后效应.【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氟铃脲对斜纹夜蛾酚氧化酶具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42.
对丹参EST序列进行Blast分析,获得一个新的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命名为SmLTP1(GenBank注册号为EF187461)。该基因cDNA全长593bp,包含一个长为357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11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植物nsLTP的典型结构,即4对二硫键,4个a-螺旋,1个可结合和容纳脂肪酸分子的类似口袋状的疏水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SmLTP1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其表达受病原菌和茉莉酸甲酯的诱导,显示SmLTP1基因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比较不同孔径多孔β-TCP材料复合血管内皮细胞后的体内血管化,探索孔隙大小对人工骨材料体内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血管内皮细胞与连通径均为100μM,而孔径分别为200-300μM和300~400μM两种不同孔隙结构β-TCP材料复合后包埋入36只成年新西兰兔的腿部肌肉内,相同结构的空白β-TCP材料作对照,术后2、4、8周对材料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计算新生血管密度。结果: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的材料血管形成启动过程早于空白对照组,术后第4周血管管腔已基本成形,并基本稳定,至第8周开始血管充盈,微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孔径的材料比较发现,不论是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的材料还是空白材料,孔径300~400μM的材料内新生血管密度显著显著高于孔径200-300μM材料(P0.05)。结论:材料孔隙较大的材料更有利于材料体内的血管化,而复合血管内皮细胞后,更加快了其血管化进程,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材料孔隙间的连通是影响材料体内血管化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论将为改善人工骨材料体内血管化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骨移植材料的最优结构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对HAV病毒液的3种常见浓缩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为HAV病毒研究及规模化疫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MILLIPORE PELLICON超滤、PEG 6000沉淀、蔗糖-甘油垫三种方法对纯化HAV病毒液进行浓缩,用ELISA方法对浓缩液进行抗原滴度检测,计算不同浓缩方法的回收率。结果:HAV病毒液经过7次超滤循环浓缩,平均回收率为86%;PEG浓缩方法回收率平均72.5%;蔗糖-甘油离心浓缩方法平均回收率53.3%。结论:蔗糖/甘油超离心法,集纯化浓缩一体,适用于样品量较少,需要高浓度样品的试验;PEG浓缩得率适中,操作简单,应用范围较广;超滤膜浓缩在大规模疫苗生产或样品量较大时适用,但需控制样品浓度及浓缩倍数不能太高,以免样品损失。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索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夜尿病因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49~84岁年龄段并已明确诊断为前列腺增生(BPH)的男性患者及没有进行过治疗或服用药物者120例。所有患者按照IPSS评分中夜尿频率从0~5分为6组,记录和测量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剩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TPV)和排尿量(V)。结果:夜尿频率为0~1次者共38例(31.7%),平均QOL评分为2.43;夜尿频率为2~3次者共50例(41.7%),平均QOL评分为3.87;夜尿频率为4次以上者共32例(26.7%),平均QOL评分为5.23。不同组的夜尿频率BPH患者间的QO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PH患者的年龄和PVR是夜尿频率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而TPV和Qmax与夜尿频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尿频率的增多明显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随着老年人的年龄、残余尿量的增加,夜尿频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前列腺的体积和最大尿流率与夜尿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146.
记述锤角细蜂科中国及东洋区1新纪录属:扁锤角细蜂属Pentapria Kieffer,1905,并描述采自云南的1新种:中华扁锤角细蜂Pentapria sinica sp.nov.。提供了形态描述、特征图以及新种与分布于古北区相似种类的鉴别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膜翅目标本室(SCAU)。  相似文献   
147.
目的了解胸腹水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送检的胸腹水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资料。结果在494份胸腹水标本中共检出47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9.5%;其中326例胸水分离出病原菌28例,阳性率为8.59%,胸水培养中革兰阳性菌占67.86%,革兰阴性菌占32.12%,菌种较为分散;168例腹水分离出病原菌19例,阳性率为11.31%,腹水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占73.68%,革兰阳性菌占26.32%。检出革兰阴性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检出革兰阳性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和红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吗啉噁酮敏感。结论应重视胸腹水标本的细菌学检查,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48.
不同硅吸收效率水稻品种根系对硅素水平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硅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4个硅吸收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高效吸收品种TN1、白香粳和低效吸收品种卷叶粳、一目惚)为材料,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营养液配方水培试验,设置0(T1)、1.25 (T2)和2 (T3) mmol·L-1 3个硅素水平,研究了不同硅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根条数、侧根数、根总长和根直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硅素水平的提高,水稻各品种均表现为根系干物质量、根冠比、侧根数和根总长逐渐减少,地上部干物质量、根条数和根直径逐渐增大.较高的硅素水平有利于水稻不定根的分化发育,而不利于侧根的分化发育.在较低的硅素水平下,硅吸收效率高的基因型水稻TN1和白香粳的根干物质量和根冠比显著高于硅吸收效率低的品种卷叶粳和一目惚,其中白香粳的侧根数和根总长均显著高于卷叶粳和一目惚.可见,根总长和侧根数是引起水稻硅素吸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9.
患病大鲵中嗜水气单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贵州省贵定县人工饲养的大鲵(娃娃鱼)发生了以四肢和腹侧的皮肤溃烂、口腔粘膜弥漫性出血以及肝脏肿大为临床病理特征的传染病。本研究对该传染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菌株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药物敏感性、药物治疗及灭活乳化疫苗免疫保护方面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动物回归分离菌株与病原分离菌株其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一致,分离菌基因16S rRNA测序检测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达到99.57%以上,因此确诊该病为鱼类嗜水气单孢菌感染。致病株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敏感药物治疗能抗菌,但皮肤溃烂组织、深部肌肉组织抗炎效果较差。经致病菌株灭活乳化免疫和免疫保护攻毒试验表明,灭活乳化疫苗免疫平均保护率达83.33%。  相似文献   
150.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几丁质酶样蛋白YKL-40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水平对的联合检测对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最终转归将其分为RMPP组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另纳入同期于我院行体格检查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儿童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AA、YKL-40和SP-A的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各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结果:MPP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依据病情最终转归,60例MPP患儿中共有23例(38.33 %)进展为RMPP,RMPP组与GMPP组患儿在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影像学特征方面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RMPP组和GMPP组血清SAA、YKL-40和SP-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RMPP组血清SAA、YKL-40和SP-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MPP组(P<0.05)。血清SAA的最佳截断值为39.75 mg/L,预测RMP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0.861-0.925),敏感度为78.26 %,特异度为86.67 %;血清YKL-40的最佳截断值为31.85 ng/mL,预测RMP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I:0.634-0.873),敏感度为73.91 %,特异度为67.21 %;血清SP-A的最佳截断值为35.59 ng/mL,预测RMP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95%CI:0.640-0.891),敏感度为73.91 %,特异度为75.00 %;SAA+YKL-40-1+SP-A三者联合检测预测RMPP的AUC为0.914(95%CI:0.871-0.957),敏感度为91.30 %,特异度为91.66 %。结论:血清SAA、YKL-40和SP-A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作为预测RMPP发生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较高,可为临床尽早诊断RMPP、尽早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