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并用量子光学中的光子计数分布统计方法测量植物叶片超微弱发光的结果表明,大光金鱼花幼叶和老叶的超微弱发光强度较低,光子计数分布与泊松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2.
灵芝多糖对AD大鼠海马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GLP)对AD大鼠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多肽25-35片段(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24h后治疗组用灵芝多糖给予腹腔注射7d,第8d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结束后采用HE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基因的表达以及灵芝多糖对其的影响。结果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海马细胞增生、聚集、核边聚、脆裂。GLP组病变则显著减轻,且c-fos基因表达相对AD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灵芝多糖能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低下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fos基因的表达,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有增强和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Synaptotagmin 1基因敲除(Syt1+/-)对小鼠情绪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Syt1+/-小鼠及同窝野生型(WT)小鼠各5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伏隔核、纹状体和腹侧被盖区等6个脑区中Syt1的表达;选用8周龄雄性Syt1+/-小鼠9只,以及WT小鼠10只为对照,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比较成年Syt1+/-小鼠和WT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另选用8周龄雄性Syt1+/-小鼠及WT小鼠各5只,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海马和杏仁核的谷氨酸含量。结果: 与WT小鼠相比,Syt1+/-小鼠在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伏隔核、纹状体和腹侧被盖区Syt1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Syt1+/-小鼠在旷场中总移动距离显著减少(P<0.01),并更偏爱在外周区域活动(P<0.01),对中心区域的探索欲望显著下降(P<0.01);Syt1+/-小鼠更偏好待在封闭安全环境中(P<0.01),开臂探索次数(P<0.05)和在其中运动的时间显著减少(P<0.01);Syt1+/-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同时,Syt1+/-小鼠杏仁核中谷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Syt1基因敲除可以引起小鼠显著的焦虑样行为,推测与杏仁核中谷氨酸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4.
利用含有红色荧光和Neor基因双选择标记的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具有红色荧光的IGF1转基因细胞.核移植操作前,通过比较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不同时间的成熟率以及核与极体的距离,确定20h为绒山羊卵母细胞的最佳成熟时间.比较了不同激活方法和培养体系对孤雌胚激活效率和孤雌胚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IA23187+6-DMAP组的激活效率和囊胚率(88.7%&21.6%)均稍高于乙醇+6-DMAP组(86.4%&20.4%),但二组相应数据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选择前者作为转基因核移植胚的激活方案;SOFaa和CR1aa两种体外培养体系中,孤雌胚卵裂率(86.8%vs83.9%)和囊胚率(23.1%vs17.2%)均差异不显著(P〉0.05),选择结果较好的SOFaa组.比较了不同电融合参数的融合效果,结果表明:190V/mm处理组结果(62.4%)显著高于130V/mm(32.8%)和200V/mm(42.9%)组(P〈0.05).通过T-SCNT获得转基因重构胚胎203枚,48h卵裂率为79.3%(161/203),第7~9天囊胚发育率为15.3%(31/203).所得到的31枚囊胚中,较强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囊胚数为17枚(阳性率为54.8%).随机挑选两枚红色荧光囊胚以PCR法进行鉴定,结果全部为转基因阳性.以上结果显示:(i)表达载体的红色荧光蛋白和Neor基因可以正常表达可获取转基因细胞和阳性转基因胚胎;(ii)所制备转基因囊胚仍有部分不表达红色荧光蛋白,说明即使选择转基因阳性细胞进行核移植所得囊胚也并非全部为转基因阳性,在囊胚期进一步筛选是必要的;(iii)通过TSCNT操作及优化,成功获得了表达红色荧光并同时转有IGF1基因的绒山羊胚胎,为绒山羊的转基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5.
盐胁迫下绿豆幼苗的超微弱发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绿豆种子早期萌发时的超微弱发光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绿豆胚根的生长速度(根长)减慢,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超微弱发光的强度显著下降。萌发期间,SOD活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活性与生物光子强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有可能成为植物盐胁迫研究的有效工具,对于进一步理解盐胁迫机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黏附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结构变化的显微Raman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细胞黏附作用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选择了T淋巴细胞(Jurkat)为实验对象, 用先进的显微Raman光谱技术, 同时获得用其他方法难以得到的活细胞内数种生物大分子的构象信息. 通过比较单个和黏附细胞的显微Raman光谱的差异发现, 当细胞黏附时, 细胞内生物分子(DNA,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类)的构象有不同的变化: (ⅰ) 双链DNA的骨架保持有序的B型或修改的B型构象, 然而它的脱氧核糖和碱基(A, G, C, T)的一些基团被修饰. (ⅱ) 蛋白质构象的主、侧链变化明显不同, 属于a螺旋和b折叠的一些谱线强度下降而b回折的一些谱线强度却明显增加; 酪氨酸和色氨酸从“埋藏状态”变成“暴露状态”; 它的巯基基团的谱线强度也有增加; 二硫键的构象从两种变成3种, 表明细胞黏附引起该蛋白质主链的氢键体系和侧链环境的变化. (ⅲ) 碳水化合物的一些基团同时被修饰. (ⅳ) 膜脂双层的构象变化很明显, 随着黏附细胞数目的增加, 链间侧向相互作用序参数逐渐减少, 提示细胞黏附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离子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27.
