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应用U K37估算三门湾(1916~2003年)表层海水温度,SST波动范围在15.97~18.00℃之间,年平均为17.03℃,此计算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与秋季海水实测温度相接近。研究显示出,三门湾的EI Nio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因素,但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其颤动幅度远不如东太平洋强烈。同时通过比较EI Nio期间(2003/2002)和非EI Nio期间(2006/2005)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栖息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研究显示出三门湾若干大型底栖生物对EI Nio事件产生响应迹象,若干大型底栖生物对EI Nio的响应主要是通过海洋环流的影响来体现生命和生态效应的,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底栖生物种类数和多样性、以及生命活动及栖息密度分布模式。在EI Nio影响下,台湾暖流入侵势力加强,2003/2002年底栖生物群落种类数减少与海流入侵及盐度密切相关;通过与同海域浮游动物对比研究,三门湾海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对EI Nio的生态响应均较大,前者可能与三门湾海域水域较浅,外海暖水从底部入侵改变水温和盐度,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的生态环境,致使种类数大大减少有关;而后者由于入侵暖水强度增大,携带大量暖水性浮游动物,呈现出在EI Nio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有偏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2.
详细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分离提取中的应用进展,并简单阐明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双水相技术和反胶束萃取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情况。对这些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3.
乙醛为酒精代谢的中间产物,但其在酒依赖中的作用不清楚.通过条件化位置偏好(CPP)和条件化味觉偏好(CTP)试验,分析乙醛对小鼠乙醇依赖性行为的影响,研究乙醛在酒依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经0.8%乙醇预处理7d后,小鼠训练8次则表现出对乙醇的条件化位置偏好(n=6,P<0.01),而经乙醛训练的小鼠则对乙醛无明显条件化偏好行为(n=6,P>0.05).当用0.8%乙醇、0.4%乙醛混合训练乙醇依赖性小鼠时,其位置偏好行为减弱(n=6,P<0.01).10%乙醇预处理的小鼠味觉偏好乙醇(n=6,P<0.01),而当乙醇中加入1%乙醛时,其味觉偏好现象减弱(n=6,P<0.01).1%乙醛训练7d后的小鼠不表现对乙醇的味觉偏好,但选择摄入乙醛及乙醇、乙醛混合溶液的量有所增加.结果表明乙醛在小鼠酒依赖行为中可能存在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4.
【背景】光杆菌存在于嗜菌异小杆线虫肠道内,并与其互惠共生,其能够产生多种高效、广谱的杀虫蛋白及毒素,是近年来继苏云金芽胞杆菌(Bt)之后挖掘新型杀虫蛋白及杀虫基因的热点研究对象。【目的】克隆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Txp40毒蛋白基因,分析其与已知其他同属共生菌相似毒蛋白在基因序列、蛋白组成、理化性质及构象的区别,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初步测定其杀虫活性。【方法】采用侵染的大蜡螟幼虫血腔直接分离初生型共生细菌,根据已报道的序列经比对分析设计引物,扩增目的基因,连接克隆质粒p MD19-T后测序,利用Expasy在线Prot Param tool预测其基本理化特性参数,NPS@-Network Protein Sequence Analysis在线工具进行二级结构预测。通过克隆、酶切、连接目的基因在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利用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验证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菌体超声破碎离心,以毒蛋白含量较高的上清溶液对大蜡螟幼虫进行饲喂和血腔注射毒性测定。【结果】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Txp40毒蛋白基因全长为1 008 bp,与已知相关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94%,与已知40 k D相关蛋白的氨基酸相似性达到99%,分子量37.9 k D,p I 8.37,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其主要由α螺旋35.71%,无规卷曲54.46%,延伸链9.52%组成,跨膜区域与已知蛋白基本相似,克隆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NLK-1)Txp40,SDS-PAGE分析其在38 k D处有特异条带,蛋白分子量与预测值基本一致,且表达相对单一,表达量较高。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Txp40蛋白对大蜡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血腔毒性,大蜡螟幼虫注射5μL蛋白粗提液剂量下48 h内致死率达100%,未发现胃毒活性。【结论】获得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Txp40毒蛋白基因,比对、分析了与已知基因在序列组成、蛋白基本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的异同,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诱导表达,验证了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Txp40毒蛋白具有较高的大蜡螟幼虫血腔毒性,为进一步发掘Photorhabdus luminescens(NLK-1)中的杀虫功能基因和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5.
