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李国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2,(4)
月球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天体,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几次阿波罗飞船载宇航员登上月球进行科学考察,其中就有观测月球高空和月球表面的磁场,将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研究其磁性和其他性质。为测量月球磁场,宇航员专门在月面架起了测量仪器装置,仪器为了磁通门式磁强计也称特斯拉计。这仪器装有3个互相垂直的测磁传感器,可以测量月磁场的3个分量。由月磁场和月岩磁性等的测量研究,可以判断月球内部全为固态,同其他天体不相同。这种由天体磁场观测研究而了解天体内部状态也是天体磁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又例如由宇宙飞船测量木… 相似文献
14.
李国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2,2(4):8-10
当代磁学具有研究深入、领域扩大、联系增多和应用广泛的主要特点,发展又十分迅速,要对其发展作出较全面的展望是很困难的。这里仅对当代磁学和当代边缘磁学的若干方面的发展及展望作一些尝试性的讨论。当代边缘磁学与高新技术互相促进当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包括边缘磁学在内的各门科学的新进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当代边缘磁学的新进展也可为一些高新技术提供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计算机和电子学高新技术使核磁共振从线谱发展到成像,从一维谱发展到多维谱,就更多更快地提高了核磁共振的应用功能。尤其是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15.
16.
该研究以水稻矮秆突变体cha-2为材料,对控制其表型性状的iga-1基因进行候选基因筛选,利用基因注释数据库对定位区间进行候选基因预测,通过ORF及其上下游调控区域的测序、序列比对及关键元件分析进行序列变异研究,半定量PCR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模式,明确其在基因序列、表达模式的变异,探讨其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结果显示:(1)在隐性核基因iga-1精细定位基础上预测得到3个ORF,其中2个编码dnaJ分子伴侣(含有dnaJ结构域的蛋白),分别是LOC_Os05g26902和LOC_Os05g26926;另外1个为已克隆的水稻矮秆基因RGA1(LOC_Os05g26890)。(2)ORF序列分析表明矮秆突变体cha-2与野生型仅在RGA1基因座存在SNP变异,但未造成氨基酸编码的改变。(3)表达模式分析发现,矮秆突变体cha-2的RGA1基因在种子萌发期、二叶期、四叶期和分蘖期等4个发育时期均不表达,且在‘中花11’、‘石狩白茅’的遗传背景下稳定遗传,均显现出失活状态,初步确定RGA1为iga-1的候选基因。(4)对RGA1基因上游和下游调控转录关键区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cha-2存在865bp的大片段缺失,包括第1外显子、部分第1内含子和转录起始上游区域。研究推断,突变体cha-2的矮秆基因iga-1正是没有活性的RGA1基因,其转录关键区域的大片段缺失,导致无法正常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7.
溶葡萄球菌酶(Lysostaphin)是一种能高效裂解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肽链内切酶,已有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预防和去除奶牛乳腺中葡萄球菌的感染,但该酶在牛奶中的性质研究还缺少详细的研究数据.现对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牛奶中的一些性质进行研究.检测了加入溶葡萄球茵酶后牛奶性状的变化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牛奶中的酶活的稳定性以及溶葡萄球菌酶在牛奶中的抑、杀菌活性.结果显示,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未改变牛奶的外观性状;并且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39℃牛奶中可以稳定存放至少20 h以上,酶活性保持稳定;同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牛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仍然保持了良好的抑杀菌效果.该研究为今后溶葡萄球菌酶用于奶牛乳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体外扩增马铃薯 Y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及其克隆和序列分析的结果。病毒 RNA 从马铃薯 Y 病毒感染的烟草叶片中提取,用合成的PCR 3引物及 AMV 逆转录酶合成了单链的 cDNA。利用 PCR 技术,经30个循玎的扩增。得到了一特异的0.8kb 片段。克隆后对此片段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物理图谱分析,并测定了其全序列。实验结果证明,我们克隆到的是完整的马铃薯 Y 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与国外报道的马铃薯 Y 病毒 N 株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及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分别为97.8%和97%。将该基因导入马铃薯以期获得抗 Y 病毒马铃薯的工作正在进行。本文还对 PCR 技术用于扩增植物 RNA 病毒的方法以及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病毒作物新品种的可行性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的机制仍不清楚。【目的】进一步加强对植物-微生物互作的认识,筛选出引起不同反馈作用的关键微生物或微生物类群。【方法】采集豆科绿肥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V)、十字花科绿肥油菜(Brassica napus, N)和荒坡土壤(remnant prairie, R)驯化的田块土壤0-20 cm作为菌剂在温室进行植物-土壤反馈(plant-soil feedback,PSF)试验。土壤菌剂的接种量为10%,即有90%理化性质一致的灭菌土壤作为背景土,同时设置灭菌土壤菌剂作为对照(CK),种植玉米。每组土壤菌剂处理均分为50 mg/kg高磷(high phosphorus,HP)和5 mg/kg低磷(low phosphorus, LP)两个磷浓度处理。玉米收获后,测定产量和植株地上部磷含量,并取土壤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解析不同养分供给情况下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反馈效应。【结果】高磷和土壤反馈效应均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在低磷水平下,V、N和R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均高于CK处理,但N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增加最多(38%),且增幅显著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