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烟草花药单倍体试管植株Nc89、Nc82、6186,取其完全展开之叶片,切成5mm×5mm大小的叶块,将之接种于补加BA(2mg/L)、蔗糖(5%)、琼脂(0.55%),pH5.8的MS培养基中,然后将其置于23—25℃、12h/d光照的培养间中培养,大致经过14—18天后,在叶外植体边缘部分出现了肉眼可见的绿色小芽,待芽长至约5mm大小时,将其从外植体上分离并置于含1/2 MS大量元素、全量MS微量元素、铁盐及有机物质,并补加KH_2PO_4(50mg/L)、IAA(1mg/L)、蔗糖(3%)、琼脂(0.55%),pH5.8的过渡生根培养基中,待3个星期后芽已长出了3片小叶时再将之转移到含1/2 MS大量元素、MS全量铁盐,并补加IAA(1 mg/L)、蔗糖(1%)、琼脂(0.55%),pH5.8的生根培养基上,5—6天后芽上基部有小根出现,再经过两个星期,试管苗长出了较发达的根系。待其长至3cm—4cm高时,移栽入土,移栽后试管苗成活率高,苗长势很好。  相似文献   
152.
麂属动物陈旧皮张标本的DNA提取及PCR扩增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兰宏  王文 《动物学研究》1995,16(2):146-152
本实验用改进的方法从保存于标本馆的动物皮张标本中提取DNA,所得DNA片段的分子量从100bp到1kb以上。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通用引物和PCR技术,从小麂、印度麂、贡山麂、费氏麂、黑麂DNA中扩增出307bp的细胞色素b特异片段。用2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从新鲜血样和从陈旧皮张标本中所得扩增片段进行酶切分析,发现只有4个酶在这个片段上有切点,其中HaeⅢ和HapⅡ的识别位点在各种麂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3.
154.
本文报告用转基因细胞B43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蛋白经纯化制成的87-4批重组疫苗进行临床接种观察的结果,同时用8723-1批血源疫苗作对照。疫苗接种采用0、1、2月各接种1针的方案。重组疫苗共接种111名8~13岁儿童,分为20μg、10μg及5μg 3组,血源疫苗分为20μg、10μg 2组。所有儿童接种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及核心抗体均阴性.20μg组1针后1个月,重组疫苗阳转率60.5%,血源疫苗为31%;2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阳转率分别为100%和72.4%;血源疫苗3针后1个月阳转率也仅79.3%。3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492.7和207.4mIU。但重组疫苗6个月后血清抗体的GMT为628mIU。10μg组1针后1个月的阳转率重组疫苗为21.7%,血源疫苗为20.9%;2针后1个月分别为87%及62.8%;3针后1个月分别为100%及81.4%。抗体GMT分别为163.7和129.6mIU.5μg组的重组疫苗免疫后6个月100%阳转,其GMT为56mIU。结论认为无论从阳转率或几何平均滴度分析判断,重组疫苗均优于血源疫苗。  相似文献   
155.
以实生桃(Prunus persica)苗为试材, 探讨SnRK1对不同浓度蔗糖及处理时间的响应特性, 揭示蔗糖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期为果树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结果表明, 施加5%蔗糖时, 植株体内SnRK1酶活性最高, 且在一定时间内, 酶活性持续升高; 与对照(清水和甘露醇)相比, 5%蔗糖处理显著提高植株可溶性糖、淀粉和叶片叶绿素含量, 增加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显著加快植株净光合速率; 通过观察根系构型, 发现5%蔗糖可以显著增加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和侧根数量, 并可促进根系加粗加长生长。qRT-PCR分析表明, 外源蔗糖能促进根系中生长素的合成和转运。综上, 一定浓度蔗糖可以提高植株体内SnRK1酶活性, 影响植株碳代谢, 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且增加根系生长素的合成与转运, 进而影响根系构型。  相似文献   
156.
用高压液相色谱及气相色谱法测定几种植物的内源激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吲哚乙酸、赤霉酸、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异戊烯基腺嘌呤、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和脱落酸是重要的天然植物激素,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含量很低,但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化起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为了探讨这些激素的作用机理,这些激素的分析方法一直是植物生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植物内源激素的分析,归纳起来有三种方  相似文献   
157.
前言前文报道了红色链孢霉核糖核酸酶N_1(N.Crassa RNase N_1)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核糖核酸酶(RNase)作用碱基专一性的鉴定。本文主要介绍核糖核酸酶N_1的分离与纯化。我们在高井等人方法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该方法有效地用于大量制备,并达到了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158.
前言前文报道了红色链孢霉核糖核酸酶N_1(N.Crassa RNase N_1)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核糖核酸酶(RNase)作用碱基专一性的鉴定。本文主要介绍核糖核酸酶N_1的分离与纯化。我们在高井等人方法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该方法有效地用于大量制备,并达到了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159.
【目的】葡萄穴粉虱是近年来入侵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种新害虫,明确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情况,可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观察和田间调查,了解葡萄穴粉虱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葡萄穴粉虱属过渐变态。成虫复眼红棕色,翅膀表面覆盖白色蜡粉。卵倒锥形。若虫共4龄,扁椭圆形,体缘有蜡丝,末龄若虫在体壳内化蛹。4龄若虫(拟蛹)有半透明和黑色2型,越冬型4龄若虫(拟蛹)为黑色且有金属光泽。该虫在吐鲁番1年发生3~4代。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中旬破蛹羽化,开始在葡萄园危害,5月中旬第1代若虫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高峰;6月中旬2代若虫开始孵化,6月下旬—7月初为孵化高峰,世代重叠严重,10月中下旬之后以越冬代蛹在枯叶和枯枝上越冬。除为害葡萄外,葡萄穴粉虱还危害五叶地锦等葡萄科植物。【结论】在葡萄冬季埋土前或春季上架时,清除枯枝落叶可以大量减少越冬虫源,减轻防治压力。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在重点开展葡萄园防治的同时,应加强对五叶地锦等园林植物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0.
滇金丝猴的随机扩增多态DNA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6只笼养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用45个10bp随机短引物对每只滇金丝猴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平均每个个体观察到的RAPD标记约为130个左右,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在1~7个之间.80%的RAPD标记表现为无多态的单型性.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52,表明笼养滇金丝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很低.此研究结果与在蛋白多态研究中得到的一致.贫乏的遗传多样性一方面使目前处于濒危境地的滇金丝猴生存情况更加危险,同时其本身也可能是造成目前滇金丝猴濒危的原因之一.另外,通过成对的遗传距离分析,构建了这一群滇金丝猴的谱系关系图,提出了让遗传距离较远的个体间进行交配的笼养繁育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