用硫酸二乙酯(DES)诱变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简称Xoo)和条斑病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简称Xooc),分别得到5株和13株黄色素缺失突变体,其中来自Xooc的M6和M12 还丧失了对水稻的致病性和在烟草上激发过敏反应的能力。以Xooc黄色素缺失突变体M51为受体菌交叉互补从Xoo JXOIII基因文库中筛选出一个黄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克隆pA341,以Xoo黄色素缺失突变体M1071为受体菌,从Xooc RS105基因文库中获得了一个黄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克隆pA270。功能互补显示,18株黄色素缺失突变体中的10株能分别被pA341和 pA270互补后正常产生黄色素,但这两个克隆不能同时互补同一株黄色素缺失突变体。能被pA341互补的黄色素缺失突变体M6没有恢复对水稻的致病性和在烟草上激发过敏反应,表明黄色素合成相关基因与hrp基因间不存在相关性。斑点杂交结果表明,pA270与pA341之间没有同源性。pA270亚克隆结果显示,与黄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约11.6kb大小,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不仅决定了黄色素的产生,还影响黄色素合成的数量和质量(吸收峰)。在紫外光条件下,黄色素能够提高菌体的存活率,提示黄色素对病原细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山羊草不同物种作母本,在不借助胚培等特殊措施的情况下与不含隐性可杂交基因的小麦推广品种杂交、回交及杂种自交情况,结果表明(1)山羊草物种作母本,小麦推广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山羊草物种作母本容易与小麦进行杂交,但回交和自交较困难;回交与自交相比时,回交容易些;(2)同一物种的不同基因型材料在与小麦杂交、回交及杂种自交时存在大量变异;(3)杂交结实率与以后的回交或自交并不相关,但是杂种的回交和自交之间相关;(4)山羊草物种与小麦杂交、回交及其杂种自交的结实率与其染色体组构成并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9.
中药代谢组学是本草基因组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及民族药作用机理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傣药为中国"四大民族药"之一,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其中"雅解"理论是其最具特色的医药理论."雅解"为傣语,意译为解药;肾茶是傣药"解药"之一,傣族人民长期代茶饮,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保健和"解毒"作用.本研究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给予正常大鼠(Rattus norvegicus)肾茶提取物后大鼠尿液和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质谱数据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寻找正常组和给药组之间的代谢物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选取潜在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信息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输入MetPA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和关联网络.结果表明,两组大鼠尿液和血清中代谢物模式识别得到了很好的区分,分别发现并鉴定了39个尿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26个血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尿液的生物标志物主要与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辅酶A生物合成、脂类代谢、嘌呤代谢、胆汁酸合成等13条代谢通路相关,血清的生物标记物主要与氨基酸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相关.该研究发现,口服肾茶提取物后可能提高机体基础代谢水平及免疫能力,同时提高机体对毒素的分解能力从而发挥其"解毒"机制.本研究为阐明肾茶的"雅解"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扩大肾茶的临床应用以及傣药中其他"雅解"类品种的开发提供了借鉴,也为丰富传统医药中"治未病"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0.
食管癌胃癌间质中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光镜与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例食管癌与30例胃癌间质中的肥大细胞与淋巴细胞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两种癌间质中的肥大细胞数量在恶性程度低组均比恶性程度高组与对照组显著增加。在各组食管癌或胃癌中,有淋巴细胞高度浸润并形成淋巴小结者,肥大细胞也增多。用Alcian蓝—藏红染色,对照组Alcian蓝阳性和藏红阳性的肥大细胞都可以见到;而在食管癌胃癌间质中,大部分肥大细胞均呈Alcian蓝阳性。电镜观察,对照组肥大细胞颗粒多具有涡卷状结构,而癌组者则显示多样化形态。一些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与癌细胞接触,肥大细胞可见活跃脱颗粒现象。结果提示,在抗肿瘤生长的防御机制中,肥大细胞与淋巴细胞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