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大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大豆。从发芽5—7d的大豆菌苗切取子叶节外植体,经农杆菌浸染和共培养后,在含50mg/L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2-4w后,从子叶节处诱导出抗性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到伸长培养基上,4-6w后长至2-3cm高的再生苗,再将再生苗切下转入生根培养基,2-6w生根,生根后的再生植株经逐渐锻炼移入花盆中,部分移栽成活的T0植株能正常开花结荚。从T0植株上收获T1种子,按株系种植。T0和T1代经PCR检测和DNA分子杂交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内并能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682.
转基因番木瓜的抗病性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T1代转番木瓜环斑病毒(PRV)复制酶(RP)突变体基因的两个番木瓜株系,进行了抗病性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番木瓜对PRV抗性达到高抗或免疫,目的基因RP遗传至转基因后代并在RNA水平表达,PCR可检测到CaMV35S启动子序列、标记基因NPTII。 Abstract:Virus resistance in field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transgenes were analyzed for two lines of T1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papaya with the replicase mutant gene from papaya ringspot virus (PRV).The 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highly resistant or immune against PRV.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genes inherited to and expressed at RNA level in the progenies.  相似文献   
683.
苏云金芽孢杆菌科默尔亚种15A3株的cry基因分析及杀虫特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筛选的苏云金芽孢杆菌野生菌株15A3经鉴定属血清H21型科默尔亚种。用PCR及RFLP方法对其cry1类基因分析证明其含有cry1Aa,\%cry1\%Ac,\%cry1\%Ca,\%cry1\%D,\%cry1\%I及cry2六种cry基因,其cry1A基因N末端145kb片段与已发表的序列有差异。表达晶体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别为130,79,70,65,51和45kD。对家蝇致畸实验证明其不含β外毒素。发酵液对棉铃虫,甜菜夜蛾,小菜蛾及美国白蛾均具较高的毒力。证明野生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资源中也有具国外工程菌所特有的高效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组合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84.
二氧化硫胁迫导致拟南芥防护基因表达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仪慧兰  李利红  仪民 《生态学报》2009,29(4):1682-1687
研究SO2熏气对拟南芥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分析植株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30 mg·m-3 SO2 熏气72 h后拟南芥地上组织中差异表达1倍以上的基因有494个,其中抗氧化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硫氧还蛋白等多种与逆境生理关系密切的基因表达上调;2.5~30 mg·m-3 SO2 熏气可导致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GST的活性诱导性增高,SOD、CAT同工酶谱带特征改变.研究结果表明,SO2 胁迫能够诱导拟南芥中防护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这些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对逆境生理过程有益.  相似文献   
685.
食用菌深层发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之一,目前,它在食用菌生产中已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通过回顾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的研究历史,概述了有关食用菌的液体发酵研究状况,并展望了该技术在我国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6.
气候变暖致使墨兰(Cymbidium sinense)野外种群趋向灭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水分循环过程,对植物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与环境高度适应的兰科植物.通过对深圳野生墨兰(Cymbidium sinense)的生物学特征调查和生殖行为观察,计算出其各龄级的存活数、出现频率和子代数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生殖力表、绘制存活曲线和年龄锥体,构建Leslie矩阵模型、Levins模型和连续下降模型Nt=Nt-1-Nt-1e-2.329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进行预测,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以检验墨兰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气温上升引发相对湿度降低和降雨失衡形成干旱的环境条件下,墨兰表现出的空间结构为成群分布,种群的年龄锥体属于壶型锥体,种群存活表现近似于DeeveyⅠ型,种群的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很低,墨兰种群正处于下降态势.究其原因是,墨兰在生理上表现出对干旱的敏感和高温使光合速率下降,影响营养物质积累以及高温直接抑制花芽分化或造成花芽败育,从而影响了有性繁殖,减少了后代的生产.尽管其有性繁殖是通过花香和花外蜜吸引中华蜜蜂(Apis cerana)传粉,产生含有大量种子的果实.但只有少量种子可以在野外环境中萌发,而萌发出的幼苗大多数因干旱不能成长到有性繁殖阶段.墨兰的种群数量动态随气候的波动而波动的结果证明了气候暖化和降雨失衡引起的干旱影响着墨兰的生殖和生长过程,成为其种群发展的致死因子.这种作用的持续或进一步加剧将使墨兰在该地区消失,因此,有必要对该物种进行迁地保护或种质资源人工保存.墨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应引起人们对全球暖化给植物生存所带来的威胁的关注.  相似文献   
687.
镉离子对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蚕豆根尖经不同浓度(0.1—10.0ppm)的CdCl_2溶液处理24~48小时后,根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对根尖细胞分裂的毒害则表现为低毒的C-有丝分裂和高毒的染色体断裂、粘连和液化.此外,对Cd~( )的毒害机理进行了简略讨论.  相似文献   
688.
为研究神经系统特异性携氧蛋白———脑红蛋白 (NGB)保护神经元耐受缺氧损伤的分子机制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人胎脑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一个克隆的编码产物与Na ,K ATP酶 β2亚基 (NKA1b2 )序列一致。随后采用PCR方法从人胎脑cDNA文库中扩增获得NKA1b2全长cDNA。蛋白质结合实验表明 ,原核表达的NGB与体外转录翻译得到的NKA1b2在细胞外有结合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二者在生理条件下能够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利用NGB系列短截体研究相互作用的位点发现 ,NGB蛋白N末端 1~ 75位氨基酸可与NKA1b2结合 ,但结合力很弱 ,而其C末端 75个氨基酸则与NKA1b2无结合作用 ,由此推测NGB蛋白整体的三维结构是结合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689.
本文动态观察了用平阳霉素诱发的大鼠白内障晶体中与谷胱甘肽代谢相关酶类活性和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晶体进行比较,同时就酶活性与微量元素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注射平阳霉素早期酶活性增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的升高达显著水平,后期酶活性均下降,尤以GSH-Px、GSS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等的活性降低明显;(2)GSH-Px和SOD酶活性分别与Zn具有相关性(P<0.05),这两种酶也分别与Se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此两种元素在该类型白内障形成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90.
SLE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假阳性问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66例正常对照和31例SLE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的阳性率。结果,66例正常对照中,IgM抗体均阴性,IgG抗体的阳性率为3.0%(2/66);31例SLE患者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9/31)和58.1%(18/31),IgG抗体和IgM抗体同时阳性为22.6%(7/31)。经RT—PCR检测,上述阳性病例均为阴性。结论:用非纯化抗原制备的ELISA试剂盒测定SLE患者的SARS—COV抗体,可能出现假阳性,两种抗体同时测定可降低诊断的假阳性率,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在SLE患者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与包被的抗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