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根据斑马鱼、大西洋鲑和人等物种巴知的瘦素受体基因核苷酸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通过RT-PCR法从草鱼肝胰脏中首次克隆获得草鱼瘦素受体基因的片段序列.该片段序列长713 bp,编码23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草鱼瘦素受体基因片段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35% -86%之间.通过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鱼类的瘦素受体独立聚成一支,草鱼与金鱼、斑马鱼聚成一支,再与日本青鳉、黑点青鳉、红鳍东方鲀和大西洋鲑聚成一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草鱼瘦素受体基因的组织差异表达,结果表明,草鱼瘦素受体基因在肝胰脏、肌肉、脑、心脏、脾和肠系膜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心脏、脑、肌肉和肠系膜脂肪组织,在肝胰脏组织中表达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  相似文献   
12.
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01%、0.02%、0.04%、0.06%、0.08%绿原酸,饲养平均体重(3.190.03) g的草鱼鱼种。经60d饲养,各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283.1%、305.7%、307.3%、329.6%、308.3%、303.0%,饲料系数分别为1.45、1.33、1.33、1.26、1.30、1.36;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4%绿原酸显著提高草鱼鱼种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添加0.01%、0.02%、0.06%绿原酸有提高草鱼鱼种增重率的趋势;在饲料中添加0.04%绿原酸可显著提高肝胰脏SOD活性(P0.05),添加0.08%绿原酸可显著降低血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P0.05),各组肝胰脏溶菌酶、血浆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对肌肉成分的分析表明,各组水分、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0.04%绿原酸可显著提高肌肉粗蛋白、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P0.05)。添加0.02%绿原酸可显著提高肌肉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P0.05)。综上所述,适量绿原酸能改善草鱼鱼种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草鱼鱼种饲料中绿原酸添加量推荐为0.04%。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淀粉种类与水平对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肝脏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的影响, 实验采用2×3双因素设计, 选取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 分别以5%、10%和15%水平添加, 共配制6种等氮等脂饲料, 饲喂初始体重为(0.50±0.03) g的亚东鲑幼鱼84d。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水平的提高, 增重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饲料系数则先下降后上升(P<0.05), 其中10%木薯淀粉组增重率最高(518.8%), 饲料系数最低(1.32)。各组成活率、脏体比、肥满度和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粗蛋白沉积率随淀粉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 其中15%水平组显著低于其他水平组(P<0.05), 而脂肪沉积率则随着淀粉水平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 且10%木薯淀粉组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P<0.05); 淀粉种类和水平对胃蛋白酶和胃淀粉酶无显著影响(P>0.05), 15%淀粉水平组肠淀粉酶和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组(P<0.05)。饲料中淀粉种类和水平对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无显著影响(P>0.05), 15%淀粉组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平组(P<0.05)。在肝脏组织学方面, 15%水平组较其余两个水平组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核移位和细胞空泡化现象。上述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亚东鲑幼鱼饲料中淀粉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木薯淀粉的效果优于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正常及氧化鱼油、豆油、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性能、体色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设计6组等氮等脂饲料, 分别添加6%鱼油、6%豆油、3%鱼油+3%豆油、6%氧化鱼油、6%氧化豆油、3%氧化鱼油+3%氧化豆油, 饲喂6组初始体重(150.5±4.2 g)的斑点叉尾鮰8周,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14尾鱼。结果表明, 摄食6%鱼油、6%豆油、3%鱼油+3%豆油饲料的斑点叉尾鮰在增重率、饲料系数、肌肉组成、体色和肝脏抗氧化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摄食3组氧化油脂饲料后, 鱼体增重率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降低(P<0.05), 饲料系数和背部、尾部皮肤b*(黄度值)增加(P<0.05), 肝脏丙二醛(MDA)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升高(DBIL)(P<0.05), 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降低(GSH)(P<0.05), 而肌肉色度值(L*、a* 、b*)和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 6%氧化油脂(鱼油、豆油或混合油脂)导致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下降、皮肤黄度增加、肝脏抗氧化能力受损; 豆油可替代斑点叉尾鮰饲料中鱼油的使用, 而不会对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QOL)、健康素养(HL)现状,并分析其QOL、HL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9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结合病历信息的方式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中文版成人快速健康素养评估量表(REALAM-T)对肾移植受者的QOL、HL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肾移植受者QOL、HL的影响因素。