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CD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CD_3~+、CD_4~+、CD_4~+/CD_8~+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咳嗽及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24±1.07)d vs (6.59±1.16)d,(5.53±0.76)d vs (6.75±1.04)d,(7.01±1.40)d vs (8.11±1.36)d](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对照组[(5.06±0.72)×10~9/L vs(7.34±1.30)×10~9/L,(1.86±0.20)mg/L vs (4.63±0.61)mg/L],CD_3~+、CD_4~+、CD_4~+/CD_8~+明显高于对照组[(64.81±5.63)%vs(58.03±4.27)%,(36.86±3.09)%vs(29.17±2.64)%,(1.32±0.18)%vs(1.20±0.12)%](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其有助于促进疾病恢复,且安全性好,其内在机制可能和调节CD分子含量、修复免疫紊乱等相关。  相似文献   
92.
Hemolin是昆虫所特有的类免疫球蛋白,在昆虫的免疫防御通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本身无直接的抗菌活性,但可以延缓昆虫发病的时间.同时也可调控昆虫体内酚氧化物酶的活性,影响黑化进程.此外,Hemolin影响昆虫的发育,并且该蛋白的表达还受到昆虫体内激素的调控.综述了Hemolin各类性质和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Hemolin的功能进行探讨和总结,并对其研究前景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及期间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减数分裂前及减数分裂早期,小孢子母细胞核糖体密度高,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丰富;粗线期核糖体密度显著下降,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数量减少;终变期核糖体密度逐渐恢复到减数分裂前状态,而其他细胞器的数量除在二分体时期出现短暂的回升,终变期以后的时期均较少.(2)小孢子母细胞间的连接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以典型的胞间连丝为主,进入细线期,胞间连丝数量显著减少,宽孔道的胞质通道逐渐增多,粗线期小孢子母细胞间基本通过胞质通道连接,终变期小孢子母细胞间完全分离.(3)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药壁四层细胞逐渐液泡化,绒毡层细胞中部分小液泡融合成大液泡,形成胞内"空腔";药室内壁细胞出现大量的具有叶绿体结构特征的质体,内含丰富的淀粉粒,到了四分体时期质体数量及内含的淀粉粒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4.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最常见的人类致病病毒之一,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和ECHO病毒.一般认为大多数肠道病毒感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然而有时肠道病毒感染也可能是严重甚至致命的[1].2004年云南省潞西县局部地区发生小规模的甲肝流行,我们从当地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多株甲肝病毒,同时,经过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和单价血清的中和试验,证明患者为甲肝和ECHO20病毒双重感染.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国内对ECHO20病毒的相关研究极少,且多限于病毒的血清学分离鉴定,而对其重要的衣壳蛋白编码基因vp1的测定和分析尚未见报道,为阐明ECHO20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基因变异规律,探讨我国分离株和国外分离株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测定了编码重要抗原决定簇的整个vp1序列,并和GenBank中已有的ECHO20病毒vp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5.
赵威  李亚鸽  亓琳  李琳  王馨 《生态学报》2018,38(19):7016-7025
在豫西丘陵坡地弃耕农田中,设置一个时间梯度为1,3,8,15,25 a的弃耕演替系列,调查其群落数量特征、物种组成、植被与土壤的碳、氮储量,分析群落的自然次生演替过程,并探讨土壤碳库与氮库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弃耕农田群落演替缓慢,阶段性不明显,大致可划分为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两个阶段。定植物种的多样性变化与附近的原生植被有关。在25 a的演替进程中,草本植物始终占据优势,旱生植物数量约是中生植物的4倍,C3植物数量逐渐增多;群落α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综合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分别为1.53、0.95、2.18,表明弃耕农田的自然演替促使群落结构更加复杂并趋向稳定。群落植物的碳、氮储量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5 a时分别达到313.14 g/m~2和11.69 g/m~2。土壤碳储量与氮储量的变化相反,在演替后期(25 a)土壤碳储量增加到960.98 g/m~2,而氮储量则降低至27.08 g/m~2,表明豫西弃耕农田土壤具有"固碳放氮"的生态现象。RDA分析表明,群落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是影响土壤碳、氮储量的主要因子。从群落的生态功能变化分析,按照弃耕演替时间推进,土壤碳储量逐渐增大,有利于生态系统碳固定;而土壤氮库的缩减则不利于群落的稳定,建议增加群落中豆科植物的丰富度,从而促进土壤氮素固定,缓解氮素流失。  相似文献   
96.
