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红豆杉育苗栽培及苗木生长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杉醇是当前倍受关注的抗癌新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预测,紫杉醇将成为主要的抗癌药物之一[1].其原料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rsis (Pilger) Rehd.]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菊苣(Cichorium intybus)叶片生长和光合生理对不同用量保水剂的适应能力和生理响应机制,以不施保水剂作为对照(CK),测定了施用不同用量保水剂(15 kg · hm~(-2),30 kg · hm~(-2))条件下大田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菊苣(Cichorium intybus)的比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保水剂对紫花苜蓿的比叶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菊苣的比叶面积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紫花苜蓿而言,保水剂施用量为15 kg · hm~(-2)时,其P_n、g_s和WUE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但施用量为30 kg · hm~(-2)处理时,其P_n、和g_s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1),但是却维持较高的WUE;对菊苣而言,施用保水剂降低了其P_n和T_r(P<0.01),但WUE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紫花苜蓿和菊苣采取两种不同的生理适应策略来适应变化了的水分环境条件.紫花苜蓿P_n与g_s、P_n与T_r的相关性均以保水剂施用量为30 kg · hm~(-2)处理最紧密(P<0.01),而P_n与WUE的相关性则以对照最为紧密,依次为15 kg · hm~(-2)处理和30 kg · hm~(-2)处理;菊苣P_n与g_s、Tr和WUE的相关性强弱均表现为15 kg · hm~(-2)处理<30 kg · hm~(-2)处理<对照,表明保水剂影响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参数和光合特性对保水剂的响应并不具有一致性,植物可以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调节其形态和生理过程,以维持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89种,其中广西分布的有122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广西分布有桫椤、金花茶、银杉、望天树4种;二级有元宝山冷杉、广西青梅、膝柄木、狭叶坡垒、异形玉叶金花、显脉金花茶、平果金花茶、毛瓣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异裂菊、四药门花等51种;三级的包括黄枝油杉、滇桐、粗齿梭椤、小花异  相似文献   
14.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系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然而, 有关异质性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凋落物凋落量的影响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广西弄岗1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设置的90个凋落物收集器所收集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 选取2013‒2018年连续6年的凋落叶数据探讨了森林叶凋落量的时空动态, 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凋落量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 2013‒2018年的年均叶凋落量为4,099.44 kg/ha, 标准误为232.34, 变异系数为0.15, 这表明不同年际间叶凋落量存在明显差异; 不同年际间叶凋落量的节律性变化为双峰型、三峰型或多峰型, 说明不同年份的叶凋落量存在明显的节律性差异, 但总体而言高峰期主要出现在每年的春季(3‒4月)和秋季(8‒10月); 生态因子对叶凋落量年际动态存在显著影响, 其累计解释率为69.3%, 其中海拔对叶凋落量的影响最强, 解释率为46.5%; 而生物因子如胸径变异系数、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之和和物种丰富度则对叶凋落量的影响较弱。多年的连续监测表明,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年际间叶片的凋落量和节律性存在显著差异, 而非生物因子, 如海拔是形成叶凋落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广西隆安地层及其元素对板栗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西隆安县板栗产区不同地层板栗生长状况和产量的调查,划分板栗的适生地层,并通过母岩、土壤、板栗植株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对板栗生长产生影响的元素。结果表明:不同地层上板栗产量差异显著,以D2d2地层最优,Qp地层其次,C3地层最劣。与板栗生长呈正相关的元素有K,Na,Mn,B,Zn,V等;呈负相关的元素有Ca,Cu,F,Se,Ga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石漠化山区立地类型对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直播造林的影响及其机理,本研究采取小区播种试验方法,并监测这2个树种在石漠化山区3种立地类型(灌丛、草丛和裸地)中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与生长量情况,以及各立地类型中枯落物储量和小气候环境因子特征。