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自絮凝酵母高浓度重复批次乙醇发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发酵性能优良的自絮凝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lo,研究开发了重复批次高浓度乙醇发酵系统,以节省下游加工过程的能耗。在终点乙醇浓度达到120g/L左右的条件下,发酵系统的乙醇生产强度达到8.2g/(L·h)。然而实验中发现,随着发酵批次的增多,自絮凝酵母沉降性能逐渐下降,从发酵液中沉降分离所需时间相应延长,导致发酵液中高浓度乙醇对酵母的毒害作用加剧,影响其发酵活性和发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发酵装置运行11个批次后无法继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絮凝能力下降导致的酵母絮凝颗粒尺度减小是其沉降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酵母的絮凝能力通过再培养可以恢复。在此基础上对发酵系统操作进行改进,每批发酵结束后可控采出一定比例菌体,调节系统的酵母细胞密度和乙醇生产强度以刺激酵母增殖,保持其絮凝能力。在达到相同发酵终点乙醇浓度条件下,虽然发酵系统的乙醇生产强度降低到4.0g/(L·h),但运行10d后絮凝颗粒酵母尺度趋于稳定,继续运行14d,未发现絮凝颗粒酵母尺度继续下降的现象,系统可以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2.
山东莱阳晚白垩世鸭嘴龙动物群化石特异埋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位于莱阳棘鼻青岛龙发现地点(1号化石地点)以东新发现的2号化石地点进行大规模发掘,已发现5个化石富集层,赋存的化石均以鸭嘴龙科为主,一部分个体可能代表栉龙亚科的成员,而另一部分个体归于赖氏龙亚科的棘鼻青岛龙。这些鸭嘴龙化石从个体大小上分别代表成年、亚成年和幼年晚期个体。化石富集层以灰绿色和褐红色含砂砾泥岩沉积为主,具有典型的泥石流沉积特征和骨骼埋藏特征,并具有两种主要的死亡和埋藏模式,即恐龙群体活着时遭遇泥石流被吞没集群死亡后,肢体在短距离搬运中被撕裂并迅速沉积掩埋,骨骼分散但完整,同一个体的骨骼相距不远;恐龙正常或经泥石流导致其非正常死亡后,部分遗体未被掩埋,经暴露软组织腐烂,被后续发生的泥石流卷入并二次搬运,最终埋藏,表现为分散但较完整的骨骼与破碎呈砾石磨圆状的骨骼共生保存。这些富集层的化石及其埋藏特征反映了生活在河湖边的鸭嘴龙动物群,在鸭嘴龙幼年晚期刚刚加入成年鸭嘴龙动物群后,被卷入突发的洪水泥石流导致其集群死亡并快速埋藏的事件。  相似文献   
73.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广泛存在,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串联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翻译后修饰鉴定提供了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分析平台,但传统搜索引擎鉴定修饰的方法无法满足数据分析的需求,非限制翻译后修饰鉴定已成为目前蛋白质组修饰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非限制翻译后修饰鉴定不需要在分析前指定修饰类型,可以直接从样品中找出大量已知或未知的修饰,对提高质谱图谱解析率以及揭示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非限制翻译后修饰鉴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然后从序列匹配和谱图匹配两个方面详细综述了目前非限制翻译后修饰鉴定的主流算法,分析了非限制翻译后修饰鉴定的质量控制问题,最后结合非限制翻译后修饰鉴定的实际应用讨论了修饰鉴定算法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4.
