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研究了几个因素对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33菌株发酵产生厚垣孢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了主要影响因子的较好组合。实验表明,适合T-33产生厚垣孢子的最佳单因素条件分别是:燕麦粉培养液,30℃,pH4·0,120r/min,24h振荡培养,采用250mL三角瓶培养时,装入培养液的最适量为80mL/瓶;正交试验表明,影响产孢的主要因子温度、pH和振荡速度的最佳组合为30℃、pH4·0、140r/min。在这样的条件下,可获得的厚垣孢子量为3·  相似文献   
32.
李宁  于力方  王珊  廖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836-5837,5867
目的:观察阿霉素纳米粒对多耐受糖蛋白介导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耐药的逆转.方法:MTT法观察MDR逆转,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内阿霉素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阿霉素纳米对敏感株的细胞毒作用与阿霉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耐药株对阿霉素纳米较对阿霉素纳米粒敏感4.8倍,表现细胞内阿霉素显著增高.结论:阿霉素纳米可有效逆转P-gp介导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33.
金华猪遗传结构及其与太湖猪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65个微卫星标记结合荧光标记检测技术, 对金华猪I系、II系、III系共271个个体以及嘉兴黑猪、中梅山猪、小梅山猪和二花脸猪等4个太湖猪品种和嵊县花猪各30头的基因型进行了检测, 统计分析了金华猪各品系的遗传结构及各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结果显示: 金华猪品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以金华猪I系最高, 为3.5; 其次是II系和III系, 分别是2.8和2.5, 金华猪3个品系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高于0.5; I、II、III系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381、0.399和0.442。金华猪3个品系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程度不一:I系偏离较大, III系次之, II系相对较小。分析认为金华猪各品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 品系间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遗传分化结果显示: 金华猪II系和III系间遗传分化相对较小(FST=0.1883), 但它们与I系间的遗传分化较大, FST值分别是0.3663和0.3619。同时, 金华猪各品系与太湖猪的遗传关系较近, 其中与中梅山猪群体遗传分化相对较小, FST值分别为0.3581、0.3560和0.3572。而金华猪各品系与嵊县花猪的遗传分化最大, FST值分别为0.4499, 0.4654和0.4801, 由此可见, 金华猪不同于其他浙江省地方品种, 有着独立的起源和驯化进程。  相似文献   
34.
牦牛乳酸脱氢酶B基因突变体的克隆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证实牦牛(Bos grunniens)乳酸脱氢酶存在两种类型,根据LDH同工酶谱的特点推测牦牛LDH多态是由B基因变异所致,并由此将凝胶电泳中迁移率快的LDH同工酶谱带称为LDH-Bf类型,迁移率慢的称为LDH-Bs类型.为阐明牦牛LDH变异体的分子机制,实验从牦牛心脏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分别克隆了LDH-Bf和LDH-Bs两种类型的B基因cDNA全长序列;序列比对分析发现LDH-Bf和LDH-Bs基因存在4个碱基差异;依据cDNA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两个氨基酸差异;利用Deepview分子建模软件进行的牦牛H亚基及LDH1突变体的高级结构预测,发现突变的两个氨基酸都能产生新的H键,影响整个蛋白分子的H键网络,并进一步导致蛋白分子空间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5.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 SSH) 成功地构建了双肌臀与非双肌臀大白猪肌肉组织差异表达的消减 cDNA 文库,获得有效克隆 686 个. 对整个文库测序分析,共获得 587 条有效序列. 利用 BLAST 在线软件与 GenBank、 GenBank EST 和 Tigr Porcine EST 等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其中有 11 个未知新序列,可能代表“双肌臀”大白猪肌肉组织特异表达的新基因. 对文库中所包含的兰尼啶受体基因 (RYR1)、钙依赖性蛋白激酶 基因 (CAMK2)、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7 基因 (IGFBP7),以及 695号、 882号和480号3个新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果显示: RYR1、 CAMK2 及 IGFBP7 基因在双肌臀猪肌肉组织 RNA 池中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非双肌臀猪肌肉组织 RNA 池中表达量的 1.87、 1.90 和 1.85 倍; 695 号、 882 号和 480 号 3 个新的 ESTs 在双肌臀猪肌肉组织 RNA 池中的表达量为非双肌臀猪肌肉组织 RNA 池中表达量的 1.48、 1.44 和 1.78 倍. 这提示我们,上述基因的上调表达很可能与猪双肌臀性状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研究该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6.