重组卡介苗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CG不仅是一种活疫苗,而且还是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和较强的免疫佐剂,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外源蛋白在BCG中获得表达,有的获得了较好的免疫效果。虽然BCG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从长远来看,rBCG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BCG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到临床,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诱导X射线照射的淋巴细胞进入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X射线(0.5 Gy)作用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4 h)分别加入PHA并分成两组,即照射后0 h加PHA组(A组)和照射后4 h加PHA组(B组),再分别培养0、0.5、2 h,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组和B组γ-H2AX蛋白的表达,Annexin-V/PI法分析A、B两组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A组的γ-H2AX蛋白表达高于B组(P<0.05),且均先升高后降低.A组细胞凋亡率亦大于B组.结论 不同时间诱导被打击的淋巴细胞进入周期其可能发生DNA修复并同时伴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7.
分子伴侣是细胞内一类能够协助其他多肽进行正常折叠、组装、转运、降解的蛋白,并在 DNA的复制、转录,细胞骨架功能,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广泛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其结构与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相关的疾病。简要综述了分子伴侣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8.
随着深度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转录组、表达谱数据大量积累。目前,至少有10多个昆虫的基因组已被测序,30多个昆虫的转录组数据被报道。显然,传统的生物统计学方法无法处理如此海量的生物数据。量变引发质变,生物数据的大量积累催生了一门新兴学科,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融合了统计学、信息科学和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理论和研究内容,在医学、基础生物学、农业科学以及昆虫学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生物信息学的目标是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和数据挖掘。因此,建立维护生物学数据库、设计开发基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的生物软件,以及运用上述工具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是生物信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其在昆虫学科中的应用,然后综述了昆虫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生物信息学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9.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简称PG)是广泛存在于动物机体的一族二十碳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就其与疼痛的关系来说,一方面,PG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安定作用(Karim,1972;Gilmore and Shaikh,1972)、抗惊厥作用(Dutu and T(?)rker,1969)和明显减低皮层自发电、抑制动物防御反射(Desiraju,1973;Potts et al.,1974)等作用;另一方面,又有报告指出,不同浓度的PG和PG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脂过氧化物中间产物(Lipoperoxide intermediates)能引起疼痛,特别是类似炎症浓度的PG虽不能致痛,伹却能使痛觉过敏(Ferreira and Vane,1974)。  相似文献   
160.
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与精密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rnon法是叶绿素提取和测定最经典、最常用的方法, 此法虽经多次改进, 但仍存在着检测波长误差大、计算公式有误、提取速度慢、测定结果不够准确以及操作步骤繁琐等缺陷。该文提出了二甲基亚砜(DMSO)高温提取、80%丙酮稀释的两步快速浸提法, 使叶绿素提取和测定过程缩短至3小时以内。通过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稀释比例及吸收光谱等进行系统分析, 筛选出了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和叶绿素含量的准确计算公式, 并用多种类型的植物材料验证了改进后的提取方法, 证明该方法具优越性和可靠性。具体测定方法是将植物材料切成1 mm宽的细丝或细段, 取50-100 mg材料于10 mL具塞试管中; 加入2 mL DMSO, 使植物材料浸没其中, 65°C高温避光提取至植物材料变白或透明; 冷却后加入8 mL 80%丙酮, 混匀, 测定663.6和646.6 nm处的吸光度。用公式计算叶绿素浓度: Ca (mg∙L-1)=12.27A663.6-2.52A646.6; Cb (mg∙L-1)=20.10A646.6-4.92A663.6; CT (mg∙L-1)=Ca+Cb=7.35A663.6+17.58A64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