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0μg.g^-1)菲胁迫和恢复培养后大豆幼苗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0μg.g^-1菲处理5d后大豆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但幼苗恢复培养后经短暂停滞期后仍可恢复生长.菲污染对大豆幼苗SOD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关系的作用形式比较复杂,胁迫2d时为线性关系,胁迫5d和8d时为抛物线型.在菲处理前期(2d),幼苗SOD活性被100和200μg.g^-1菲显著诱导[分别为对照的1.15倍(P<0.05)和1.26倍(P<0.01)].菲暴露8d时,SOD活性显著降低,200μg.g^-1菲处理组SOD活性为对照的88%(P<0.05).菲处理5d后恢复培养2d和4d,50和100μg.g^-1菲处理组幼苗SOD活性得到恢复,而200μg.g^-1菲处理组幼苗SOD活性仍明显高于对照(P<0.05).试验亦反映出,100和200μg.g^-1菲处理5d和8d,幼苗MDA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和P<0.01).可以认为,SOD活性可作为大豆幼苗遭受短期菲胁迫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心绞痛疗效及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变化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U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3.
镧系元素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12种镧系元素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12种镧系元素抑制小球藻生长的96h半效应浓度(96h EC50 )均为2 9 0 0±0 5 0 μmol·L-1。对各剂量反应方程进行X2 检验,结果表明,符合精度要求,计算出的96h EC50 真实可靠。镧系元素对海水小球藻的生物毒性是相同的,此结果对探明镧系元素对藻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异养微生物在金属生物淋滤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淋滤技术主要应用于低品位矿石金属选矿、煤气脱硫、废弃物中金属回收和污染介质中金属离子毒性的去除等方面。作为生物淋滤技术中的主体微生物之一,异养微生物可通过其产生的酸性代谢物还原、酸化及络合,提取或者溶解非硫化矿、固体废弃物、污水污泥及土壤中的金属,有助于解决目前的资源短缺问题,还可对污染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应用于异养微生物淋滤技术中的常见微生物包括细菌(以假单胞菌为主)和真菌(以曲霉菌和青霉菌应用最为广泛)。淋滤过程涉及酸解、络合、还原及碱化等。目前,异养微生物淋滤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冶金、固体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和污染土壤修复等。本文分析了异养微生物金属淋滤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5.
重金属污染土壤毒性的发光菌法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 Phosthoreum)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性进行诊断,确定了实验室中采用人为定量投加污染物的情况下,土壤的最佳平衡时间为24h,最佳浸提时间为2h,最佳浸提剂为0.1mol  相似文献   
76.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及柴油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条件下,用沈抚污灌区非灭菌水稻土,研究了柴油浓度为5000mg·kg^1时接种3种AM真菌(Glomus mosseae,G.geospora,G.constrictum)和细菌对万寿菊(Tagetes erecta)耐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浓度下,AM菌仍能和万寿菊形成共生体,白色万寿菊比黄色万寿菊耐油能力强,总生物量增加63.1%;接种AM真菌的处理,其侵染率比对照高3.5%~29.9%.G.masseae和G.geospora是较好的菌种,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0%和42.7%;混接AM真菌效果一般。施入细菌菌剂虽然抑制了AM菌对万寿菊的侵染,但促进了菌根化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5种接菌处理中,以接种G.geospora和混接AM菌和细菌的处理最好,对柴油的降解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6.51%和14.05%。  相似文献   
77.
非流体介质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非流体介质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修复是目前环境工作者所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由于非流体介质环境的特殊性,常规修复方法难以高效地发挥作用,传统微生物修复技术采用的游离微生物也存在许多弊端.而微生物固定化能大幅度地提高参加反应的微生物浓度,避免优势菌受土著菌的恶性竞争,增强微生物的耐环境冲击性.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工艺的不足,因而广泛应用于流体介质(废水等)和半流体介质(泥浆等)环境污染的修复.在概述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特点和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将该技术应用于非流体介质中PAHs污染的原位修复领域的可行性,并论述了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非流体介质中PAHs污染的未来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8.
镉诱导拟南芥幼苗DNA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并结合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研究镉(Cd)胁迫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幼苗基因组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25 ~5.0 mg·L-1)Cd处理24 d后,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地上部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对拟南芥幼苗叶片数、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选用12条寡核苷酸引物对拟南芥幼苗地上部分与根系基因组DNA进行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发现处理组与对照组RAPD图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与镉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基因组模板的稳定性(genomic template stability,GTS)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3个处理组幼苗地上部分GTS分别为91%、89%和80%;相应根部GTS分别为71%、67%和60%.研究表明,利用RAPD技术获得的拟南芥DNA多态性变化可作为检测镉遗传毒性效应的生物标记物.比照其他几个指标,拟南芥幼苗根部RAPD谱带变化的敏感性更为优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钟鸣  陈琢  刘宛  李培军  台培东 《生态学杂志》2012,31(9):2404-2410
以闽江河口湿地挺水植物本地种芦苇和入侵种互花米草的花和叶枯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分析其分解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立枯分解(0~90 d)是2种湿地盐沼植物重要的分解阶段,芦苇和互花米草的花和叶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5.0±3.5)%、(13.3±1.1)%和(31.9±1.1)%、(20.8±1.4)%.倒伏分解阶段(91~210 d),芦苇和互花米草的花和叶质量损失率分别为(69.5±0.6)%、(71.5±2.5)%和(76.8±1.9)%、(67.5±2.1)%.在立枯分解阶段,2种挺水植物枯落物的分解速率与C/N呈正相关,与N/P呈负相关,分解过程受到P的限制程度较大.倒伏分解阶段,枯落物C/N、C/P和N/P的影响降低,而大气温湿度、土壤水分、酸碱度、盐度和沉积物特性等的影响加大.不同分解阶段枯落物分解影响因子的差异主要与其所处的微域环境和潮汐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0.
有机污染物在表层土壤中光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是承载有机污染物的重要介质,而光降解是降解土壤表层有机污染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生物转化途径。研究土壤表层有机物的光降解对认识污染物土壤环境行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研究有了大量报道。本文阐述了土壤组成和质地、土壤湿度、土壤pH值和土壤厚度等因素对光解影响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研究土壤光降解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土壤表层直接光解、土壤悬浮液光解、溶剂萃取与光降解联合处理,及其研究土壤光降解应用的动力模型;对不同农药和其它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光降解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