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白刺胚乳早期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刺(Nitraria sibirica)胚乳发育经历游离核阶段、细胞化阶段和被吸收解体阶段。游离核胚乳沿胚囊壁均匀排列为一层,胞质浓厚,其中有丰富的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各种小泡等细胞器。珠孔区域的胚囊壁具发达的分枝状壁内突,而周缘区域的胚囊壁具间隔的钉状内突,内突周围的细胞质中具多数线粒体和小泡。胚乳细胞化时,初始垂周壁源于核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板。在细胞板两端开始壁的游离生长,一端与胚囊壁相连接,另一端向心自由延伸。壁的游离生长依赖于小泡的融合。早期胚乳细胞具大液泡,具核或无核,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线粒体,质体缺乏,其壁仍由多层膜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22.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高等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形势下,面对教学时数少,学生的知识层次不齐、实验能力较差的实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和设想。  相似文献   
23.
淫羊藿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淫羊藿属植物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植物,淫羊藿总黄酮是淫羊藿属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迄今从国内淫羊藿属13种植物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有106种.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总黄酮具有抑制破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生长、抗抑郁、增强免疫调节、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抑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淫羊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南蛇藤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低温暗处理24 h的南蛇藤胚性愈伤组织为分离原生质体的原材料,用MS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静置、固液双层以及琼脂糖包埋培养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建立了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低温暗处理利于高产率高质量原生质体的获得;0.5%纤维素酶+0.5%果胶酶+5 mmol.L-1MES为酶的最佳配方;12 h为最佳酶解时间;13%为甘露醇最佳浓度;静置12 h+振荡0.5 h为最佳酶解方式;液体浅层静置培养取得了较好的原生质体培养效果;MS+6-BA2.0 mg.L-1+IBA 0.1 mg.L-1为愈伤组织最佳分化培养基;1/2MS+NAA0.1 mg.L-1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25.
以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当年生枝条的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结果表明:芽萌发及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2.0mg·L^-1 6-BA+1.0mg·L^-1NAA;愈伤组织分化最佳培养基是MS+1.0mg·L^-1 6-BA+0.05mg·L^-1NAA;芽增殖最佳培养基是MS+1.0mg·L^-1 6-BA+0.05-0.1mg·L^-1NAA,其增殖系数为6.59;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1.0mg·L^-1IAA,生根率为86.7%;采用珍珠岩二步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6.
以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当年生枝条的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结果表明: 芽萌发及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2.0 mg.L-1 6-BA+1.0 mg.L-1 NAA; 愈伤组织分化最佳培养基是MS+1.0 mg.L-1 6-BA+0.05 mg.L-1 NAA; 芽增殖最佳培养基是MS+1.0 mg.L-1 6-BA+0.05-0.1 mg.L-1 NAA, 其增殖系数为6.59; 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1.0 mg.L-1 IAA, 生根率为86.7%; 采用珍珠岩二步移栽, 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增强的uv-B(280-320nm)胁迫对一种蓝藻一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794生物量、色素和蛋白、细胞内MDA含量及活性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强的uV-B胁迫下,螺旋藻的生物量减少,细胞内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从而使螺旋藻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细胞浆蛋白质含量增加,这可能是螺旋藻对逆境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增强UV-B胁迫下,螺旋藻细胞内MDA含量增加,与之相对应,活性氧的产生速率也增加,进一步证实了逆境胁迫下,植物细胞内叶绿素含量的下降、MDA的积累主要与UV-B胁迫下活性氧的产生及其对细胞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8.
植物单细胞蛋白资源——小球藻开发利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微藻大规模培养的应用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门新的领域──微藻生物技术Micro-algalBiotechnology.小球藻是微藻中首先被开发利用的种类之一,其培养方式已由开放池培养发展为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连续培养。本文就小球藻的培养技术、主要化学成分和作为食品、饲料,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研究的现状进行简要评述,并展望了小球藻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9.
知母雌雄配子体发生及胼胝质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早期前期开始合成胼胝质,其在母细胞壁上的沉积无方向性且不均匀。小孢子四分体时胼胝质壁达最厚,小孢子四分体晚期衰减,单核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即开始合成胼胝质壁,至收缩期胼胝质衰减,小孢子核有丝分裂前消失,生殖细胞具有胼胝质性质的细胞壁。大孢了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早期前期开始合成胼胝质壁,其在母细胞壁上的沉积上有较明显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30.
子午岭产4种百合科植物的核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子午岭产百合科黄精属大苞黄精(P.megaphyllum)、玉竹(P.odoratum),百合属的细叶百合(L.pumilum),葱属的糙葶韭(A.anisopodium)4种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研究。其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别为:玉竹2n(2x)=20=12m(2SAT)+8sm,核型为2B型;大苞黄精2n(2x)=22=4m+12sm+6st,核型为3B型;细叶百合2n(2x)=24=4m+10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