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水稻同源三倍体与二倍体之间的杂交曾有过报道,渡边等发现三倍体自交表现为完全不结实,若授以正常的二倍体花粉,结实率为 13.5%。Sen在籼型品种T1242自然产生的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中,得到了三体、双三体和四体等。另外,Watanabe、Hu、Ramanujam、胡兆华和Qu等也进行过研究,但都是对其中出现的非整倍体进行研究,对于出现的二倍体, 未有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92.
红叶椿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植物名称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芽变品种"红叶椿". 2培养材料当年生枝条上的腋芽. 3培养条件芽萌动培养基:(1)MS 6-BA0.5 mg·L-1(单位下同) IBA 0.1;(2)MS 6-BA 1 IBA0.25.分化培养基:(3)MS 6-BA 1 IBA 0.1;(4)MS 6-BA 2 IBA 0.25.  相似文献   
93.
热激锻炼对高温胁迫下菊花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品种'神马'的扦插苗为试验试材,在40℃下对其进行8 h的热激锻炼,然后在50℃下分别进行0、 1、 1.5、 2、 2.5、4 h不同时间的高温胁迫.通过对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研究了热激锻炼对菊花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锻炼的菊花叶片相对电导率比对照减小,MDA含量也比对照减小,而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及POD和SOD活性比对照增加,说明热激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菊花幼苗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94.
生物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的支撑技术.详细论述了质谱技术的分类与基本分析原理,重点论述了质谱技术的发展变化,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电喷雾质谱技术,MALDI-Q-TOF和MAL-DI-TOF-TOF等质谱技术,以及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相似文献   
95.
目的 验证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的产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的能力.方法 用BV三联法检测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脂酶.结果 BV三联法检测阴道用乳杆菌,经发酵后过氧化氢反应为阴性,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反应均为阴性.结论 利用BV三联法可以快速检测出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的产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6.
李云  刘炜  王朝辉  高亚军 《生态学报》2014,34(13):3788-3796
在黄土高原南部娄土上,通过2a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和苜蓿对土壤中不同累积量的残留硝态氮的利用差异。研究包括0—3 m土壤残留硝态氮累积量(设N1、N2、N3、N4、N5和N6共6个水平,残留硝态氮量依次增加)和作物种类(冬小麦和苜蓿)2个因素,分别采用冬小麦-夏休闲-冬小麦和苜蓿连作种植方式。结果表明,不施用氮肥条件下,冬小麦-休闲-冬小麦轮作周期与苜蓿连作2a内,土壤残留硝态氮的消长有明显差异。在第1季小麦生长期间,小麦的氮素携出量(63.9—130.3 kg/hm2)、氮素携出量占播前残留硝态氮量的比例(18%—27%)及氮素携出量占该生长季硝态氮减少量的比例(29%—62%)均显著高于同期的苜蓿处理。在第2个生长季内,苜蓿的氮素携出量是小麦当季氮素携出量的近6倍,但由于苜蓿固氮作用强烈,至第2生长季结束后,0—3 m土壤硝态氮量与苜蓿播前相比平均只减少了72.4 kg/hm2,而麦田0—3 m土壤硝态氮量与小麦播前相比减少了158.3 kg/hm2。在短期内如果通过种植作物消耗土壤剖面的残留硝态氮,冬小麦比苜蓿更有优势。第1季小麦氮素携出量与小麦播前0—2 m(r=0.920**)和0—3 m(r=0.857*)土层残留硝态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0—1 m土层残留硝态氮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第1生长季苜蓿氮素携出量与播前0—1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46*),而与0—2 m和0—3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小麦比苜蓿能利用更深土层中的硝态氮。随着播前0—3 m土壤残留硝态氮的增加,小麦和苜蓿地上部氮素携出量呈增加的趋势,硝态氮表观损失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成纤维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在促进卵巢癌细胞发生侵袭、迁移、增殖过程中与整合素α3β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的关系。方法:1).免疫共沉淀共同检测整合素α3β1、uPAR在HO-8910PM上是否为二聚体。2).transwell侵袭实验、迁移实验检测抑制整合素α3β1、uPAR后,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侵袭迁移能力;3).抑制整合素α3β1、uPAR后,再给予FAPet对HO-8910PM侵袭、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1).整合素α3β1、uPAR在HO-8910PM细胞外同一个位置表达;2).抑制整合素α3β1能够明显抑制HO-8910PM的侵袭、迁移、增殖能力,并且可以抑制FAP对肿瘤的作用。3).PAI—1抑制uPAR后,HO—8910PM的侵袭、迁移、增殖无明显变化,同时对FAP也无明显作用。结论:整合素α3β1和uPAR在HO-8910PM是一个复合体,FAPα,在细胞外是通过整合素α3β1传递信号进入细胞内而不是通过uPAR,整合素α3β1是通过uPAR与肿瘤细胞相连接。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9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对比两组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神经肽(NPY)]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14%(5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9%(41/58)(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血清MPO水平低于对照组,5-HT、NE、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HAMA、PSQ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精神健康、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职能、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焦虑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有效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ERAS)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FN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研究组围术期应用ERAS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术后6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结论:老年FNF患者应用ERAS进行围术期处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认知功能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
临床实践表明,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注射是延缓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方法,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活化的血小板可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它可以正向调节髓核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本研究旨在揭示TGF-β1/Smad 2/3信号通路在PRP缓解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制备新西兰白兔PRP,并使用PRP和TGF-β1抑制剂(SB431542)处理白兔髓核细胞,检测PRP对髓核细胞增殖、软骨形成标志物(CollagenⅡ和Aggrecan) m RNA的表达、Smad 2/3及相关髓核细胞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用2%PRP处理的髓核细胞的增殖显著增强。PRP处理显著增加髓核细胞中的CollagenⅡ和Aggrecan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GF-β1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可显著抑制Smad 2/3和基质蛋白的表达。在兔椎间盘退变模型中,PRP+抑制剂注射组的Smad 2/3和CollagenⅡ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RP处理组。这些结果表明,PRP中由于TGF-β1含量高,可激活TGF-β1/Smad 2/3途径,并促进CollagenⅡ和其他基质成分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延缓了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