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同一株大核和焦核"桂味"荔枝的果实生长型均呈"单S型",其果实大小差异主要由种子大小不同引起.果实发育期间,两者果皮中内源激素变化的规律大体上一致,大核果皮中GA3、IAA含量和(IAA ZRs GA3)/ABA比值均高于焦核果皮,但ZRs含量和ZRs/ABA比值则比其低,ABA含量的差异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的目标是纯化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激素,用于制备抗鲤鱼生长激素的单克隆抗体,建立鲤鱼生长激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技术,并用所建立的技术检测不同环境下养殖的鲤鱼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利用柱纯化技术纯化酵母表达草(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激素,免疫新西兰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获得抗草鱼生长激素多克隆抗体.摘取鲤鱼垂体,从中提取生长激素,经层析纯化后,以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判断其分子量和纯度,并利用抗草鱼生长激素多克隆抗体以Western blot验证.纯化并经鉴定的鲤鱼生长激素作为免疫原被用于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共建立14株能够稳定分泌抗鲤鱼生长激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FMU-cGH1-FMU-cGH14),其中8个克隆(FMU.cGH1~FMU-cGH6,FMU-cGH12和FMU-cGH13)成功用于Western blot分析,9个克隆(FMU-cGHl-FMU-cGH7,FMU-cGH9和FMU-cGH10)可用于荧光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利用竞争性ELISA进行表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5个不同的表位.利用其中的FMU-cGH12作为包被抗体,FMU-cGH6作酶标抗体,建立了能够检测鲤鱼生长激素含量的ELISA技术.这一检测系统被证明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能够检测并定量低至70pg/mL的生长激素.利用这一检测技术,发现限制进食和网箱养殖的鲤鱼其生长激素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分别为对照的6.9和5.8倍,显示不同生长环境下鲤鱼生长激素水平具有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43.
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的内在耗水机制,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维护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侧柏幼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试验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梯度,分别用气体交换法和稳定同位素法对其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gs)和短期水分利用效率(WUEcp)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气孔导度(gs)的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在土壤含水量为70%~80%田间持水量(FC)时达到最大值;叶片WUEgs则在土壤含水量最低(35%~45% FC)时达到最大值(7.26 mmol·m-2·s-1).叶片可溶性糖、枝条韧皮部渗出液的δ13C都在土壤含水量最低(35%~45% FC)条件下达到最大值,且叶片可溶性糖的δ13C明显高于枝条韧皮部渗出液的δ13C,未产生明显分馏;而叶片WUEcp也在土壤含水量最低(35%~45% FC)时达到最大值(7.26 mmol·m-2·s-1).相同条件下,叶片WUEgs和WUEcp存在一定差异(平均相差0.52 mmol·m-2·s-1),WUEgs时空变异性较大,而WUEcp更具有代表性.侧柏幼树通过降低生理生态活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适应干旱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对巨噬细胞的免疫逃逸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法用PMA刺激THP-1细胞获得巨噬细胞模型。用6孔板建膜法获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菌。分别用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菌和浮游菌感染巨噬细胞,观察巨噬细胞形态的变化,并检测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吞噬功能的变化。进一步用ELISA试剂盒检测感染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细胞因子IL-1β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巨噬细胞模型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菌模型。与感染了浮游菌的细胞相比,感染了生物被膜菌的巨噬细胞形态变化小,释放的LDH降低,吞噬功能减弱,IL-1β的表达量减少。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菌可以逃逸巨噬细胞的免疫防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5.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与宿主免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严重的院内感染,可从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CF)等患者体内分离。机体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不同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来抵御P.aeruginosa的感染,但P.aeruginosa生物被膜(BF)的形成可以导致这些成分被遮蔽从而引起免疫逃逸,导致疾病的迁延难愈。BF是一种与游离细菌相对立的生活方式,能帮助细菌有效适应外部环境,其可以通过藻酸盐的屏障作用,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干扰多核白细胞(PMNs)的激活,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研究P.aeruginosa-BF的免疫逃逸机制,发现有效清除P.aeruginosa-BF的方法,从而为临床治疗P.aeruginosa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现以P.aeruginosa为例对近年来国内外BF的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
在2年5点综合鉴定和评价的基础上,对194份优异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稳定性和生态适应性进行分析;根据稳定性参数a和b,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稳定型矮秆种质11份、早熟种质15份、大粒种质10份。  相似文献   
47.
北京密云水库流域水源保护林区径流空间尺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10a的森林水文定位观测,对比研究了北京密云水库流域水源保护林和对照荒坡地径流在坡面尺度(约0.9hm^2)和小流域尺度(约2.7hm^2)上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荒坡地和水源保护林地的径流系数在坡面和试验流域尺度上与降雨量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在坡面尺度和小流域尺度,荒坡地径流系数都显著地大于水源保护林地;而且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荒地与水源保护林地的径流系数之差在小流域尺度比坡面尺度更大;随着研究尺度从坡面到小流域的扩展,茺地径流系数显著增大,而水源保护林地的径流系数变化微小。这一尺度效应说明水源保护林对水文过程具有较大的调蓄能力,表现为较强的水源函养作用。  相似文献   
48.
了解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 ERα)在大鼠脑的分布及大鼠下丘脑视前区雌激素受体样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规律.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仪检测雌性大鼠下丘脑视前区雌激素受体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灰度值.ERα分布于Calleja岛、梨形核、外侧隔核、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各群、终纹床核、下丘脑内侧视前区、室周核、腹内侧核、弓状核和结节乳头核、再连合和前内侧丘脑核、杏仁核复合体、梨形皮质和穹窿下器官.相比之下,皮质和海马内仅见几个分散的 ERα样阳性神经元.而纹状体内未见ERα样阳性神经元.ERα免疫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蓝黑色.在成年雌性大鼠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edial preoptic area, MPA)神经元的胞浆和突起内可见较弱的ERα免疫反应产物.在MPA内,生后1天可见ERα表达,随着大鼠的生后发育,成年时达到高峰.与成年大鼠比较,老年雌性大鼠雌激素受体样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10.05%,P>0.05,差异无显著性;平均灰度减少41.57%,P<0.05,差异有显著性.老年雌性大鼠下丘脑MPA内ERα表达下调,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而导致情感、记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构建并鉴定巨噬细胞条件性Cd226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CD226分子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影响疾病发生发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Cd226flox/+雌雄小鼠自交,得到基因型Cd226flox/flox小鼠。Cd226flox/flox与Lyz2-Cre+小鼠杂交,获得Cd226flox/+Lyz2-Cre+小鼠,再将其与Cd226flox/flox小鼠杂交,最终获得Cd226flox/floxLyz2-Cre+小鼠,即巨噬细胞条件性Cd226基因敲除小鼠。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采用流式细胞术、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小鼠巨噬细胞CD226敲除效果;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CD226对小鼠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从基因和蛋白水平证实巨噬细胞条件性Cd226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条...  相似文献   
50.
甘肃河西地区地势平坦,光照充足,井渠配套,宜于耕作种植,是我国发展商品粮的主要地区之一。80年代初,甘肃省科委组织力量在该地区开展的“主要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和综合技术措施研究”,确立了间套种为河西平川灌区农业耕作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