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中国兰科植物资料增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4个新种——短距叉柱兰Cheirostylis calcarata X. H. Jin & S. C. Chen、麻栗坡叉柱兰C. malipoensis X. H. Jin & S. C. Chen、膜翅盆距兰Gastrochilus alatus X. H. Jin & S. C. Chen、麻栗坡盆距兰G. malipoensis X. H. Jin & S. C. Chen和7个新记录种——高山卷瓣兰Bulbophyllum rolfei、卵唇石豆兰Bulbophyllum ovatilabellum、三脊毛兰Eria cristata、二脊盆距兰Gastrochilus affinis、三裂对叶兰Listera micrantha、紫唇钗子股Luisia macrotis、圆柱叶鸢尾兰Oberonia teres。短距叉柱兰C. calcarata与扇唇叉柱兰C. spathulata相似, 但本种的根状茎直立, 唇瓣具距, 蕊柱附属物长于蕊喙等与后者区别; 麻栗坡叉柱兰C. malipoensis与云南叉柱兰C. yunnanensis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该种的根状茎节间两端收狭, 后唇具纵向的隔膜, 蕊柱附属物短于蕊喙; 膜翅盆距兰G. alatus与列叶盆距兰G. distichus形态上相似, 但以花黄色, 前唇宽、膜质并且中部具纵向的脊而易与列叶盆距兰区别; 麻栗坡盆距兰G. malipoensis与盆距兰G. calceolaris相似, 但该种具总状花序, 前唇光滑并为半圆形而易与后者进行分别。高山卷瓣兰Bulbophyllum rolfei的中萼片为侧萼片的一半长, 花序与叶等长或超过叶长, 侧萼片至少有一部分贴生; 卵唇石豆兰Bulbophyllum ovatilabellum中萼片的侧脉分叉, 唇瓣具一U形的胼胝体; 三脊毛兰Eria cristata的花苞片紫色反折, 唇瓣白色到乳黄色并具3条褶片; 二脊盆距兰Gastrochilus affinis的前裂片边缘具齿, 并具2条从基部到顶部的脊; 三裂对叶兰Listera micrantha的唇瓣前部三裂; 紫唇钗子股Luisia macrotis的侧萼片与唇瓣等长, 花瓣不宽于5 mm, 唇瓣紫色, 前唇心形; 圆柱叶鸢尾兰Oberonia teres叶子圆柱形, 唇瓣中裂片先端2裂.  相似文献   
203.
多花黑麦草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对早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水稻(Oryza sativa L)”草田轮作(Italian Reygrass-Rice,简称IRR)系统中冬种黑麦草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的效应,以及该效应对后作水稻生长的影响,在冬种一季黑麦草大田试验地采集土壤,分析种草土和冬闲土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中AMF的孢子密度,采用湿筛法倾析AMF孢子.对种草土和冬闲土土壤分别进行灭菌、不灭菌和灭菌并回接AMF共六组处理,然后在室内盆栽水稻.结果表明:冬种一季黑麦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极显著地增加了土壤中的AMF孢子密度(p<0.01).冬种黑麦草能够增加后作早稻的株高、叶片数、分蘖数等生长指标,但对早稻的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灭菌处理显著的提高了早稻的千粒重和产量.无论是种草土和冬闲土,回接AMF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早稻的产量和千粒重.这些结果初步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可能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AMF对水稻生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冬种黑麦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AMF密度,改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促进早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4.
高黎贡山马先蒿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黎贡山有马先蒿属植物41种,占云南马先蒿属种类的27.3%;在李惠林系统的四种花冠类型中,无齿型有7种,具齿型3种,短管具喙型28种,长管具喙型3种。按照钟补求系统,马先蒿属共分为13个群,其中云南有13个群,高黎贡山9个群,占总数的69.2%;112个系中,云南72个,而高黎贡山就有36个,分别占全球和云南的32.14%和50%。在高黎贡山几乎可以看到本属从原始到进化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由此可见,高黎贡山是马先蒿属的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的一部分,以富含高等级类群(群、系)和中间类群(如短管具喙花冠型)为主要特点。高黎贡山具有马先蒿属的特有种5个,云南特有种14个,中国(西南)特有种16个,特有现象十分明显,表明本属在高黎贡山产生了一系列的分化和新种的形成。进一步研究高黎贡山马先蒿属的多样化成因,特别是种类集中的短管具喙型花冠类型的传粉机制和特有适应性,对于揭示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和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5.
