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关于橡胶产物的生物学,普遍地是排洩学说,认为橡胶系代谢过程中出现的废物。按照这个概念,橡胶质和量的变化,仅仅可能是增加,而只有当组识死亡时,橡胶的量才会减少。作者研究橡胶草根内在各个营养时期,橡胶和碳水化合物量和质的变化,工作进行在1943年至1944年,材料取自种植第二年的橡胶草。  相似文献   
112.
SINPV基因组酶切图谱及多角体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XabI、XhoI、BamHI、PstI、SacI、HidnⅢ、SmaI酶解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广州株基因组DNA,分别得到26、26、24、20、13、17、9、1条片段,并算得基因组平均大小为136.0kbp。以AcNPV多角体基因的部分读码框为探针,经Southem杂交将SINPV多角体基因定位于XbaIO片段上。将此片段克隆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I  相似文献   
113.
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p35基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death,PCD),最早被定义为一种有秩序、受控制并按某种预定程序发展的生理性自然死亡过程〔1〕。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因素很多,而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导致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  相似文献   
114.
植物种质主体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种质离体保存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们已发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离体保存技术体系,进一步建立长期、安全、适用的离体保存技术体系及探索保存过程中遗传变异情况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5.
利用15肽随机肽库确定抗TNF单抗表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抗TNF的T5单抗作为筛选配基,对经DNA碱基组成分析证明具有良好随机性的15肽库进行亲和筛选.经过三轮筛选后,以硝酸纤维素膜斑点印迹法观察到良好的富集效果.由第三轮挑选出的31个克隆进行DNA测序,结果推出的优势克隆的短肽为CYRRPAGGLPGICSA等,竞争性ELISA实验证明带有以上短肽的噬菌体与TNF能竞争性地与T5单抗结合.该多肽可能是T5单抗所识别的模拟表位  相似文献   
116.
HPLC法测定犬体内罗格列酮药物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以乙腈固相提取, HPLC法测定马来酸罗格列酮的血浆药物浓度; 以3P97软件计算磷酸罗格列酮药动学参数。结果与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在犬体内呈现1级吸收权重为1的一室模型规律; 其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 V (c) 约 0 4231 mg/kg/ (μg·ml-1), T1/2(ke)约107 6 min, CL约0 0027 mg·kg-1·min/ ( g·ml-1)。  相似文献   
117.
为了理解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该研究以泰山4种主要优势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赤松(Pinus densiflora)为研究对象,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及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16S rDNA V4-V5区扩增产物进行双端测序, 分析了4种树种细根分解对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 4种植物细根分解速率差异显著, 阔叶树种分解速率显著高于针叶树种, 表现为刺槐>麻栎>油松>赤松。(2) 4个树种细菌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观测到的物种数、Ace指数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之间差异显著, 且阔叶树种刺槐和麻栎显著低于针叶树种赤松和油松。4种细根分解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细根初始碳(C)含量、木质素:氮(N)和C:N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3)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在5%以上的优势类群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 且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在4个树种之间差异显著, 特别是阔叶树种变形菌门显著高于针叶树种。在纲水平上, 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不明放线菌纲、鞘脂杆菌纲为主要的优势纲, 其中α-变形菌纲、不明放线菌纲在4个树种之间差异显著。(4)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 细菌优势门和纲相对丰度受到凋落物初始化学性质的影响, 特别是变形菌门和α-变形菌纲; 变形菌门和α-变形菌纲相对丰度与细根分解速率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结果也显示, 细根初始N、磷(P)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8.
骨大小是一种独立于骨密度(BMD)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风险因子。由于其高遗传率,充分了解控制骨大小的遗传因素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研究目的为检测中国人群中α2-HS糖蛋白基因(AHSG)多态性和腰椎及髋部骨大小变异之间的关联。我们总共征集了来自中国401个核心家庭(包括父母亲及至少一个女儿)的1260个研究样本,并且分型了AHSG基因第7个外显子的Sac Ⅰ位点多态性。该位点核苷酸的替换(C→G)引起第238号丝氨酸被苏氨酸取代,因此可能对基因功能有影响。在任何骨骼位点,没有发现显著的群体分层。发现-HSG基因SacⅠ位点多态性和转子间(P=0.019)以及全髋的(P=0.035)骨大小呈显著性相关。该多态性位点能分别解释转子间和全髋3.74%和3.16%的骨大小变异。连锁分析没有检测到显著性结果,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样本中同胞对的数目较少,统计效力较低,以及SacⅠ位点多态相对于微卫星标记对连锁分析提供的信息量少。结果表明,月HSG基因多态性可能和中国人群中髋部骨大小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9.
峰值骨密度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复杂性状。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α受体基因、白介素6基因、副甲状腺素基因、Ⅰ型胶原α2基因、骨钙素基因、α2巯基糖蛋白基因是与骨代谢相关的7个重要的候选基因。本研究旨在检测这7个候选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中国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样本为中国上海的361个无关、健康的绝经前女性,均为汉族人,年龄为20—44岁。采用Hologic QDR2000+双能X射线扫描仪对腰椎与髋部的骨密度进行了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对每个个体的以下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Apa Ⅰ位点,雌激素α受体基因的PvuⅡ和XbaⅠ位点,白介素6基因的BsrB Ⅰ位点,副甲状腺素基因的BstB Ⅰ位点,Ⅰ型胶原α2基因的Msp Ⅰ位点,骨钙素基因的Hind Ⅲ位点,娃巯基糖蛋白基因的SacⅠ位点。采用二元方差分析对基因相互作用与骨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介素基因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PvuⅡ)的相互作用对髋部(P=0.019)、转子间区(P=0.016)和股骨颈(P=0.019)的骨密度有显著作用。在这3个部位,GGPp基因型携带者比GGpp基因型携带者的骨密度值分别高出18.0%、19.5%和14.8%。另外观察到醒巯基糖蛋白基因与自介素6基因的相互作用对股骨颈骨密度有显著影响(P=0.046)。GGSS基因型携带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值比GGSs基因型携带者高出18.8%。该项群体水平的统计分析表明:对于中国女性峰值骨密度的遗传决定,白介素基因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α2巯基糖蛋白基因的相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0.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神经不能再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神经生长抑制因子。这些抑制因子中作用力最强的三种分子Nogo-A、MAG和OMgp是分别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NgR1的结合而发挥神经生长抑制作用的。NgR1是一种膜表面蛋白,不能直接激活细胞内信号,必须通过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