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羊草草地放牧演替阶段的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仁忠  李建东 《生态学报》1991,11(4):367-371
系统聚类分析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群落分类、演替阶段划分等研究中。本文采用六种聚类分析法将松嫩平原南部羊草草地划分为轻牧、适牧、重牧、过牧和极牧五个放牧演替阶段,其结果与野外实际调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2.
铅和镉复合胁迫下玉米对镉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以富友1号玉米品种为供试试材,研究了铅、镉复合胁迫下玉米对镉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镉在玉米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根>下叶>茎>上叶>籽粒,且植株各部位含镉量普遍高于镉单子污染,但随土壤中投放铅浓度的增加(0~540 mg.kg-1),植株体内各部位含镉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从玉米的生育进程来看,玉米各部位镉含量分配规律是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上叶除外)。  相似文献   
23.
恢复演替中草地斑块动态及尺度转换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研究了9a草地恢复油潜系列中斑块边界形状和斑块面积分布动态,并进行了凡度转换分析。獐茅斑块的边界分维数和斑块化指数最高,羊草斑块的较低,碱蓬斑块的斑块化指数略小于羊草斑块,边界分维数大于洋草斑块。共他类型斑块的两种指数基本上介于獐茅斑块之间,斑块化指数的年限变动滞后于斑块边界分维数,斑块边发维数在整个试验的尺度范围内符合同一自相似规律,斑块的面积分布格局在不同的尺度上有不同的自相似规律。  相似文献   
24.
东北草原羊草种群结实特性与气候年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 is a fine herbage, which is a perennial rhizome grass species with high potentiality of vegetative propagation.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of fruit-bearing and grain weight of the population were successively investigated in three fixed stands from 1983 to 1998,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haracters and the climatic factors in different growing and developing stages. Certain degree of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number of seeds and grain weight of the population and different time of sunshine,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accumulation before and during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stages. From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growth of the tiller, including flowering, pollination, fertilization, and ovule development and seed formation, lower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longer day light during the early growth season promoted fruit-bear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vice versa. From turning green to fruit-ripening stage, longer sunshine duration benefited while higher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hibitted nutrient deposition in the grain. Furthermore rainfall was also good to nutrient collection in the grain from turning green to milky stage,not from milky stage to mature stag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inter tillers would affect the flowering, fruit-bearing, as well as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eed production in the following year. Therefore, the number of fruit-bearing and the grain weight of the population could be predicted by the length of sunshine duration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of the previous year and amount of rainfall in May of the present year,but the quantitative variation that estimated by simple climatic factor model was only 29.27%-35.76%.  相似文献   
25.
氮和磷在饲养-堆腐环中的循环率及有机肥料养分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以大量投入“石化产品”为主的石化农业的弊端越来越凸现,不仅增产效果明显降低,还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26.
27.
放疗是治疗肿瘤的最常用手段之一,为寻找能够保护肿瘤组织周边正常细胞的放疗保护剂,通过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并成功表达出人隐花色素蛋白Ⅰ(h CRY1)。采用包涵体溶解、梯度透析复性、镍柱亲和纯化以及超滤浓缩的蛋白纯化工艺,1 L菌液可收获10-15 mg纯度超过95%的h CRY1。在Ha Ca T细胞中通过细胞DNA损伤修复中所产生的H2A.X foci荧光强度的定量检测,验证了纯化所得的h CRY1具有射线损伤防护功能;通过对经过h CRY1以及对照蛋白处理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的检测排除了h CRY1的毒副作用对H2A.X foci荧光强度的影响。这些为进一步研究h CRY1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将h CRY1开发成为新的放疗保护剂提供了理论基础。正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4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肿瘤内科,四川成都6140005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广东省肿瘤靶向治疗新药研发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63  相似文献   
28.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林是科尔沁沙地独特的森林类型,以往尚无文献记载.通过对林缘和林下种子散布及幼苗分布特征的样线断面取样、果实形态及脱落特性的调查,分析了刺榆林地更新与扩展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机理.结果表明,刺榆林的种子多数沉降在林下和林缘附近,林缘3 m以外显著减少.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分内,刺榆种群主要以根蘖苗补充更新.实生苗不受地形的限制,林地主要是以实生苗扩展空间.提出果实形态及脱落特性是刺榆在科尔沁沙地局域能形成优势种林,而在其他地理分布区仅为伴生种的生物学根源.  相似文献   
29.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宇万太  马强  赵鑫  周桦  李建东 《生态学杂志》2007,26(12):2013-2016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长期定位试验土壤0~40cm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0~20cm土层内荒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高于割草地和裸地,而割草地颗粒有机碳含量略高于荒地;在20~40cm土层,割草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较高,而荒地微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较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微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荒地>割草地>裸地,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为割草地>荒地>裸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但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云南省汉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在云南省祥云县、泸西县、禄丰县和楚雄市4个地区布点,采集鼠类动物标本,运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鼠肺标本中的汉坦病毒中的汉滩病毒和首尔病毒核酸,通过PCR扩增S节段的全基因序列,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70份,包含10个鼠种,其中褐家鼠30只,占42.9%,其次是鼩鼱12只,占17.1%;核酸检测阳性标本19份,均为首尔病毒,检出率为27.1%,源自祥云县的标本检出率在四个地区中最高(32.0%)。从鼠肺标本中扩增得到8条汉坦病毒S节段全基因序列,相似性为87.0%~99.7%,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基因序列聚集形成2个分支,一个分支属于S1亚型,另一个分支在遗传进化分析和blast比对分析中与其他亚型同源性均小于90%,属首尔病毒中独立的新的遗传进化分支,提示了云南省鼠类动物间多基因亚型首尔汉坦病毒流行,应进一步关注由宿主动物溢出感染人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