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抗真菌药物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400例患者真菌医院感染情况,对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化疗等相关病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6.5%(13/200例)和14%(28/200例),2组间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是降低真菌性医院感染的一种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温州地区甲型副伤寒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副伤寒的耐药情况,指导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2 0 0 2年1月~2 0 0 4年3月收治的14 5例副伤寒病例的细菌耐药情况。采用VETIK- 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进行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6 9.7% ,对培氟沙星耐药率达6 5 .5 % ,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6 4 .8% ,对氯霉素耐药率仅为0 .7% ,对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都<5 .0 %。结论 该地区副伤寒杆菌对3代头孢菌素基本敏感,对氯霉素敏感,而对培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半合成青霉素的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3.
荧光定量PCR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CSF)结核分枝杆菌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5例CSF结核分枝杆菌并与抗酸杆菌染色。结核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核抗体ELISA,简称酶联OT)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定量检测CSF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为11.1%,酶联OT为13.3%,抗酸杆菌染色为0%。结论 荧光定量PCR用于检测CSF结核分枝杆菌不具有灵敏度,阳性率低,对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无多少价值,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必须寻找更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浙南地区副伤寒甲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浙南地区 5年来副伤寒甲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情况 ,探讨副伤寒甲的诊断思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1例副伤寒甲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细菌耐药性情况。采用 VETI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法国梅里埃公司制造 ) ,进行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 GNS-KIH或 GNS-2 0 1卡测定 2 8种抗菌药物的抑菌浓度 ,按 NCCL SM7解释结果 ,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 2 3种抗菌药物的 MIC90 。结果 :逐渐起病 ,高热 ,伴畏寒者 45例 (占 88.2 4% ) ,寒战 18例 (占 3 6.2 9% ) ,高热时伴有头痛、头昏、全身乏力等不适表现的有 40例 (占 78.43 % )。早期有咽痛、扁桃体肿大 ,咳嗽 ,咳痰等表现者 2 1例 (占 41.18% ) ,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者 2 6例 (占 5 0 .98% )。相对缓脉 2 6例 (占 5 0 .98% )。有关节痛者 1例。 1996年 12月~ 1997年 11月共 2 5例 ;1997年 12月~ 1998年 11月共 3例 ,1998年 12月~ 1999年 11月共 4例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1月共4例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11月共 15例。 1996年 12月至 1997年 11月共有 2 5例 ,一年内按四季计算 ,冬季 11例 ,春季 10例 ,夏季 3例 ,秋季 1例 ,冬春季节明显高于夏秋  相似文献   
15.
医院内尿路感染致病菌变迁及其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院内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0 年12月医院内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菌株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院内尿路感染仍以G 菌为主(39.9%),其次为真菌(32.9%),G+菌(27.2%);G -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1.7%),G+菌以D组链球菌为主(50.3%),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4.7%),与19 98年分离的菌株相比,2000年G 菌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而真菌由25.7%上升至36.6%(P< 0.05),3年间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呈上升趋势.结论院内尿路感染致病菌正在发生变迁 ,耐药性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住院的30例老年戊型肝炎临床资料及30例非老年性戊型肝炎临床资料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性戊肝患者与非老年性戊肝患者比较除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项水平均有差异性(总胆红素、白蛋白、住院天数等),P〈0.05。结论老年性戊肝的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黄疸多见,肝功能损害较严重,低蛋白血症,肝内瘀胆明显,住院时间延长,重肝发生率不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与临床研究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1970~2004年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确诊真菌性败血症住院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绝大多数为医院内感染;42例中共获得血培养真菌菌株45株.其中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占84.4%。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严重基础疾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介入诊治.导管留置.气管插管、切开及呼吸机的应用等;病死率高达64.3%,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结论真菌性败血症已成为医院感染棘手的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及时去除易患因素.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作出早期诊断,提倡早期经验性治疗等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减毒甲型肝炎病毒( HAV) ( H2减毒株)在Hep G2 .2 .15细胞中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达HBs Ag和HBe Ag的影响。方法 在Hep G2 .2 .15细胞中,加入含3×10 - 2 ( 3×10 4 .5CCID50 / ml) ,3×10 - 3( 3×10 3.5CCID50 / ml)浓度的减毒HAV。按不同疫苗浓度,每4 d换液1次,留取第12和第16天的培养上清液;同时设立对照组。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HBs Ag和HBe Ag含量。计算减毒HAV在不同浓度,以及不同作用时间长度的条件下,对Hep G2 .2 .15细胞表达HBs Ag和HBe Ag的影响。结果 3×10 - 2 Ampoule/ ml的减毒HAV作用Hep G2 .2 .5细胞12 d后,培养上清液的HBe Ag浓度为( 4 7.2 3±6 .18) S/ CO,低于对照组的( 10 1.15±15 .77) S/ CO,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16 d后,上清液HBe Ag含量为( 4 0 .2 7±13.30 ) S/ CO,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6 5 .85±3.4 6 ) S/ CO( P<0 .0 5 ) ;HBs Ag含量为( 2 .6 8±0 .31) S/ N,低于对照组的( 5 .10±1.2 7)S/ N,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而3×10 - 3Ampoule/ ml的减毒HAV作用Hep G2 .2 .15细胞12 d后,培养上清液的HBs Ag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下降( P<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减毒HAV可能有直接抑制HBV表达HBs Ag,HBe Ag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人败血症与院内感染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成人败血症与院内感染发展的趋势、致病菌的变迁和菌谱耐药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3月~1999年3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104例109次败血症。结果104例109次败血症中院内感染占52.9%(55/104),院外感染占47.1%(49/104)。本组败血症有严重基础病与易感因素占88.5%(92/104)。致病菌分布特点有(1)G  相似文献   
20.
ICU院内感染流行菌株及耐药情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ICU院内感染的流行菌株及菌株耐药,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2002年7月~2003年6月所有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菌株及菌株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检出菌株170例,其中G-菌95例(占55.9%),以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主要见于呼吸道感染;G 菌36例(占21.2%),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前者主要见于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后者均见于呼吸道;真菌38例(占22.4%),以白色念球菌为主,主要见于泌尿道感染.其细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真菌耐药率尚低.结论加强室内外环境和空气监控,防止交叉感染,侵入性操作要严格无菌操作,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大量联合用药,减少抗生素使用率,从而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