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9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361篇 |
专业分类
13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9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松科冷杉属植物的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杉是北半球阴暗针叶林的优势种和建群种,现全世界共有52种1亚种12变种,在北半球形成南欧、北美和东亚三个分布中心,这三个地区也是冷杉属化石最丰富的地区。在垂直分布上,冷杉集中分布于1000~2000m(15种)和2500~4000m(13种)两个海拔地段。在中国,冷杉植物呈南北间断分布,集中分布在横断山地区。冷杉属的特有现象和孑遗分布现象都十分突出,有7个种呈孑遗分布。根据冷杉属的地史分布和现代分布的研究并结合最新的系统演化资料,本文推测冷杉属于白垩世中期起源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始新世以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冷,逐步向南迁移,由于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落基山脉抬升及东亚季风气候的出现以及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而形成了现代间断的分布格局。冷杉与银杉、金钱松等其它松科植物的形成模式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24.
25.
从绿盖粉孢牛肝菌(Tylopilus virens)发酵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波谱学分析鉴定为:β-D-葡萄糖(1)、小奥德蘑素(oudemansin 2)、神经酰胺(russulamlmide,3)、aseolipid D(4)、aseolipid C(s)、β-谷甾醇(6)和β-D-葡萄糖甲酯(7),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到. 相似文献
26.
超临界CO2萃取红景天中红景天苷、苷元酪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乙醇常温浸提法相比较, 研究从红景天中提取红景天苷、苷元酪醇的工艺条件, 结论是: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能萃取出红景天生药中红景天苷的1.2%, 提取率不高, 但该方法能萃取出80%的苷元酪醇, 萃取液中苷元酪醇的相对含量可达45.68%;乙醇常温浸提法能将红景天苷、苷元酪醇同时有效萃取, 且得率较高, 但是萃取液中两物质相对含量较低, 进一步分离纯化将有难度。本研究结果表明, 将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乙醇常温浸提法有效结合, 可实现两物质的有效分离, 推进红景天有效成分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7.
6—8周龄Wistar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抽样测试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8周龄Wistar大白鼠随机抽样,♂136只,♀137只,眼底静脉丛抽血,用赖氏法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按统计学原理进行统计,并对总体正常值范围估计。结果,♂:X±S=4013±1413,μ±SX=4013±121,μ的可信区间估计为3772~4254(95%可信度)和3695~4331)99%可信度,正常值范围估计为13~69(含95%总体)和9~77(含99%总体);♀:X±S=3816±1551,μ±SX=3816±133,μ的可信区间估计为3553~4079(95%可信度)和3468~4164(99%可信度),正常值范围估计为9~70(含95%总体)和6~81(含99%总体),单位均为卡门氏单位,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9.
本文旨在观察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18βGA)对微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流的影响。分离出豚鼠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和肠系膜动脉(mesenteric artery,MA)后,用酶消化法制备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变化。结果显示:(1)1mmol/L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和1mmol/L tetraethylammonium(TEA)都可以部分抑制微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外向电流。(2)18βGA电压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微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18βGA主要抑制0~+40mV电压区间的激活电流,其中对+40mV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最强。10、30和100μmol/L18βGA对AICA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40mV)的抑制率分别为(25.3±7.1)%、(43.1±10.4)%和(68.4±3.9)%,对MA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40mV)的抑制率分别为(13.2±...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