真菌源激发子对采后葡萄果皮抗性产生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文强  李宁  段双科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408-2412
利用细胞壁提取法从葡萄采后致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中提取出激发子。在采前一周用激发子处理葡萄,研究激发子诱导葡萄采后抗病效果。结果表明:葡萄经激发子处理后,果皮内与抗病有关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增强,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也显著提高,贮藏期自然发病率和发病指数降低,其中以125μg·mL-1处理效果最好,果实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比对照降低500%左右。  相似文献   
37.
藏鸡胚胎的低氧适应特征及其血红蛋白突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鸡能在4200 m以上海拔正常繁衍生息, 但低地鸡在模拟4200 m海拔(12.0%O2)条件下孵化却只有3.0%的孵化率. 在两品种全期低氧和阶段低氧模拟孵化实验中, 4200 m全期低氧揭示4~11天是隐性白与藏鸡阶段存活率相差最悬殊的阶段, 12~21天相差极显著, 1~3天相差不显著. 但4200 m阶段低氧只能造成两品种孵化率显著差异, 而并不足以造成低氧阶段间阶段死亡率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藏鸡具有优越的克服低氧损害后期不良影响的能力. 对藏鸡和隐性白鸡血红蛋白7条链全部编码序列进行多态分析, 筛选到αD链编码基因的一个低氧功能突变位点(Met- 2D(B13)-Leu). 该突变基因为藏鸡独有, 其频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 而且该突变基因频率越高的群体, 孵化率越高. 以鸡的HbD晶体为模板, 对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同源预测, 结果表明Leu替代Met提供了一个更疏水环境, 有利于血红素的稳定, 从而提高了血红蛋白的血氧亲和力. 突变(Met-32D(B13)-Leu)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与藏鸡家养化时间和地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牦牛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生物素与链亲和素的强亲和性原理,用链亲和素磁珠亲和捕捉与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寡核苷酸探针(CA)12、(CCG)8、(CAG)8、(TTTC)8退火结合的含有接头和牦牛微卫星序列的单链限制性酶切片段,获得单链目的片段,经PCR扩增形成双链,然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至DH5α中,首次成功构建牦牛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测序结果发现,阳性克隆率为77%(37/48),说明构建的牦牛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是一个高质量的文库。牦牛富集微卫星文库的建立和牦牛微卫星的筛选将为下一步进行牦牛基因组结构的分析、牦牛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标记辅助选择以及经济性状的QTL定位提供大量的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39.
仇雪梅  李宁  吴常信  王秀利 《遗传学报》2004,31(12):1356-1360
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基因的突变与猪、鼠和人等的食欲、肥胖和生长有关联性,然而对鸡的MC4R基因的功能却知之甚少。为了确定鸡的MC4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使用鸡-仓鼠杂交板(ChickRH6)做了该基因的定位工作。通过扩增ChickRH6杂交板上的93个样品,然后经整合分析将mC4R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上的标记MCW0062、BCL2和OVY附近,即2q12。这个连锁图上的5个标记基于两点分析与MC4R的LOD值都大于5。同时,以MC4R基因为标记做了鸡和人的染色体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鸡的2号染色体(GGA2)和人的18号染色体(HSA18)存在同源区,且基因BCL2和肥胖基因(obesity)位于MC4R基因附近。推测鸡的MC4R基因与人的MC4R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该研究揭示了鸡和人MC4R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并用杂交放射板将鸡的MC4R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的12区带。  相似文献   
40.
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的遗传学分析(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来自同一细胞系的体细胞克隆牛甜甜、庆庆、浒娃及来源同一培养转基因体细胞系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九妹、乐娃和1个妊娠8个月转基因流产胎牛8C2以及随机抽取的1头鲁西黄牛(LX)、1头褐斯坦牛(HS)在24个微卫星位点标记牛的基因型.结果表明24个多态位点均表现出多态,等位基因数为1~5个,平均为3.17个.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按其最高频率计算,甜甜、庆庆、浒娃、九妹、乐娃、8C2与培养细胞系、转基因细胞系间匹配概率为1.17×10-36,根据本研究观察到的数据计算,匹配概率为1.90×10-23;而与随机抽取的1头鲁西黄牛及褐斯坦牛的基因型分别在23和20个位点上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