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西鄂尔多斯4种荒漠植物光合作用特征与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对光能的高效吸收、传递和转换机理是光合作用的核心。为了厘清西鄂尔多斯地区4种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运用LI-68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进行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 4种荒漠植物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异;(2)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4种荒漠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依次排序为四合木(4.37μmol m~(-2) s~(-1))霸王(3.58μmol m~(-2) s~(-1))沙冬青(2.63μmol m~(-2) s~(-1))和白刺(2.26μmol m~(-2) s~(-1))。说明四合木和近缘种霸王比其他二种荒漠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与生境适宜性;(3)从影响光合作用的有关生理生态因子来看,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与微气象因子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不明显;(4)水分因子是限制4种荒漠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以期为我国西北荒漠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案例借鉴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2.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真菌并鉴定为烟曲霉L-3。以菌株L-3作为固定化载体,将地衣芽孢杆菌固定在真菌上组成固定化体系。研究了混菌菌丝球,菌丝饼,发酵混合液,粗漆酶液对刚果红染料废水的降解情况并对染料废水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球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最显著,降解率高达99.96%,菌丝饼仅用20 s降解率为91%,发酵混合液与粗漆酶液的处理效果并不显著。该体系对染料废水的去毒率较明显,尤其是菌丝球的去毒率可达到78%。可见,固定化体系对染料废水不但有较高的降解能力,也有较高的去毒率。  相似文献   
723.
目的:利用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分析18岁及以上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膳食状况及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分析样本19 117名,采用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修订的亚洲人判定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采用连续3天烹调油、烹调盐等调味品称重法和24 h膳食回顾法,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食物、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结果:2015—2017年中国18岁及以上MetS患者平均每人日摄入谷薯类325.3 g、蔬菜类258.4 g、水果类38.7 g、畜禽肉78.5 g、鱼虾类23.8 g、蛋类22.4 g、奶及奶制品23.2 g、大豆及坚果类14.4 g、烹调盐7.6 g、烹调油37.2 g。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相比,谷薯类摄入量基本符合推荐量,蔬菜、水果、鱼虾类、蛋类、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摄入量偏低,畜禽肉、烹调盐和烹调油摄入量偏高。从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来看,能量平均每人日摄入量为1 809.3 kcal、蛋白质55.5 g、脂肪69.7 g、碳水化合物243.0 g、膳食纤维9.9 g、视黄醇当量392.0 μg、硫胺素0.8 mg、核黄素0.7 mg、抗坏血酸76.1 mg、维生素E 34.3 mg、钾1 450.2 mg、钠6 028.0 mg、钙335.8 mg、铁19.2 mg、锌9.2 mg、硒38.5 μg。从膳食结构来看,18岁及以上MetS患者脂肪供能比偏高。结论:中国18岁及以上MetS患者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脂肪摄入偏高。  相似文献   
724.
芽期耐冷性是华南双季稻地区水稻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虽然水稻芽期耐冷QTL的标记定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QTL/基因尚未在水稻育种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定位稳定表达的芽期耐冷QTL,开展QTL聚合育种是水稻芽期耐冷性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在本研究中,利用以粳稻IR65598-112-2为供体,籼稻华粳籼74为受体构建的单片段代换系(SSSL)开展芽期耐冷QTL定位,并进行聚合育种。通过评价SSSL与受体华粳籼74的芽期耐冷性差异,定位了2个稳定的芽期耐冷QTLs(qCTBB-3和qCTBB-12)。试验表明,分别携带有耐冷QTL qCTBB-3和qCTBB-12的SSSL在冷处理后都比华粳籼74表现出更高的幼苗成活率。通过代换作图,发现在qCTBB-3区间存在2个紧密连锁的耐冷QTLs(qCTBB-3a和qCTBB-3b)。利用本研究携带qCTBB-3a/qCTBB-3b的单片段代换系和前期研究鉴定出的芽期耐冷QTL qCTBB-6的单片段代换系为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2份含有这3个QTL的聚合系。耐冷性评价表明,来源于两个供体/亲本的QTL不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聚合系的芽期耐冷性较亲本显著增强。可见,通过聚合芽期耐冷QTLs qCTBB-3a/qCTBB-3b和qCTBB-6能显著提高水稻芽期的耐冷性,获得的QTL及三耐冷QTL聚合系为水稻芽期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了优良的基因资源和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25.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负荷量和维持量两种右美托咪定给药方案对泌尿外科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作用,研究右美托咪定用药的更优化方案。方法:将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两组。负荷量组在麻醉诱导时10 min内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维持量组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以0.4μg/kg/h的速度输注右美托咪定。采用丙泊酚(1.5-2mg/kg)和芬太尼(2-4μg/kg)进行全麻诱导。麻醉维持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记录苏醒期最大Ricker镇静-躁动评分和咳嗽的分级。记录从时间零点到对语言指令有反应的时间和苏醒期的缺氧(Sp O290%)、喉痉挛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在术后恢复室,记录残余镇静(入ICU时镇静-躁动评分≤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00分数字分级评分法)和恶心呕吐评分。术后24 h用15项问题的恢复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结果:负荷量组苏醒期躁动评分为4(3-7),维持量组为4(3-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47)。负荷量组停药至呼之睁眼时间为19.4±8.1 min,S组为16.8±5.6 min,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统计学均无差异。结论:与单次负荷量注射相比,维持量泵注方案更有利于减轻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后的苏醒期躁动,且不会引起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26.
