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3篇
  1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梓醇对氧糖剥夺诱导PC1 2 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梓醇对氧糖剥夺(OGD)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oechst 33258 DNA染色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性;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以及P53和Bcl-2蛋白。结果:OGD可导致PC1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LDH释放量增加、P53蛋白表达上升,Bcl-2蛋白表达下降。梓醇可明显改善细胞形态结构,显著降低LDH释放量、降低P53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梓醇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3.
水杨酸对大叶黄杨茎抗寒性和电阻抗图谱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抗寒锻炼前,对当年生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扦插苗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用电阻抗图谱(EIS)法和电导(EL)法估测茎的抗寒性,以探明抗寒锻炼期间水杨酸对大叶黄杨抗寒性和电阻抗图谱参数的影响,找到适合不经冷冻处理估测大叶黄杨茎抗寒性和经冷冻处理后测定其抗寒性的EIS参数。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能够提高大叶黄杨茎的抗寒性,最适浓度为5.0mmol.L-1;不经冷冻处理茎的EIS参数电阻率r和r1、胞外电阻率re、胞内电阻率ri、弛豫时间τ、弛豫时间分布系数ψ与EL法测定的抗寒性有较高的相关性(r=0.70~0.87),说明不经冷冻处理样本用以上参数估测大叶黄杨茎抗寒性是可行的,r1为最佳参数;冷冻处理后茎的re、τ、ri求得的抗寒性与EL法测定的抗寒性有较高的相关性(r=0.85~0.94),说明冷冻处理后re、τ、ri可以作为测定大叶黄杨茎抗寒性的参数,re为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94.
柿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柿子是我国八大水果之一,具有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等多种药用价值。柿果、柿花、柿叶、柿蒂等都富含多种营养及药用成分。本文对柿树、柿花、柿叶、柿果、柿蒂等柿资源在国内外的加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5.
胞吐作用(excocytosis)是与胞吞作用(endo-Cytosis)方向相反的细胞活动过程,前者是细胞将某种要释放或分泌的物质排到细胞外面,后者是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胞吐作用是真核细胞一种极复杂的机能活动,是某些物质从细胞中释放或分泌的共同途径。例如:胰腺消化酶原的分泌,胰岛素从β-细胞的分泌、多肽激素从垂体细胞的分泌以及神经递质从神经末梢的释  相似文献   
96.
皂质芦荟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皂质芦荟的茎段及幼苗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皂质芦荟的茎段经40d左右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经20d萌生再生芽:幼苗培养需要30d左右基部直接分化再生芽。同时经试验筛选出愈伤组织形成、再生芽分化和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mg/L NAA 0.1mg/L、MS 6-BA 3.0mg/L NAA 0.1mg/L和MS NAA 0.3mg/L。  相似文献   
97.
赵威  李亚鸽  亓琳  李琳  王馨 《生态学报》2018,38(19):7016-7025
在豫西丘陵坡地弃耕农田中,设置一个时间梯度为1,3,8,15,25 a的弃耕演替系列,调查其群落数量特征、物种组成、植被与土壤的碳、氮储量,分析群落的自然次生演替过程,并探讨土壤碳库与氮库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弃耕农田群落演替缓慢,阶段性不明显,大致可划分为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两个阶段。定植物种的多样性变化与附近的原生植被有关。在25 a的演替进程中,草本植物始终占据优势,旱生植物数量约是中生植物的4倍,C3植物数量逐渐增多;群落α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综合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分别为1.53、0.95、2.18,表明弃耕农田的自然演替促使群落结构更加复杂并趋向稳定。群落植物的碳、氮储量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5 a时分别达到313.14 g/m~2和11.69 g/m~2。土壤碳储量与氮储量的变化相反,在演替后期(25 a)土壤碳储量增加到960.98 g/m~2,而氮储量则降低至27.08 g/m~2,表明豫西弃耕农田土壤具有"固碳放氮"的生态现象。RDA分析表明,群落盖度、密度和生物量是影响土壤碳、氮储量的主要因子。从群落的生态功能变化分析,按照弃耕演替时间推进,土壤碳储量逐渐增大,有利于生态系统碳固定;而土壤氮库的缩减则不利于群落的稳定,建议增加群落中豆科植物的丰富度,从而促进土壤氮素固定,缓解氮素流失。  相似文献   
98.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最常见的人类致病病毒之一,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和ECHO病毒.一般认为大多数肠道病毒感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然而有时肠道病毒感染也可能是严重甚至致命的[1].2004年云南省潞西县局部地区发生小规模的甲肝流行,我们从当地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多株甲肝病毒,同时,经过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和单价血清的中和试验,证明患者为甲肝和ECHO20病毒双重感染.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国内对ECHO20病毒的相关研究极少,且多限于病毒的血清学分离鉴定,而对其重要的衣壳蛋白编码基因vp1的测定和分析尚未见报道,为阐明ECHO20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基因变异规律,探讨我国分离株和国外分离株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测定了编码重要抗原决定簇的整个vp1序列,并和GenBank中已有的ECHO20病毒vp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CD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CD_3~+、CD_4~+、CD_4~+/CD_8~+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咳嗽及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24±1.07)d vs (6.59±1.16)d,(5.53±0.76)d vs (6.75±1.04)d,(7.01±1.40)d vs (8.11±1.36)d](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对照组[(5.06±0.72)×10~9/L vs(7.34±1.30)×10~9/L,(1.86±0.20)mg/L vs (4.63±0.61)mg/L],CD_3~+、CD_4~+、CD_4~+/CD_8~+明显高于对照组[(64.81±5.63)%vs(58.03±4.27)%,(36.86±3.09)%vs(29.17±2.64)%,(1.32±0.18)%vs(1.20±0.12)%](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其有助于促进疾病恢复,且安全性好,其内在机制可能和调节CD分子含量、修复免疫紊乱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