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1.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是一种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腐败菌,对其进行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短小芽孢杆菌木聚糖(xynA)基因,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两条内引物和两条外引物),通过条件优化,首次将一种新颖的核酸扩增技术——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应用于短小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采用该技术,63℃温育1h的条件下扩增短小芽孢杆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特异性梯度条带。PCR和LAMP的检测灵敏度分别约为162和16.2拷贝每反应。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短小芽孢杆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1h即可完成,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短小芽孢杆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蟹类精子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光镜和电镜,比较研究了三疣梭子蟹,中华绒螯蟹和长江华溪蟹的成熟精子。揭示3种蟹精子都是不能游动的无鞭毛精子,呈球形,前后略扁,精子前端出现一光滑的小圆面,圆面四周有内陷的沟环。沟环之后,精子表面凹凸不平,并伸出多数辐射臂。3种蟹精子均为高度特化的细胞,外被质膜,内含细胞核,顶体及退化的细胞质。  相似文献   
13.
皱纹盘鲍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对大连地区皱纹盘鲍(H.discus)人工育苗过程中,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现象的初步研究工作。实验表明,稚鲍赖以生存的波纹板上饵料残渣的积累和腐败,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粘液状物质的形成与稚鲍的死亡密切相关。实验中从病鲍个体及粘液状中分离出了十株优势菌,筛选出了四种有效的杀菌药物,并测出了每种药物的MIC值,实验结果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鲍配子识别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子相互作用的生化机制对于进一步阐明生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深入了解细胞内识别的理想体系。精卵细胞相互作用包括一系列的步骤,开始于精子与卵细胞外被的接触,终止于两性细胞的融合及精子核进入卵细胞质中,而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建立于各自性细胞表面成分基础上的种的特异性,鲍则是研究精卵识别的好材料。鲍精子在发生顶体反应时释放出两种蛋白质——细胞溶素(1ysin)和18ku糖蛋白(spl8),其中的细胞溶素与其卵黄膜上的受体紧密结合,并利用非酶反应在卵黄膜上穿一个小孔,整个精子则从此孔穿过卵黄膜与卵细胞融合;spl8释放后则覆盖到精子细胞膜表面,起到溶解卵细胞脂质体的作用,即spl8介导精、卵细胞膜的融合。鲍卵细胞膜上存在细胞溶素受体,它是大的不分支的糖蛋白分子,占据了卵黄膜30%的组分,可以专一性地与细胞溶素相结合。这些配子识别蛋白共同进化且速度很快,其中细胞溶素和18ku糖蛋白通过正向选择进化,而细胞溶素受体进行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5.
福建南北泥蚶种内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泥蚶在福建以南(广东汕头和湛江)和福建以北(浙江温岭和韩国)种群(分别合称南方类群和北方类群)做了遗传分化研究。由筛选出的20个随机引物共获得103个清晰可辨的RAPD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在250—2500bp。汕头种群与湛江种群,韩国种群与温岭种群之间的最小遗传距离分别为0.0612和0.0692,而南、北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却在0.3261-0.4511。类群间近交系数也大于类群内。NJ和UPGMA法构建的系统树均显示汕头种群、湛江种群首先聚在一起,再与温岭种群和韩国种群聚合,说明两个类群发生了较明显的遗传分化,估计与地理隔离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学、电镜技术等手段对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浙江枝吻纽虫吻的结构与其他分枝纽虫吻的组织结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枝吻纽虫吻为一条长的肌肉组织的管道结构,一端连着头部组织,一端延伸在一个封闭的空腔中.吻腔环肌层与体壁环肌层没有交叉点,但是吻腔壁背面的环肌与体壁背面的环肌通过一束肌肉而交织在一起.在吻壁处富含大量的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当吻离体后,在普通海水中伸缩能维持 2~4 h.  相似文献   
17.
5个泥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对 5个泥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选择的 2 0个随机引物中共检测到 15 4个扩增片段 ,长度在 30 0bp~ 2 30 0bp之间 ,每个个体扩增条带在 1~ 11条不等。利用Popgen3.2和PHILIP统计软件 ,获得实验数据 ,确立了 5个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 :( 1)泥蚶的 5个地理群体分化不明显 ,没有形成不同的地理种群 ;( 2 )聚类分析显示 ,韩国群体与浙江群体亲缘关系最近 ,然后依次为山东群体和福建群体 ;( 3) 5个群体无论是在多态位点比例还是在平均遗传杂合度上都处于较高水平 ,说明泥蚶当前种质资源状况良好 ,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泥蚶养殖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4)与韩国野生群体相比 ,其他 4个泥蚶群体在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平均杂合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表明人为等因素已经开始影响到泥蚶的种质资源状况。因此 ,为持续发展泥蚶养殖业 ,必须加强保护泥蚶现有的种质资源并制定相应的渔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蛤花纹的形态及形成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辽宁、山东、浙江、江苏和广西沿海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壳的颜色及花纹特征,发现这些地区的文蛤可以分为2种类型,即花纹明显型和不明显型.辽宁和山东海域的文蛤贝壳表面具有花纹,只有极少数文蛤个体贝壳表面没有花纹;其中1龄个体贝壳表面都具有花纹.江苏地区的文蛤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贝壳表面没有花纹,仅有极少数个体贝壳表面具有花纹.浙江地区的文蛤外表与山东文蛤很相似.广西地区的文蛤绝大部分没有花纹分布.外套膜组织装片确定了文蛤外套膜中的黄色素带与贝壳的色泽及花纹有关.黑色素带则与文蛤的生长状态有关,生长速度快的文蛤黑色素带浓而宽.所以,随着文蛤年龄的增长,黑色素带的颜色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9.
贻贝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贻贝雄性生殖系统中精巢由树枝状的生殖管,输精管民。生殖管反复分枝成生精小管而末端膨大的泡囊,二者皆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和管壁上皮构成,生殖上皮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的精原细胞组成,精原细胞最大,核内染色质稀疏,靠核膜内侧分布,核仁一个,明显。初级精母细胞上,染色质开始集成小团块,线粒体向细胞的一侧集中,次级精母细胞与表母细胞结构相似,染色质浓缩成数大块,核膜或散布于核内,精细胞内开始出现顶体颗粒并逐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常作为甲壳细的代表动物,在实验课中解剖对虾时,按教材记载找对虾触角腺十分困难.实际上对虾触角腺的位置、形态和颜色与教材中叙述的内容不同. 中国对虾触角腺的位置:从头胸部背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