结果:369例肾移植受者QOL评分为(561.08±54.95)分,HL评分为(62.75±5.26)分,其中288例(78.05%)患者处于HL充足水平,56例(15.18%)患者处于HL临界水平,25例(6.78%)患者处于HL缺乏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移植肾来源、移植术后时间的肾移植受者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移植肾来源、移植术后时间的肾移植受者H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移植肾来源、移植术后时间是肾移植受者QOL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移植肾来源、移植术后时间是肾移植受者HL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QOL较差,HL整体不高,家庭人均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移植肾来源、移植术后时间是肾移植受者QOL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移植肾来源、移植术后时间是肾移植受者HL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根据以上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肾移植受者的QOL和HL。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饲料蛋白水平对血鹦鹉CichZasoma sp.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肠道蛋白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7%、40%、43%、46%和49%五种饲料,饲养平均体重为0.66 g的血鹦鹉6周.结果表明:血鹦鹉幼鱼摄食上述5种饲料后,增重率分别为868.51%、935.95%、1018.28%、925.16%和873.86%,饲料系数分别为1.55、1.48、1.41、1.47和1.56,摄食饲料蛋白质水平43%饲料的血鹦鹉幼鱼具有最佳生长性能.对全鱼体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血鹦鹉幼鱼鱼体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体脂肪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在肠道蛋白酶及肝脏GOT、GPT活性方面: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血鹦鹉幼鱼前肠组织和内容物蛋亡J酶活性及肝脏GOT、GPT活性也增加,当蛋白含量达到43%时均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血鹦鹉幼鱼对饲料蛋白的最佳需求量为43%.  相似文献   
17.
VE对草鱼成鱼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VE含量为24.1 mg/kg的实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VE 0(对照组)、25、50、100、200 mg/kg,饲喂平均体重为(614.9±60.5)g的草鱼60d.考察VE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51.6%、53.5%、53.4%、53.5%、54.8%,饲料系数分别为2.28、2.17、2.20、2.19、2.15,饲料中添加25-200 mg/kg VE对草鱼成伍增重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饲料中添加VE对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保鲜肉滴水损失和冷冻肉渗出损失随VE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随饲料中VE添加量的增加,肌肉、肝脏中VE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其中VE添加量为200 mr,/kg组的肌肉、肝脏VE含量较对照组增加431.0%、353.7%,丙二醛含量则下降67.2%、61.3%(P<0.01);在血清抗氧化能力方面,当VE添加量≥50 mg/kg后,草鱼血清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在VE添加量0-100 mg/kg各组间尤显著差异,200 mg/kgVE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VE能促进草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以生长性能为标准,草鱼成鱼饲料(基础饲料含VE 24.1 mg/kg)中的VE添加量25 mg/kg;以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指标为标准,草鱼成鱼饲料中的VE添加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18.
正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投喂蚕豆可使草鱼肉质变得结实而有韧性,称"脆肉鲩"或"脆化鲩";表现为肌肉硬度、耐咀性、弹性、回复性和黏着性的显著增加~[1—3]。然而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究竟是蚕豆中的何种成分使草鱼肉质发生了显著改变。目前已知蚕豆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20.
为比较斑点叉尾鲖(Ictalurus punctatus)对不同形式赖氨酸的利用效果, 设置了鱼粉含量5%、豆粕含量15%的正对照饲料, 及鱼粉含量2.5%、豆粕含量0的负对照饲料, 在负对照饲料基础上, 分别添加晶体赖氨酸盐酸盐、晶体赖氨酸硫酸盐以及微囊赖氨酸盐酸盐, 使其赖氨酸含量达到与正对照饲料一致的水平, 共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 饲养平均体重为(54.40.1) g的斑点叉尾鲖60d, 考察不同形式赖氨酸对斑点叉尾鲖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负对照组相比, 添加晶体赖氨酸盐酸盐和晶体赖氨酸硫酸盐对斑点叉尾鲖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 而添加微囊赖氨酸盐酸盐提高斑点叉尾鲖增重率20.7% (P0.05), 降低饲料系数16.0% (P0.05), 在增重率与饲料系数方面达到与正对照组基本一致的水平(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 在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盐酸盐、晶体赖氨酸硫酸盐以及微囊赖氨酸盐酸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但显著提高了胃蛋白酶活性(P0.05)。此外, 添加微囊赖氨酸盐酸盐还显著提高了肝胰脏蛋白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 在低赖氨酸实用饲料中补充晶体赖氨酸盐酸盐或赖氨酸硫酸盐对斑点叉尾鲖的生长性能改善作用不显著(P0.05), 而补充微囊赖氨酸盐酸盐则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鲖增重率, 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