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中国东北样带关键种羊草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密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中国东北样带,从长春到阿巴嘎旗,大约每个经度设1个样地,共10个样地,研究了草原段关键种羊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的变化,以及它们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度、土壤水分和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东向西,随年降水量、年均温度、土壤水分的降低和海拔的升高,羊草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增强的趋势,而气孔密度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气孔大小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并主要与取样时刻开张状态有关,说明羊草气孔数量的增多有利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决定羊草气孔密度变化的第一显著因子,其次是年降水量,说明水分条件是羊草气孔密度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从数据分布散点图、温度和放牧干扰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受土壤和地形条件特殊性影响样地的分析表明,羊草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密度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非常复杂的,是包括植被利用方式与强度在内的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羊草长期适应各样地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拉沙热主要流行于西非,经鼠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高,暴发疫情频发,跨境传播时有发生。拉沙病毒易于传播,病毒分离、培养需在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BSL-4)。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关注传染病,需加快研制防治关键技术手段。随着中非关系的日益紧密,贸易往来频繁,中国面临拉沙热的威胁显著增加。本文检索20世纪50年代首例拉沙热病例报道以来公开发表的主要文献,归纳拉沙热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以及跨境传播风险等,并对GenBank发布的全部287条拉沙病毒S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进行复核分析,以加强人们对拉沙热的了解,提高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63.
退化草原碱茅的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动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茅在退化草原上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生物量最大值在 8月份 ( 98.4g/m2 )。通径分析表明 :土壤水解氮、有效磷 ,速效钾 ,pH ,含水量和电导率在 8种环境因子中对碱茅的生长 ,无论直接影响 ,还是间接影响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4.
火烧对草地土壤氮总矿化、硝化及无机氮消耗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同位素^15N库稀释技术结合扰动较小的管型取样法,测定了羊草草地火烧区与未烧区不同季节土壤氮的总矿化速率、总硝化速率、无机氮消耗速率.结果表明,火烧地的氮总矿化与硝化速率在牧草返青后的4、5月份均高于未烧地,7月份差异不显著,到生长季末的9月份又低于未烧地;火烧地NH^4-N的消耗速率7月份以前均高于未烧地,9月份低于未烧地,N03^--N的消耗4、5份火烧地要高于未烧地,7、9月份又低于未烧地;火烧地土壤NH4^ -N含量在4、5和7月份均高于未烧地,9月份基本没有差别,而N03^--N在4、5月份无大差别,7、9月份高于未烧地.  相似文献   
65.
松嫩平原不同生境芦苇种群分株的生物量分配与生长分析   总被引:54,自引:8,他引:46  
在松嫩平原8月中旬,4个旱地生境芦苇种群分株的生长和生产力以季节性临时积水的低洼地为最高,以碱斑地为最低,两个生境之间分株高度相差2.8倍,分株生物量相差4.4倍,其它2个生境沙地和草甸混生 少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生境芦苇种群分株生物量分配的差异,蕴涵着重要的生长调节和物质分配策略。在分株株较小而又有充分生长空间的沙地生境和三斑生境,以及具有种间竞争的草句生境,分株将50%以上的物质分配给叶的建造上,以保证充分的物质生产;在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低洼地生境,分株将近40%的物质分配给茎的伸长生长,以提高个体对空间和光资源的竞争力。4个生境芦苇种群在分株增高与增重,以及茎、叶与分株的相对增重均具有相同的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66.
松嫩平原南部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嫩平原南部的气候具有温带半湿润大陆性的特点。地带性植被为草甸草原。由于小地形起伏,土壤盐碱和水分含量有差异,影响植物的分布和组合,形成不同的群落。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划分了11个群落类型,归为5类生态组合。通过样地和群落的排序说明植被既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同时明显看出植物群落随着土壤盐碱和水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7.
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环境格局入手,分析植被对环境的反应,是研究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一条途径。本文采用该途径。从生态种组入手,分析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的相关性,根据该区自然条件的特点,用生态系列表,分析植物对土壤盐碱,水分,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以及土壤酸度的反应。依植物对上述各因素要求的相似性划分单因子生态种组,并以此为基础,综合植物对上述各因素反应的相似性,划分了11个综合因子生态种组,阐明 生态种组与植物群落及立地的关系。依据三者的关系,结合牧业生产,划分了4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68.
松嫩平原针茅草原的特征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考察,松嫩平原的针茅草原主要有4个群落类型: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群落、贝加尔针茅+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群落、大针茅(S.grandis)+贝加尔针茅群落和大针茅群落。通过对针茅草原各类型基本结构特征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的分析,并根据它们所反映的水土条件的差异,认为贝加尔针茅群落为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在中国温带草原区划中的位置属于草甸草原,应与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分开,成为一个独立的分区  相似文献   
69.
用5种实验方法对东北草原区233种植物光合类型进行鉴定,并对其相对分布随纬度变化关系及其与土壤含盐量和PH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典型C3、C4牧草适应于盐碱环境的生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233种植物中,C3植物有144种,隶属于28科94属,C4植物有89种;隶属于17科55属,在高纬度地区C3植物表现出更高的生长优势,在纬度较低和盐碱化区域,C4植物分布具相对优势.尤其在盐碱化程度较重的地区,C4植物成为明显的优势种,分布上的差别决定于它们对环境适应机制上的差异C3植物对盐碱环境适应机制主要通过积累脯氨酸等有机溶质进行渗透调节,而C4植物主要通过液泡中离子区域化积累作用进行调节,并且与C3植物相比对盐碱环境具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以系统仿真的方法对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环境系统进行模拟。模型的系统变量包括植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水分、有机质、可溶性和交换性Na ̄+和Ca ̄++浓度和植物的凋落物生物量。模型所考虑的过程有:不同土壤碱化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季节动态;土壤水、盐运动;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表面的蒸发;凋落物的积累和分解;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矿化;地下生物量对土壤持水和导水特性的控制作用,以及收获强度对系统平衡的影响等。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植物生物量形成过程与环境之间的动态耦合、相关作用。模拟结果说明:与地下生物量密切相关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的碱化和脱碱过程有极强的相关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改变土壤的饱和持水量来实现的。非毛管孔隙度随地下生物量增加.导致饱和含水量增加和脱碱作用加强。收获强度过大导致地下生物量的减少、非毛管孔隙度的减少和碱化作用的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