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1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301篇 |
专业分类
11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物种多样性格局同时受到多个因子和过程的综合作用。以往对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何限制、水分能量状况或随机过程等少数因子方面。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 研究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沿经度和纬度梯度的分布格局, 并验证了对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影响较大的水分-能量假说、栖息地异质性假说、空间自相关、物种-面积效应和中域效应这5种假说。主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沿经度和纬度梯度均呈现“∩”形单峰格局。回归分析显示中域效应和物种-面积效应显著影响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 而水分-能量、栖息地异质性假说及空间自相关对该区域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影响较小。方差分解显示中域效应对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经度和纬度格局的单独解释率分别为68.41%和66.91%, 该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主要受几何限制和扩散限制影响。结合以往研究结果, 该研究进一步证实几何限制和随机效应可能是影响中国干旱区水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992.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标本的基础上,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福州市及宁德市的7个海岸样带的海岸植物组成、生活型及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海岸植物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并据此筛选出适于福建海岸园林建设的原生植物种类。结果表明:7个海岸样带共包含74科229属323种海岸植物,其中原生种有278种、外来种有45种;含种数较多的科包括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共包含92属151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0.17%和46.75%。福建省海岸植物生活型大体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及其他5类,其中草本占优势;草本、灌木、藤本和乔木的种数分别为204、64、31和14种,草本和灌木的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63.16%和19.81%。按照生态类群可将福建海岸植物分为陆岸沙生生态类群、盐生湿地生态类群、基岩海岸及海岸林生态类群、广生境生态类群4类。福建省海岸植物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共包含5个一级因子和19个二级因子。一级因子中权重值排在前2位的因子为生理适应性和美学特性,权重值分别为0.276 2和0.218 9;二级因子中盐碱适应能力的权重值最高(0.082 7),栽培成本、养护成本、资源数量和植株形态观赏性的权重值也较高(均在0.070 0以上)。采用这一评价体系从福建海岸原生植物中共筛选出适于海岸园林建设的植物40种,这些植物的得分均在3.00以上且观赏性强、生态功能较佳。此外,还针对滨海滩涂地带、沙滩开阔地带和基岩质海岸带提出了几种人工植物群落景观营造的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93.
利用PCR的方法从鼠李糖乳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到D-(+)-乳酸脱氢酶基因(ldhD),并连接到载体pSE380上,构建表达质粒pSE-ldhD,将重组质粒pSE-ldhD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ldhD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37kD。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乳酸脱氢酶的酶活,测得重组菌株的D-乳酸脱氢酶活力为5.4U/mL,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为5.6。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8例高危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根据PCI术前氯吡格雷负荷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2例,以氯吡格雷300 mg+替罗非班(用法同观察组)治疗,观察组:96例,以氯吡格雷600 mg+替罗非班0.4μg/(kg·min)在30 min内静脉注射。继以0.1 g/(kg·min)由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至手术后36 h,分别测定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变化、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随访住院期间和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两组临床情况、PCI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给药时间、支架置入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 h、6 h、术后24 h两组MPAR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6 h两组MPAR均低于用药后2 h(P〈0.05);用药后2 h时观察组MPAR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TMPG 3级获得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0 d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负荷氯吡格雷600 mg可以更有效、更迅速地抑制患者的MPAR,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时仍可改善心肌灌注,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96.
997.
中药材内生菌通过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控植物的次生代谢通路,诱导中药材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是发现活性先导化合物的重要天然产物资源库。本文主要围绕内生菌及其代谢物的活性功能、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先导化合物的开发以及引入多重组学技术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内生菌天然产物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代谢调控通路定向寻找目标药物并定位目标基因,建立内生菌菌库和基因库;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定点精准靶向修饰目的基因,随后激发细胞内源性的修复机制来实现基因定向改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工程菌株,为新型天然产物的产业化奠定基础。本文旨在为中药材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8.
999.
HA基因322位和329位氨基酸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mallard/Huadong/S/2005(S,IVPI=2.65)和A/mallard/Huadong/Y/2003(Y,IVPI=O),是对麻鸭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病毒.两病毒的HA裂解位点区有2个氨基酸差异,S病毒在HA裂解位点区322是Leu(L322),329位缺失(-329),而Y病毒322位是Gin(Q 322),329位是Lys(K329).根据这两个位点的差异,利用反向遗传系统,以S和Y病毒各自为骨架,拯救HA基因突变病毒,检测获救的突变病毒对麻鸭的毒力.可以得知,以S病毒为骨架,将S病毒HA基因322位Leu替换为Gln和(或)在329位添加Lys,以及用Y病毒的HA(Q322L,K329-)替换S病毒HA,获救的重组病毒对麻鸭亦完全无致病力;但以Y病毒为骨架,将Y病毒HA基因322位Gln替换为Leu和(或)在329位缺失Lys后,Y重组病毒对麻鸭的毒力上升.结果提示,S和Y病毒HA基因裂解位点区322和329氨基酸残基突变或缺失均影响病毒对麻鸭的致病力,且HA基因与其它基因的匹配性显著影响病毒对麻鸭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000.
鸡冠花食用色素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卫生毒理学原理,对鸡冠花(Gelosia cristata L.)色素的食用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色素中有害微量元素As、Pb、Hg和Cu进行检测;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等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鸡冠花色素粗品、鸡冠花红色素和橙黄色素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鸡冠花色素粗品属于无毒级物质;鸡冠花红色素和橙黄色素为实际无毒级物质。而且毒理学试验检测表明:均呈阴性,无致突变性。结论:鸡冠花色素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可以作为天然食用植物色素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