生境斑块化对食果鸟类的移动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格局和效率。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在南方山区多因人为干扰而呈斑块状分布。2011年,2012年10月底到12月中,以分布于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生态园中南方红豆杉种群为对象,研究斑块生境中鸟类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取食和传播行为,并评估专性鸟类和泛性鸟类的传播效率。结果发现:南方红豆杉源斑块共吸引22种食果鸟类取食红豆杉种子,并与13种鸟类形成了种子传播关系。不同年间,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都是植物的主要传播鸟类,而其他鸟类传播者种类具有一定的年间变化。生境斑块化导致专性鸟类黑短脚鹎和泛性鸟类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种子传播效率差异。与红嘴蓝鹊相比,黑短脚鹎飞行的平均距离较短((16.3±11.0)m,Mean±SD,n=125),传播距离相对较近;且它们取食后偏好在源斑块中活动,喜栖息在同种成树、甜楮(Castanopsis eyrei)及其他阔叶树等栖树上。红嘴蓝鹊取食后常在斑块间移动,常停歇在同种成树和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上,传播距离相对较远((24.9±20.0)m,Mean±SD,n=95)。空间一致性结果表明,黑短脚鹎移动距离对幼苗更新距离的空间一致性程度高;而红嘴蓝鹊偏好生境与幼苗更新生境一致性程度高。结果表明,斑块生境中植物能与专性鸟类、泛性鸟类之间形成种子传播互惠关系,且种子传播效率受到专性鸟类和泛性鸟类传播距离和传播生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目的:优化现有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分离和检测方法,找到一个最有效的AFP-L3的提取方法,为今后的AFP-L3研究奠定前期基础。方法:应用北京热景生物技术公司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通过改变亲和介质使用量和洗脱液体积的配伍梯度变化来优化实验流程,排除提取AFP-L3的影响因素,分离血清中的AFP-L3,并用罗氏公司的甲胎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分离的效果。结果:发现在不改变亲和介质体积的情况下,随着洗脱液体积的减少AFP-L3回收浓度逐渐增加,且在75 ul洗脱液时能够获得最高AFP-L3回收浓度。结论:成功地优化了北京热景生物技术公司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及其配套试剂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76.
<正>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转基因动物在各个领域内产生了重大的变革。然而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是一把双刃剑,转基因动物在一定层面上也备受争议,因此,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从转基因动物自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国内外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不同种群的结构变化,于2007年、2008年、2012年分别对皖南仙寓山双坑村、浙江天目山桐坑村及福建梅花山的南方红豆杉天然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寓山的1214株南方红豆杉中,幼苗占80%;天目山有510株,幼苗占39.61%,其次是9 m以上的古树,占22.16%;梅花山有174株,幼苗占70.11%,古树占20.11%。3个种群的天然更新都呈缓慢增长状态,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但从幼苗到幼树的生长阶段死亡率高。因此,对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的保护重点应放在幼苗和幼树阶段。  相似文献   
78.
王存芳  吴常信  李宁 《遗传》2007,29(1):75-80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在低氧的癌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转录激活因子, 在生物体氧平衡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藏鸡是对高原低氧、低温环境有着极强适应能力的高原土著品种, 相对而言, 白来航鸡和寿光鸡为两个低地鸡种。在常氧环境下对这3个鸡品种进行全期模拟低氧孵化, 结果显示, 藏鸡的孵化率显著高于两个低地鸡品种, 表现出了高度的耐受低氧环境的能力, 而对于低地鸡, 一定程度的低氧环境对其孵化是致命的。利用Taqman探针法FQRT-PCR技术检测了藏鸡、白来航鸡、寿光鸡HIF-1[[alpha]] 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 HIF-1[[alpha]] mRNA在3个鸡品种的大脑和骨骼肌组织均有表达, 并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性, 脑的表达量最大; 并且发现常氧条件下孵化时, 藏鸡胚胎的大脑组织内HIF-1[[alpha]] 基因的表达量与低氧孵化的低地鸡胚胎相接近.  相似文献   
79.
IGF1调控区微卫星座位对金华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枫  徐宁迎  胡晓湘  李宁 《遗传》2007,29(2):206-210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及其相关结合蛋白和跨膜受体IGFR在哺乳动物的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IGF1 5′ 调控序列微卫星座位对金华猪初生重, 断奶重, 120日龄重, 180日龄重和出生窝重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286/286基因型对金华猪初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 280/286基因型对金华猪开产后出生窝重影响显著(P<0.05), 进一步通过等位基因平均替代效应分析发现274 bp和286 bp等位基因有利于提高初生重, 280 bp等位基因有利于第二胎出生窝重的提高。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金华猪开产母猪出生窝重、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间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 因此出生窝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金华猪的产仔性能。  相似文献   
80.
利用基因扫描技术调查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藏族人群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及FGA共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多态性分布,获得15个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结果显示:15个STR位点在那曲地区藏族人群中具有遗传多态性,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DP在0.758 8—0.960 4之间,H在0.476 2—0.862 0之间,PIC在0.446 4—0.861 5之间,EPP在0.385 0—0.856 0之间,累积个体鉴别力为0.999 999 999,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 999 998。15个STR位点适合作为那曲地区藏族人群的遗传标记用于人类学、疾病连锁分析、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