结果显示,灌丛和草丛中枯落物储量分别为(182.55±47.94)g/m2和(99.88±35.76)g/m2;灌丛和草丛距离地面150cm处的光照强度和气温显著低于裸地、空气湿度显著高于裸地,且距离地面越近效果越明显;灌丛和草丛地下5cm处的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青冈种子萌发率、幼苗保存率和幼苗生长量在3种立地类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蒜头果种子萌发率在裸地和灌丛间差异显著(P=0.014),一年生幼苗株高生长量在裸地和灌丛之间、草丛和灌丛之间差异显著(P=0.011和P=0.041),幼苗基径生长量在裸地和灌丛之间差异显著(P=0.043),在草丛和灌丛之间差异极显著(P=0.003)。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桂西南石漠化山区灌、草丛的保育作用下,蒜头果种子发芽率较高,幼苗生长较快,可选择种子直播方式造林;而青冈因一年生幼苗越冬后死亡率很高,需要改进幼苗抚育措施或改变造林方式,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蚬木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蚬木是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特征种.为了了解蚬木种群的结构和生存状态,根据一个15 h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蚬木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蚬木种群的幼龄个体数量很多,年龄结构呈倒-J型;存活曲线可以同时被DeevyⅡ和DeevyⅢ型曲线拟合,但更倾向于DeevyⅡ型曲线;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种群的死亡率在年龄级0~9a、60~69 a出现明显的峰值;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蚬木种群生存状态具有前期波动、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谱分析结果表明,蚬木种群动态未发现有明显的大周期波动,但存在一个长度为lla左右的小周期波动.综上研究结果,研究区内的蚬木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结构;在不同发育阶段,蚬木种群的生存状态存在波动,在种群发育的前期和后期生存状态不稳定;蚬木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可能受本身生物学特性、负密度制约效应、喀斯特地质性干旱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蒋巧媛  李莉  李先琨 《广西植物》2021,41(10):1585-1594
在庆祝《广西植物》创刊40周年之际,回顾了《广西植物》的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初创内部刊物,萌芽起步; 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影响力提升; 抓住机遇,实现期刊跨越式发展; 打造期刊品牌特色,以特色栏目带动期刊整体发展。以创刊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知网和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数据,使用引证分析法,从发文信息量、报道对象、稿源及作者队伍特点、论文资助项目、被国内期刊引用情况、发表文章下载量等方面分析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总结了期刊在以下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优良平台; 期刊评价的各项指标提升,期刊影响力扩大; 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社会需求,策划研究热点,打造学科特色栏目; 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加强编委会建设等。展望未来,面临巨大挑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设想:第一,围绕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任务,提升期刊的学术引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第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重大主题打造重点专栏、组织专题和专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第三,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探索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加快期刊融合发展。第四,适度增加国际编委比例,提供论文英文长摘要,加强双语学术网站建设,提升开放办刊水平和国际传播能力,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种群克隆生长空间格局与动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在南方红豆杉集中的广西元宝山林区设置样地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和T形距离取样法调查取样。应用方差 均值比的t检验法判定种群分布格局类型 ,用负二项参数、格林指数、Morisita指数、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T形距离指数等方法测度集聚强度 ,对南方红豆杉种群克隆生长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整个种群在 1 0m×1 0m、1 0m× 5m、5m× 5m、 3m×2m等不同空间尺度下均表现为集聚分布格局 ,但集群强度不高。在种群生活史中 ,从幼苗到大树 ,集群程度减小 ,大树呈随机分布。南方红豆杉有强烈的萌生能力 ,大量产生萌生分株 ,幼苗期剧烈的种内和种间竞争作用 ,导致个体密度下降、集群程度降低 ,种群表现扩散趋势 ,而小树、中龄树因占据了所需的生态位空间 ,种内竞争相对减缓 ,集聚强度有所增强 ,随个体生态位空间的扩张 ,种内和种间竞争重新加剧 ,种群密度下降 ,种群空间格局转为随机分布。南方红豆杉种群不同大小级分布格局这种动态变化反映了种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态策略和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