目的:观察MC3T3-E1前成骨细胞不同培养时间点矿化结节的形态,探讨一个既节省实验时间与经费,又便于观察矿化结节形态差异的实验方法。方法:将MC3T3-E1前成骨细胞按培养时间分为四组(14、21、28、35天组),各组实验结束时行茜素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态变化。结果:各组均见红色的矿化结节形成,随培养时间延长,染色面积增大,密度增高,14天时结节轮廓清晰,结节间距较大,21天时结节面积增大,28天时结节边界超出视野,35天时视野内大片深染,结节轮廓不清。结论:在本实验周期内,MC3T3-E1前成骨细胞培养14至21天通过茜素红染色可以较清晰地观察矿化结节,其中培养14天时即可观察到结节大小、数量及形态,考虑到实验时间及经费的因素,我们认为MC3T3-E1前成骨细胞培养14天后行茜素红染色是观察不同因素对其矿化产生影响的适宜时间点。  相似文献   
727.
目的:雪卡鱼毒中毒(Ciguatera fish poisoning)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同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雪卡毒素起源于雪卡鱼食用了有毒的底栖生物纲比甲藻(Gambierdiscus spp.)。由于全球雪卡毒素中毒的分布呈现时空变化性,在小范围内又存在区域特异性分布的特征,科学家很难作出解释。一直以来对影响纲比甲藻生长的生物因素较环境因子的研究而言非常有限,本文从藻菌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重要微生物对纲比甲藻生长的影响,进而解释雪卡毒性区域特异性分布的现象。方法:采用宏基因组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找出毒性相关微生物,结合生物被膜相关微生物筛选结果,选定重要细菌对一株纲比甲藻进行生长刺激试验,通过藻类计数方法研究微生物对纲比甲藻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毒性区域存在特异性的微生物群落组成,部分微生物与雪卡毒性分布具有相关性。四株刺激菌中三株显著提升了纲比甲藻的生长能力,一株对纲比甲藻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重要微生物可能通过影响纲比甲藻在食物链中数量的积累,导致雪卡毒性区域特异性分布。对生物因素的研究是今后雪卡毒素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8.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不同程度关节炎Lequesne评分的影响,为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联合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equesne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equesn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Lequesn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Lequesn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9.
目的:评价吡氟酰草胺原药对大鼠睾丸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为完善该新型除草剂的安全性评价及防护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给予雄性SD大鼠0、20(低)、100(中)和500 mg/kg/d(高)的吡氟酰草胺连续经口染毒90天,观察其一般毒性表现;测定血清中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评价大鼠的睾丸损伤,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Cleaved-caspases 3、C-PRAR、FAS/FASL等蛋白的表达,并运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大鼠相比,中、高剂量组的吡氟酰草胺能明显降低大鼠的体重增长及食物利用率(P0.05);血清SOD和T-AOC水平下降,以高剂量组SOD下降显著(P0.05),但GSH未见变化;染毒大鼠睾丸的生精小管空泡化严重、管腔内精原细胞显著减少;低、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中Cleaved-caspases 3、C-PRAR、FAS的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组化也证实,低、高剂量组染毒大鼠生精小管中Cleaved-caspases 3阳性的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吡氟酰草胺可引起大鼠睾丸中的抗氧化能力下降,睾丸可能是该除草剂潜在的靶器官,氧化应激通路可能参与了吡氟酰胺所致的雄性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730.
小立碗藓MADS-box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藓植物作为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的代表,生活周期仍以配子体为主,在植物进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另外,同源异型基因MADS-box家族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构建。因此,对苔藓植物MADS-box家族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苔藓植物出现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和关键器官革新。我们基于最新公布的小立碗藓基因组数据库确定了20个带有典型MADS结构域的MADS-box基因,其中11个MIKC~*型、5个MIKC~C型、4个I型,并对它们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外显子-内含子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域组成、系统进化构建等分析,为进一步阐明小立碗藓MADS-box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