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锦州湾沿海经济开发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综合运用GIS、RS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锦州湾沿海经济开发区1992年TM、2000年ETM和2007年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在类型和景观2个水平上分别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变化显著;从景观总体水平上看,景观斑块总数显著增加,斑块密度不断增大,最大斑块指数明显降低,景观形状日趋复杂;从斑块类型水平上看,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斑块数目增多,破碎化程度增加,连通性降低;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及交通工矿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斑块分维指数增大,连通性增强;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投资的扩大对景观空间结构有着强烈的影响,使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22.
2003年11月—2004年2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马鹿阿拉善亚种(Cervus elaphus alxaicus)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从7个沟系中一共收集了219堆马鹿粪便中捡拾粪粒,组成14个复合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灰榆(27.37%)、山杨(11.75%)、蒙古扁桃(9.83%)、金露梅(8.12%)、锦鸡儿(6.52%)等植物的当年枝和落叶以及禾本科草本植物(7.51%)是马鹿冬季主要食物,其中灰榆为大宗食物,针叶树种(杜松、油松、青海云杉)和其他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均较小。马鹿对灰榆、山杨、蒙古扁桃、金露梅、锦鸡儿和杜松有正选择性;而对禾本科草本植物、油松和青海云杉有负选择性。马鹿对它们选择性的强弱顺序为:山杨>杜松>锦鸡儿>蒙古扁桃>金露梅>灰榆>禾本科草本植物>油松>青海云杉。马鹿取食乔木36.8%、灌木44.7%、禾本科草本植物8.0%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10.5%,这4类植物的利用性与可利用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乔木和灌木的利用性高于可利用性;禾本科草本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的利用性低于可利用性,说明马鹿的食物以木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为辅。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马鹿对食物的选择性与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被啃食植物中粗蛋白含量较高,蛋白质不是越冬马鹿的限制因子,而能量可能是影响冬季马鹿采食较为关键的因子。马鹿冬季采食策略主要是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获取最大的能量收益。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粉垄“145”模式在新植蔗上的应用效果,解析其生理生态基础,该研究以桂柳05136为材料,设置常规耕作(CK)和粉垄“145”模式(FL145)2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粉垄“145”模式对土壤性质以及新植蔗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与CK相比,FL145的0~20 cm、20~40 cm根区,土壤容重显著降低1.25%~5.98%,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1.08%~4.77%,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1.78%~8.23%。(2)FL145促进新植蔗根系生长,出苗效果和农艺性状表现良好,株高显著增加2.20%~7.86%。(3)FL145的新植蔗单株叶面积显著增大15.88%,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分别显著提高1.41%、6.84%、18.67%、10.06%,光合能力增强,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9.26%。(4)收获时,FL145的新植蔗有效茎数、茎长、茎径显著增加,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07%和5.11%,蔗汁蔗糖分和锤度分别显著提高1.61%和1.50%,还原糖分显著下降12.50%。(5)FL145新植蔗生产总成本比CK的降低378 yuan·hm-2,总产值增加1 934.4 yuan·hm-2,利润增加2 312.4 yuan·hm-2。综上表明,粉垄“145”模式通过“一亩只耕三分地”和减少化学除草环节的投入来实现降本增效; 同时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使新植蔗根系发达,进而增强光合能力,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干物质和糖分的积累,是新植蔗提质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4.
芦笋在PEG模拟干旱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乙二醇(PEG-6000)胁迫处理芦笋幼苗,检测了幼苗的渗透调解物质含量、生物膜透性、抗氧化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且以20%的PEG浓度处理增加最明显;SOD、POD、CAT活性在PEG处理后明显增强;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MDA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且以10%和20%浓度处理增加显著。由此表明,芦笋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解物质含量,降低水势来提高其抗旱能力;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25.
