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梨藤作为中国新分布种发表时所引证的标本为另外的竹种,经研究本种在中国无分布,而原发表的新种流苏梨藤竹(M.fimbriatus)为其变种,本文将其作为1个新等级,并对其花部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从而确定云南分布梨藤竹属竹子有2种,1变种,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2.
槭树科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道了槭树科(Aceraceae)槭属21组33种和金钱槭属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本科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从花粉萌发孔类型看,金钱槭属Dipteronia具三孔沟,槭属(Acer)除4组具三孔沟外,其余均为三沟。从花粉外壁纹饰看,金钱槭属2个种和槭属的大多数种为条纹状,罕为细条纹-拟网状和皱波状。通过花粉形态分析,并结合其它方向的证据,我们认为:(1)Sect.Palmata,Sect.Spicata和Sect.Microcarpa可能是槭属中与金钱槭属关系最密切的类群;(2)A.distalum和A.nipponicum代表了近缘的两个单种组;(3)A.pseudoplatanus不同于Sect.Acer的其它4个种而与A.saccharum可能存在更为密切的关系;(4)Sect.Carpinifolia(细条纹-拟网状外壁纹饰)和Sect.Negundo(皱波状外壁纹饰)则可能代表了槭属中最特化的类群;(5)按槭树科花粉三孔沟到三沟的演化规律,Dipteronia较Acer原始。  相似文献   
183.
天南星科分类系统的沿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南星科 Araceae是一个世界性的大科 ,计1 0 5属约 3 5 0 0余种 [1]。单子叶植物 ,与浮萍科组成 1个目。在中国植物志排在第 1 3卷 ,第 2分册 [2 ]。其分布区跨越从赤道带到寒温带的各个生态地带 ,散布于新旧世界的各大陆块 ,仅在一些海岛地区和南美大陆有较多空白点 [3 ] 。中国有 2 6属 2 0 0余种[4 ] ,种属数量都不多 ,但不少属如 Pinellia、Arisaema、Remasatia和 Colocasia等都是以中国为分化中心的。中国最早有关天南星科植物的记载 ,始于本草书籍。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菖蒲(Acorus calamus) ,虎掌 (Pinellia pedati…  相似文献   
184.
应用ITS序列分析探讨偏花报春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偏花报春Primula secundiflora Franch. 的系统位置,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偏花报春具有典型的钟状花冠,应置于钟花报春组Sect.Sikkimensis;而另一种意见则依据其他特征将其置于灯台报春组sect.Proliferae。通过对偏花报春、灯台报春组4种植物和钟花报春组3种植物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及染色体特征的比较论证,认为偏花报春应置于灯台报春组。  相似文献   
185.
DNA序列在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2  
植物DNA序列由于进化速率上的差异而适用于不同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研究,因此,针对某一特定的系统学问题选择相应合适的分子片段是分子系统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目前分子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中一些常用的DNA序列的适用范围,包括nrDNA的18S基因及ITS等非编码区,cpDNA的编码基因(rbcI、matK、ndhF、atpB)及非编码区序列(rpL16、rpoC1、rps16、trnL-F和trnT-L)和应用较少的mtDNA。研究表明,18S、rbcI等编码基因及mtDNA一般适用于较高分类阶元甚至整个种子植物谱系间的系统发育的探讨,而ITS及cpDNA的非编码区序列等因其较快的进化速率多用于较低分类阶元的系统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86.
散布和繁殖是目前植物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散布对植物的进化过程,如地理分布格局、物种形成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植物散布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如散布体及其数量和寿命,散布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散布体与各种散布机制之间的适应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7.
陆露  王红  李德铢 《植物学通报》2005,22(6):658-667
白珠树属(Gaultheria)在杜鹃花科(Ericaceae)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系统位置和演化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白珠树属已经不再属于传统上的越橘亚科(Vaccinioideae)的綟木族(Andromedeae),而是与一些相关属组成了白珠树族(Gaultherieae).对白珠树属产于美洲的类群和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的初步研究则表明,该属与Diplycosia、Tepuia和Pernettya等属(均为"常绿类群")关系密切,可能应将这几个属并入到白珠树属中,但其属下分类系统关系还需要对产于亚洲的类群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才能确定.白珠树属与其近缘属的进化历史和生物地理学关系较为复杂,与杜鹃花科其他大多数属不同,白珠树属为典型的环太平洋分布.关于白珠树属的起源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推测:一种观点认为该属起源于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其起源于北半球的劳亚古大陆.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白珠树属的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并对该属尚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8.
植物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和解铝毒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植物有机酸的解铝毒作用及释放机制,尤其是对铝刺激的阴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9.
梅花草属四个种的新异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丽江梅花草(Parnassia lijiangensis Ku)处理为凹瓣梅花草(P.mysorensis Heyne ex Wight et Am.)的异名;彝良梅花草(P.yiliangensis Ku)处理为大叶梅花草(P.monochorifolia Franch.)的异名;思茅梅花草(P.simaoensis Y.Y.Qian)处理为鸡眼草(P.wightiana Wall.ex Wight & Am.)的异名;龙胜梅花草(P.longshengensis Ku)处理为宽叶梅花草(P.dilatata Hand.-Mazz.)的异名。  相似文献   
190.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东亚地区帚菊木族及其南美相关类群共12属31个种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气孔器普遍存在于叶的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气孔器主要为星型和无规则型两种类型.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弓形、浅波状或波浪状.气孔器表面观为椭圆形和近圆形,气孔外拱盖内缘近平滑至浅波状,其中 Macroclinidium 较为特殊,具有双层气孔外拱盖.叶表面通常光滑无蜡质或角质,部分种叶表面具薄片状或层状蜡质.研究表明,叶表皮特征在种间一致性较高,但在属间,特别是属群和亚族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