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48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7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急性传染病,对于流行于不同地区的汉坦病毒(hanatavirus)进行分离和系统地鉴定,可以为HFR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对流行株血清型及基因型的确定,是研制疫苗和确定防治重点及对策的重要前提,也为研究我国汉坦病毒的遗传和进化特征奠定了基础。研究对6株流行于东北三省的汉坦病毒进行了全面鉴定,其中H8205、H8207株为人源性汉坦病毒,其余均为鼠源性汉坦病毒。研究表明,6株病毒具有病毒型别明确,抗原性较为广谱,免疫原性好,在Vero细胞上适应能力强及病毒滴度高,以及来源及传代历史清楚等特点,适合作为双价HFRS纯化灭活疫苗候选毒株,并且可建立起完善和合格的生产用毒种库,为我国生产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灭活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2.
高寒草甸麻花艽和美丽风毛菊的光合速率午间降低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地区,用便携式光合蒸腾测定仪(CI-301PS)和液相极谱氧电极(SP-2)观测到,全晴天2种高山植物麻花艽和美丽风毛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合放氧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有明显的午间降低现象.遮光实验表明,这种现象是由高原地区当地太阳正午时前后较强的太阳辐射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3.
活性X-3B红染料对作物生态毒理指标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作物种子暴露实验 ,研究了小麦、白菜和水稻等 3种不同作物对活性X 3B红染料污染暴露的生态毒理学指标 .结果表明 ,小麦、白菜和水稻对活性X 3B红染料污染暴露的反应各异 ,具体表现为对3种作物的种子发芽抑制半效应浓度分别为 896 5、70 10和 75 14mg·L-1,对根伸长抑制的半效应浓度分别为 6 5 34、5 882和 45 70mg·L-1;这 3种作物在从种子萌发起至第 7天时去残余种子或种皮后的鲜生物量、干生物量均随活性X 3B红暴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但鲜生物量的降低率普遍高于干生物量的降低率 ;当作物种子暴露于高浓度 (4 5 0 0和 5 0 0 0mg·L-1)的活性X 3B红时 ,小麦生物量受该有机染料污染暴露的影响最为敏感 ,水稻其次 ,白菜最为迟钝 ;就小麦、白菜和水稻等 3种作物对活性X 3B红染料污染暴露的抗性而言 ,小麦最强 ,白菜次之 ,水稻最弱 .  相似文献   
994.
1981—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应用一个生物地球化学模型(CEVSA)估算了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异养呼吸(HR)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在1981—1998年期间对气候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动态响应。结果显示,全国NPP总量波动于2.89—3.37Gt/a之间,平均值为3.09Gt C/a,年平均增长趋势约为0.32%。HR总量变化范围为2.89—3.21Gt C/a,平均值为3.02Gt C/a,年均增长0.40%。NEP总量变动于-0.32和0.25Gt C/a之间,在统计上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趋势。在研究时段内,年平均NEP约为0.07Gt C/a,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气候与大气CO2浓度变化的条件下吸收了碳,为碳汇,总的吸收量为1.22Gt C,约占全球碳吸收总量的10%,与同期内美国由大气CO2和气候变化所产生的碳吸收量大致相当。尽管由于较高的年际变率,NEP在统计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NPP的增长率低于HR的增长率,说明在研究时段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吸碳能力由于气候变化降低了。全国大多数地区年平均NEP接近零,明显的NEP正值区(即碳汇)出现在东北平原、西藏东南部和黄淮平原等地区,而大小兴安岭、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区NEP为负值(即碳源)。研究认为,1981~1998年期间中国气候温暖、干旱,因此估算的NEP可能低于其他时段。如果气候进入一个比较湿润的时期,碳吸收量可显著增加,但若当前干旱和暖化趋势以此为继,中国的NEP可能会变成一个负值。  相似文献   
995.