在丁醇发酵产溶剂阶段,乙酸和丁酸的生成途径、消耗途径同时存在,各自形成一个闭环路径。本研究利用图论对丁醇发酵中丁醇丙酮质量比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以木薯和玉米为原料的丁醇发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丁酸闭环路径(L2环)的代谢强度是影响丁醇丙酮质量比的主要因素,并且L2环的代谢强度越弱,丁醇丙酮质量比越高;与玉米原料丁醇发酵相比,木薯原料发酵的m(丁醇)/m(丙酮)提高了16.7%。实验结果证实了以上计算结果:在传统发酵、油醇萃取发酵和生物柴油萃取发酵中,以木薯(适时添加酵母浸粉)为原料的发酵批次与以玉米为原料的发酵批次相比,由于其丁酸闭环路径代谢强度较弱,相应发酵方式下丁醇丙酮质量比分别提高了12.9%、61.4%和6.7%,而且两种原料相应发酵方式的丁醇总产量和生产效率基本持平。另外,高丁醇丙酮质量比的木薯发酵所得改良型生物柴油中丁醇浓度与玉米发酵的相比提高了16%,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究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cAMP发酵合成的工艺方法。方法: 在7 L发酵罐上进行添加氨茶碱的发酵实验,通过对发酵主要参数、关键酶活性、能量代谢水平等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了氨茶碱与柠檬酸盐协同作用促进cAMP合成的发酵工艺。结果: 与对照相比,添加5 mg/L氨茶碱批次的cAMP产量提高25.9%,副产物腺苷浓度减少41.6%,两批次中腺苷酸环化酶和琥珀腺苷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改变,而磷酸二酯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明显下降。能量代谢分析结果表明,两批次的胞内ATP/AMP相比于对照批次明显降低,而AMP水平却显著上升,ATP合成水平成为限制产物积累的主要因素。氨茶碱与柠檬酸盐协同添加的cAMP发酵工艺中,cAMP产量达到4.48 g/L,比单独添加柠檬酸钠和氨茶碱分别提高22.1%和13.8%,副产物腺苷浓度仅为0.98 g/L,分别降低51.7%和25.3%。结论: 氨茶碱抑制了磷酸二酯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减少cAMP分解和副产物合成,显著提高cAMP产量,然而ATP合成水平成为产物积累的限制因素。氨茶碱与柠檬酸盐协同添加工艺将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和提高能量代谢水平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产物发酵合成。  相似文献   
27.
蜂巢奇露尾甲Aethina tumida Murray是危害蜜蜂种群的入侵害虫,其入侵地已遍布世界各地,对蜜蜂养殖业造成巨大冲击,该虫已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分布并造成危害.本文综述蜂巢奇露尾甲的分类学地位、生物学习性、分布地与扩散路径、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和展望了该入侵种在我国的危害情况以及急需开展的研究工作,以避免或减少该虫对我国养蜂业的影响,促进我国蜜蜂养殖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粉垄条件下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蚯蚓粪、猪粪分别与复合肥配施于粉垄蔗地中,并以单施复合肥作为对照,研究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对粉垄土壤理化性状及甘蔗养分、产量、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可在不同时期分别提高粉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且对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的提升主要集中于甘蔗生长前期(6—8月),但在土壤pH值和容重方面影响不显著。(2)蚯蚓粪、猪粪与复合肥混施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甘蔗生长前期的+1叶和根系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使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8.09%、32.81%。砍收时甘蔗的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蔗汁糖分、甘蔗糖分高于对照但不显著,出苗率、分蘖率、锤度影响不显著。粉垄耕作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也能提高甘蔗根叶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提高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29.
贺兰山蓝马鸡越冬期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03年11~12月,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25条样带上的62个蓝马鸡栖息地利用样方和50个任意样方的13个生态因子,结果表明,蓝马鸡偏好利用山地针叶林带,避免选择山地草原带、山地疏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偏好利用油松和青海云杉占优势的生境,避免选择山杨、杜松占优势和无树的生境;偏好阳坡和阴坡,避免利用半阳坡和半阴坡。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Mann—Whitey U检验,发现利用样方以乔木密度高、灌木密度高、坡度大、隐蔽程度高、雪覆盖浅、高海拔为主要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隐蔽级、灌木密度、乔木密度、距水源距离和坡度具有重要作用,由这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正确区分的概率达到91.7%。蓝马鸡的栖息地选择主要与食物条件和隐蔽性有关。  相似文献   
30.
Rop/Rbo类的小G蛋白是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已知的序列信息,我们从烟草中克隆得到了编码NtRopl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并研究了该基因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及转基因植物在盐胁迫下的反应,该基因的基因组中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半定量RT-PCR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受到NaCl,甲基紫精(MV)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的诱导,而脱落酸(ABA)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基因拟南芥增加了对盐胁迫的敏感性,具体表现为,在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根的长度明显比对照短,并且相对电导率也明显比对照高,通过对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发现,转基因拟南芥的过氧化氢的含量比对照高,这表明NtRopl基因可能是通过增加植物体内过氧化氢含量从而导致植物对盐胁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