李德华  贺立源  刘武定 《遗传》2004,26(4):491-494
以两个耐铝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及它们的杂交和回交世代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对玉米的耐铝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根系相对生物量具有较高的的遗传变异,其广义遗传率高达78.6%。但其狭义遗传率仅为15.4%,说明其遗传方式以显性效应为主。相反,地上部相对生物量具有相对较高的狭义遗传率(43.1%),其遗传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在0.1m mol/L Al3+ 胁迫条件下,根系总的和活跃的吸收比表面遗传率较低,说明此根系活力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Abstract: The heredity of Al-tolerance was studied in different Al-tolerance of two inbred lines of maize and their F1, F2, B1 and B2 generations by the means of nutritional cultiv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ve biomass(Al/CK) of root had high hereditary variance, the broad-sense heredity reached 78.6 %, but narrow-sense heredity only had 15.4 %. Its hereditary pattern mainly was dominant effects. On contrast, the relative biomass of shoot had high narrow-sense heredity (43.1%), it means that the hereditary pattern of relative biomass of shoot mainly was additive effects. On the hereditary ground of 0.1 mmol/L Al3+, the broad-sense heredity of total absorbing surface to volume ratio and active absorbing surface to volume ratio were 17.9 % and 36.4 %, and narrow-sense heredity of them were 10.0 % and 18.4 %. It means that the characters of root activity were obviously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6.
为探讨山茶属茶亚属 (Camellia subgenThea) 中长柄山茶组 (sectLongipedicellata)、金花茶组 (sectChrysantha)和超长柄茶组 (sectLongissima) 的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本研究选取了该属4个亚属11组28个种及2个外类群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叶绿体4个DNA片段 (rpl16、psbA trnH、trnL F和rpl32 trnL) 进行了测序,运用邻接法 (neighbor joining)、最大简约法 (maximum parsimony) 和贝叶斯推断 (Bayesian inference) 对获得的序列进行了联合矩阵分析,并构建基因树。基因树的拓扑结构显示:1) 金花茶组包括3个平行的支系,并且长柄山茶组的模式种长柄山茶 (Camellia longipedicellata) 嵌于其中一个支系,因而金花茶组可能是一个并系或多系类群;2) 长柄山茶与越南分布的金花茶组种类在分子系统树上构成一个单系支,暗示了长柄山茶组和金花茶组之间可能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3) 超长柄茶组不是一个单系类群,该组的河口超长柄茶 (C. hekouensis) 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与山茶属其余种构成姐妹群。由于缺乏更广泛取样的分析,超长柄茶在山茶属中的系统位置仍然不明确,超长柄茶组与长柄山茶组的亲缘关系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07.
大王马先蒿云南五个居群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大王马先蒿(PedicularisrexL.)分布在云南中甸、丽江、大理、武定和昆明的5个居群(其中中甸居群有3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王马先蒿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I和Nei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82.0%、0.361和0.240,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居群的地理分布范围相关;大王马先蒿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之间,而不是居群内部;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47,遗传分化明显,居群间基因交流较少。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居群间的相对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云南西北部中甸居群的3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居群间遗传变异较高可能是由于大王马先蒿为短命多年生植物,繁育系统为混交型,且自交占较大比例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8.
卧龙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野化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卧龙圈养大熊猫进行母兽带仔野化培训.初步建立了大熊猫初生幼仔到半岁幼兽的野化培训方法;建立了大熊猫幼仔与研究者的隔离方法,避免了培训个体对人和人工饲养环境的依赖;探索了提高圈养大熊猫活力的新方法;初步证明了带仔野化培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9.
翅茎草属(Pterygiella)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半寄生植物.翅茎草属4种植物形态差异不显著,种的界定依据较模糊;此外,杜氏翅茎草2变种的划分依据也存在疑问.本研究选取了翅茎草属4种13个居群,通过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质量性状的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结合叶绿体4个片段(即atpB-rbcL、trnD-trnT、trnS-trnG和sbA-trnH)和核基因组的ITS片段研究,对该属下的种类划分作了重新界定.研究表明:翅茎草属应包括3种,即翅茎草、杜氏翅茎草和圆茎翅茎草;川滇翅茎木应作为圆茎翅茎草的变种.对杜氏翅茎草指定了后选模式,该种仅包括茎无毛的个体,而茎疏被毛的个体应归入翅茎草中.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翅茎草属分种检索表,并做了分类修订.  相似文献   
210.
主编寄语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2011,33(1):F0002-F0002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之一。1979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征镒院士提出,将研究所内刊《云南植物研究》创办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级刊物,后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一份旨在加强植物学研究交流与合作,为国民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服务的期刊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