温度对4种大型海藻氮磷吸收效率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为实验材料, 分析了不同温度(15、20、25、30℃)下4种大型海藻对海水中N、P元素的吸收效率和光合特性的特点。结果显示: (1)4种大型海藻对水体N、P均有明显的吸收效果, 吸收能力高低依次为肠浒苔>裂片石莼>坛紫菜>龙须菜; (2)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限制藻类对N、P的吸收和正常生长, 同时降低4种藻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及光化学效率; (3)裂片石莼与肠浒苔的N、P吸收能力强, 且光合系统对温度耐受性高, 是实施养殖污水生物净化的良好材料; (4)4种海藻对水体中N、P营养盐的吸收在48h内基本完成, 实地应用中可考虑24—48h周期换水或采用流通循环式的培养模式, 以达到既促进藻类的生长又提高营养盐吸收效率的目的, 以避免藻体因营养缺乏引起负生长而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7.
胞吐作用(excocytosis)是与胞吞作用(endo-Cytosis)方向相反的细胞活动过程,前者是细胞将某种要释放或分泌的物质排到细胞外面,后者是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胞吐作用是真核细胞一种极复杂的机能活动,是某些物质从细胞中释放或分泌的共同途径。例如:胰腺消化酶原的分泌,胰岛素从β-细胞的分泌、多肽激素从垂体细胞的分泌以及神经递质从神经末梢的释  相似文献   
98.
皂质芦荟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皂质芦荟的茎段及幼苗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皂质芦荟的茎段经40d左右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经20d萌生再生芽:幼苗培养需要30d左右基部直接分化再生芽。同时经试验筛选出愈伤组织形成、再生芽分化和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mg/L NAA 0.1mg/L、MS 6-BA 3.0mg/L NAA 0.1mg/L和MS NAA 0.3mg/L。  相似文献   
99.
河口湿地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外源氮的一个重要"汇",其对于生源元素循环过程可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当前闽江河口区氮负荷增强背景下,探讨外源氮输入对湿地土壤磷形态赋存及其关键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原位氮输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输入水平(NNt,对照处理;NLt,低氮处理;NMt,中氮处理;NHt,高氮处理)对湿地土壤磷形态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氮输入不但增加了湿地土壤的TP含量,而且改变了其土层分布特征。除NMt与NNt处理下的TP含量相当外,NLt和NHt处理下的全磷(TP)含量相比NNt处理分别增加了3.5%和4.4%。氮输入整体上增加了湿地土壤的活性磷和闭蓄态磷含量,但降低了中等活性磷含量。相比NNt处理,NMt和NHt处理下的活性磷含量分别增加了6.5%和12.6%,而NLt、NMt和NHt处理下的闭蓄态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3%、3.9%和7.0%。中等活性磷在NMt处理下的降幅尤为明显,其值相比NNt处理降低了6.7%。不同氮处理下湿地土壤以闭蓄态磷占比最高(51.8%-54.1%),中等活性磷次之(38.1%-41.2%),活性磷最低(7.0%-7.9%)。不同氮处理下的各形态磷占比以HCl-Pi、Residual-P、NaOH-Po和NaOH-Pi较高,Sonic-Po和NaHCO3-Pi次之,而NaHCO3-Po、Resin-P和Sonic-Pi较低。研究发现,氮输入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来进一步影响土壤中各形态磷的赋存。其中,NMt和NHt处理下活性磷含量的增加主要与Resin-P和NaHCO3-Po有关,NLt、NMt和NHt处理下闭蓄态磷含量的增加主要与Residual-P有关,而NMt处理下中等活性磷的显著降低主要与NaOH-Pi和Sonic-Po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疾病的发生与氧化应激紧密相关。NAD和NADP是维持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平衡的两个关键物质。NAD和NADP的生物合成和降解有多种途径,参与其生物途径的物质如NAMPT、NADK、PARP1、SIRT1、CD38等,均报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分别从NAD和NADP的合成和降解途径中的一些关键物质出发,结合氧化应激总结并探讨它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