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报道了广西外来种子植物新记录5种,即银花苋、圭亚那笔花豆、墨苜蓿、盖裂果和红毛草,其中笔花豆属、墨苜蓿属、盖裂果属和糖蜜草属为广西新记录属。这些新记录植物均采自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为广西滨海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而随着外来物种在滨海地区逐渐增多,外来物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2.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四新记录种,即尾瓣石豆兰(Bulbophyllum careyanum(Hook.)Spreng.),拟泰国卷瓣兰(B.nipondhii Seidenf.),双槽石斛(Dendrobium bicameratum Lindl.)和绿梢玉凤花(Habenaria am-plexicaulis Rolfe ex Downie),并提供描述和图片。  相似文献   
83.
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是恶性入侵杂草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的一种重要专一性天敌。为了评价其对广东省豚草的野外控制效果,2009和2010年分别在佛冈进行释放,试验调查了释放后的种群动态及其对豚草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广聚萤叶甲在广东省佛冈县可成功建立自然种群。广聚萤叶甲释放后,其虫口密度不断增加,豚草植株的死亡率也不断上升,2009年豚草死亡率低于20%,2010年叶甲对豚草的控制作用较好,豚草死亡率可达到95%以上,而大量豚草死亡后,广聚萤叶甲的虫口密度又急剧下降。广聚萤叶甲种群扩张与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温度偏低是5~6月广聚萤叶甲的种群数量难以扩增的主要因素,大雨频繁和光照偏少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种群增长,7~8月是广聚萤叶甲种群激增的关键时期,此时其种群数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84.
苹果炭疽菌低毒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pH值及碳源对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强毒性菌株及低毒性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5℃、最适温度为28℃,低毒菌株生长速率较快,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与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5℃,低毒菌株孢子萌发率较高,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基本相同,pH在3~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值为4~5,但经离子注入的低毒性菌株C100-2-5的产孢量在不同的pH值和温度下却一直低于经磁场处理的C0.25-1-2和强毒性菌株(对照)。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7℃、15 min或50℃、5 min。但菌丝的致死温度却不同,对照为60℃、20 min,C0.25-1-2为60℃、25 min,C100-2-5为60℃、30 min,65℃下5 min(及5 min以上)。  相似文献   
85.
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酶环加氧酶(COX)、脂氧合酶(LOX)和活化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等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阐明它们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应用反转录PCR(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了乳腺癌细胞系、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OX-2、5-LOX、12R-LOX、cPLA2和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具有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LM 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以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OX-2、5-LOX、12R-LOX、cPLA2和p-ERK1/2均有较高水平表达.进而发现,p-ER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可拮抗LM-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中COX-2、5-LOX、12R-LOX和cPLA2的高表达.上述结果表明,p-ERK1/2可以通过促进花生四烯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86.
李娜  杜聪颖 《蛇志》2005,17(3):206-207
小孔钻颅术亦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在电钻(手钻)驱动下直接穿颅刺人血肿,然后应用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经针腔排出体外,清除及治愈血肿。我院2002-2005年采用小孔钻颅术治疗颅内血肿78例,效果显著。现将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纯氧对采后杨梅果实腐烂的抑制与抗病相关酶的诱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高氧对抑制果实腐烂的作用及其与抗病相关酶活性诱导的关系,将杨梅果实采后在5℃用纯氧或空气(对照)处理12 d.结果表明,纯氧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腐烂发生,贮藏12 d后对照果实的腐烂指数达到54%,而处理果实仅为17%.纯氧处理在贮藏前期可诱导杨梅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升高,并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另外,纯氧处理增加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总酚含量,并在整个贮藏期间一直高于对照水平.这些结果表明,高氧抑制杨梅果实腐烂的作用与诱导与抗病相关的酶的活性升高密切相关,抗病性诱导是高氧抑制杨梅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1Introduction Congestiveheartfailureisamultipleaetiology,high prevalence,cardiovasculardisorderwithpoorprognosis. Medicaltreatmentofdilatedcardiomyopathyisaimedat alleviatingthesymptomsofheartfailure.Diuretics,ACE inhibitorsandbeta blockershavefavourableeffectson symptoms,exercisecapacityandmortality[1-3].Growth hormone(GH)andinsulin likegrowthfactor(IGF) 1 areinvolvedinseveralphysiologicalprocessessuchas thecontrolofmusclemassandfunction,bodycomposi tionandtheregulationofnutrientmetaboli…  相似文献   
89.
一株粘质沙雷氏菌烈性噬菌体污水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粘质沙雷氏菌(8039)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并对其基本生物学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四步法污水分离噬菌体;单、双层平板噬菌斑实验筛选烈性噬菌体并观察噬菌斑形态;纯化后2%磷钨酸染色电镜观察;手工法提取噬菌体核酸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利用双层平板噬菌斑实验测定最佳感染复数和完成一步生长实验.[结果]从医院污水中成功分离出粘质沙雷氏菌烈性噬菌体一株(SM701),该噬菌体有一个正多面体立体对称的头部,头径约64nm,无囊膜,有一长尾,无收缩尾鞘,尾长约143nm;基因组核酸能被双链DNA内切酶BamH Ⅰ及Hind Ⅲ切开,大小约57kb;噬菌斑圆形透明,直径1mm左右(培养12h,),边界清楚;当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时,子代噬菌体滴度较高;按照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出一步生长曲线,可知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约为30min,爆发期约100min,平均爆发量约为630[结论]按照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分类标准,该噬菌体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烈性噬菌体,按照Bradley和Ackermann形态分类法属于B1亚群;噬菌斑与周围红色细菌生长区,颜色差异明显,非常便于观察和计数;噬菌体头部大小和形态与呼吸道病毒中的呼肠病毒和腺病毒最为接近;国内尚未见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90.
典型黑土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团聚体分组和闭蓄态微团聚体分离技术,利用典型黑土区27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裸地生态系统下土壤团聚体及团聚体内部组分中有机碳的分布,以解析不同生态系统下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固持间的关系,揭示黑土有机碳的物理稳定性机制。结果显示:与农田相比,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7.6%;裸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14.1%。草地促进了大团聚体(250μm),尤其2000μm团聚体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裸地则降低了土壤的团聚化程度及稳定性,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含量下降,粉粘粒含量相应增加。草地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农田,且内部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其中粗颗粒有机质、闭蓄态微团聚体和粉黏粒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600%、54%和65%;裸地增加了粉粘粒结合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且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内部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有所下降。3种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均以总粉粘粒结合有机碳为主,占土壤总有机碳52%—79%,其作为惰性碳库是黑土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黑土有机碳的累积或损失主要表现为活性较强的有机碳库-团聚体中颗粒有机质的增加或减少,与农田相比,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主要归因于大团聚体中粗颗粒有机质的增加,为总有机碳增量的3倍;裸地土壤有机碳的损失主要归因于微团聚体中总细颗粒有机质的减少,对总有机碳损失的贡献率为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