植物残体可以修止土壤酸度,但其作用机理还有很大争议,本研究评估森林凋落物作为酸碱缓冲体系的能力,它可能是调节土壤酸度的重要机理之一。凋落物材料取自华南重要的人工林类型及一个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将材料用不同pH酸溶液提取,并用酸碱进行滴定。结果表明,凋落物本身是一个极强的酸碱缓冲体系,它使浸提液酸度保持不变,并对添加的酸碱起显著的缓冲作用。首次发现两个豆科树种凋落物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Willd)与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iformis A.Cunn)具有很高的pH值(约pH6.0),约高于土壤酸度2个pH单位,每年凋落于地表的枯落物层通过缓冲机理可以提高雨水0.1至0.4pH单位。其它人工林凋落物酸度约为pH4.0,与它们生长的土壤酸度相似。溶液中无机离子组成上的差异不能完全解释凋落物pH格局,但高钠低硝态氮可能是两个豆科树种高pH的一个重要原因。地带性顶极群落12个树种加权酸度为pH3.90,明显低于土壤酸度(pH4.19),因而,凋落物是林下土壤进一步变酸的驱动因素;发现一个种凋落物(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酸度极低(pH3.19)并且缓冲力极强,该种植物生长的土壤将难于通过施用石灰等措施对酸度进行调节,它影响下的土壤环境将影响其它植物的入侵。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凋落物酸度碱向最远离土壤酸度,这种凋落物酸度与环境酸度间的不一致可能对植物形成某种长期生态压力,并成为该种致濒危的一个因素。因而,植物残体是一个极强的酸碱缓冲体系,它以化学缓冲机理可以影响环境酸度,但可能只有少数种通过这一机理使土壤致酸或致碱,因为多数植物残体与土壤酸度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996.
Theremarkableabilityofhumantumornecrosisfactor(hTNF-a)istokillmanymalignantcelllinesinvitroorinvivoselectivelyandhavealmostnotoxicityfornormaltissuecells[1,2].However,manysideeffectsofhTNF-ainclinictrialshaveseverelylimiteditsapplicationincancertreatment[3].Recently,alotofworkhasbeendoneforimprovinghTNF-abymeansofproteinengineeringtoobtainnovelhTNF-amutantswithhighcytotoxcityandreducedsystematictoxicity.Yamagishietal.pointedoutthattheessentialfourregionsformaintainingtheactivityofhTNF-aw…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鼠源性抗CD3抗体HIT3a的可变区和人源抗体(IgG)的完整的恒定区连接起来,构建全抗型抗CD3嵌合抗体,该型抗体具有较低的免疫源性可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器官移植,减少受体产生免疫排斥,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利用PCR方法从抗CD3 ScFv重组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 5E上扩增抗CD3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将轻链和重链可变区组装到含有人抗体(IgG)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构建抗CD3嵌合抗体IgG的轻链和重链表达载体PKN100和PG1D105,并用脂质体法共转染CHO细胞。结果证明,抗CD3嵌合抗体的VL和VH与HIT3a抗体的VL和VH完全相符,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含有抗CD3嵌合抗体IgG的表达,表达产物能与Jurkat细胞结合,并能竞争性抑制HIT3a抗体和Jurkat细胞结合活性,3H-TdR掺入实验表明, 抗CD3嵌合抗体与亲代抗体HIT3a一样,具有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作用。我室构建的全抗型抗CD3嵌合抗体分子表达载体可在CHO细胞中稳定表达,表达产物有较好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血管生长抑素在小鼠胚泡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生长抑素(angiostatin,AS)是一种新血管生成的抑制蛋白,它可以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态的产生,是肿瘤转移的有效抑制剂.肿瘤转移和胚胎植入具有惊人的相似性,AS对小鼠胚胎植入是否有作用迄今尚无报道.采用体外培养、RT-PCR和蛋白质印迹等多种方法研究了AS对小鼠胚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影响.研究显示,AS下调了VEGF及其受体KDR、MMP-2和MMP-9的表达,而上调了TIMP-1和TIMP-2的表达.应用整合素αVβ3的特异性抑制剂Echistatin与AS共同处理胚泡,结果显示,Echistatin减弱了AS对MMP-2的下调作用及对TIMP-2的上调作用.以上结果提示:AS可能通过与整合素αVβ3相互作用调节胚泡中VEGF、MMPs和TIMPs的表达,从而影响胚泡的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999.
超声波辅助处理对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苦豆子遗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发根农杆菌转化苦豆子的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结果表明,辅助以超声波处理有助于转化率的提高,当超声波(功率120W,震荡频率50kHz)处理25min时,转化率达到最高峰(子叶为83.7%,下胚轴为39.1%),分别高于对照(14.4%和9.8%)69.3%和29.3%。在此条件下,进一步添加AS l00μmol/L,可使转化率再进一步提高9.9%和7.6%。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耐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研究选用耐旱性强的“定西24”和“高原671”与耐旱性弱的“高原448”和“青春533”春小麦品种,在盆栽条件下比较了不同耐旱性品种在拔节后经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后叶片的多种生理参数: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75%、55%、40%和30%这4个等级上,这些生理指标均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耐旱性强的品种降低慢,且降低幅度小。在水分胁迫下,4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下降,证明此时光合器官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耐旱性强的品种定西24和高原671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在严重水分胁迫下,4个品种的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可能此时自由基积累超过了抗氧化剂的清除能力,从而使细胞受到损伤。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将轻度水分胁迫下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作为春小麦品种耐旱性的选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