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及解除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为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滞育诱导及解除条件进行研究,以解决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和大面积应用中面临的的中、长期储存问题。【方法】通过观测不同发育阶段(寄生柞蚕卵在26℃培养40、96和144 h)、滞育诱导温度(10、13和16℃)和诱导时间对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的影响,确定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条件;通过观测滞育诱导温度和滞育后的贮藏温度对滞育解除的影响,确定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解除条件。【结果】在松毛虫赤眼蜂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其进行持续的低温刺激均能使其导入滞育,但以小幼阶段(26℃培养40 h)开始效果最佳,寄生卵在26℃培养40 h后,转入10℃和13℃下连续诱导31 d,滞育率可达100%和99.12%。滞育诱导温度和滞育后的贮藏温度对松毛虫赤眼蜂解除滞育所需时间和解除滞育后的羽化出蜂率有较大影响,10℃诱导滞育后置于1℃冷藏的赤眼蜂解除滞育所需时间最短,解除滞育后的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更高,更耐储存。此条件下冷藏约30 d开始打破滞育,在正常发育下温度下羽化出蜂,60 d羽化出蜂率达到95.24%,冷藏4个月后羽化出蜂率仍在60%以上,单卵出蜂数高于50头。【结论】松毛虫赤眼蜂最佳滞育诱导条件为26℃培养40 h后,转入10℃连续低温诱导31 d;最佳滞育解除条件为1℃低温储存,但储存期不能超过4个月。  相似文献   
22.
在现代化畜禽养殖业中,杂种优势的利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以及"上位性假说"是经典的数量遗传学对杂种优势解释的3种学说。随着遗传学研究和扩展,研究者们发现杂种优势是来自父、母本基因组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有关基因的调控网络,才提高了杂交后代的生产繁殖性能。在动物的杂交育种中,一般采用大量品系、品种进行多次试验,进而筛选出所需的优势性状个体,所以适合推广的杂交优势组合难以获得,所以对杂交育种中的不同组合的杂交优势进行准确预测变得格外的重要。  相似文献   
23.
三峡库区消落带池杉-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消落期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 1833)及其实生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于2018年7月对忠县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3个水淹处理(DS、MS、SS)池杉幼林不同组分(枝条、叶片、根系和土壤)的C、N、P三种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水淹时间和强度的增加,池杉株高、冠幅、基径和胸径均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总体生长良好,与其稳定的化学计量比关系紧密。(2)不同水淹处理组的池杉枝条、叶片中C、N、P含量及其比值分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水淹处理组的N、P含量表现为叶片根系枝条土壤;除枝条P含量外,其他器官组分C、N、P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组分(P0.05)。(3)池杉各器官N/P比值均远低于临界比率(14),表明池杉的生长可能受N元素限制较为严重。(4)池杉与实生土壤的C、N、P元素内稳性整体表现为PCN,比值内稳性表现为C/NN/PC/P,地上部分(枝条、叶片)C、N、P元素及其比值的稳定性较地下部分(根系)强。(5)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池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生长指标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文多变的环境下,池杉能够有效维持体内化学计量的平衡以响应不同的水淹强度,并且生长良好,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势树种。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布洛芬对曲霉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分别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布洛芬对10株烟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的抗菌活性。结果微量液基稀释法显示布洛芬对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1000~2000μg/mL,最低杀菌浓度(MFC)范围为2000~8000μg/mL;纸片扩散法也显示布洛芬有体外抗曲霉活性:48h时,1000μg布洛芬对曲霉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20.1±3.89)mm。结论布洛芬有体外抗曲霉活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Rho激酶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黏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SW480细胞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处理后,分别用细胞运动实验,黏附实验和迁移、侵袭实验分析对肿瘤细胞运动、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25μmol/L以上的浓度的Y-27632作用于SW480细胞后,细胞的运动能力、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黏附于纤维粘连蛋白的能力也降低(p<0.05);而且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Rho激酶参与结直肠癌细胞体外的侵袭转移作用,Rho激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有效的抗恶性肿瘤转移的药物.  相似文献   
26.
用深层发酵法生产Ap—2号磷菌肥,于1990年至1992年在黑龙江省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化学磷肥相比使小麦增产18.1%;当代替50—70%化学磷肥时,与对照相比,使玉米分别增产14.27%和12.14%;用于大豆,其增产幅度与施磷菌肥的数量成正相关。当代替50%、70%和100%化学磷肥时,分别比单施化学磷肥增产12.86%、13.32%和14.13%。  相似文献   
27.
李丽娟  张吉  吴丹  殷旭旺  徐宗学  张远 《生态学报》2017,37(20):6863-6874
研究河岸带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河岸带管理和河流生态系统修复至关重要。研究了太子河河岸带的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用地、森林耕作用地、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和鱼类功能群的关系,结果表明:栖息地质量参数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内具有显著差异,森林用地区电导率、总溶解固体、淤泥和底质含沙量比例的平均值均较低,分别为(105.05μs/cm、80.38 mg/L、65.00 mL和0%),底质类型以石块为主;耕作区的水深、流量和淤泥的平均值均是最高(186.83 m、80.11 m~3和5333.33 mL),底质类型以沙质和淤泥为主。太子河流域鱼类功能群划分为5种类型(18个亚类),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内具有差异显著,森林用地内的鱼食性、石块栖功能群、昆虫食性和黏性卵功能群的比例最高;森林耕作用地内的植食性和底层栖功能群的比例最高;耕地内的沙栖功能群、中下层栖功能群和筑巢产卵功能群的比例最高;城镇建设用地内的淤泥栖功能群、耐污种、中下层栖功能群和杂食性功能群的比例最高。研究显示,栖息地评价得分高、栖境复杂的区域其个体数量较高,而栖息地得分低、底质类型以淤泥为主的区域其个体数量较低。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曲霉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方法 我们利用一个曲霉生物膜体外模型研究其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将200 μL浓度为1×10<'5>孢子/mL的受试曲霉(烟曲霉AF293,黄曲霉BMU03940,土曲霉BMU00802,黑曲霉BMU04689)的孢子悬液加到24孔组织培养板中的无菌塑料细胞培养盖玻片上,37℃孵育不同时间(0、2、4、8、10、12、16、18、24、48、72 h),加入25 μmol/L的FUN-1室温避光染色后,用波长488 nm激光激发,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曲霉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再用波长为488 am和633 am激光同时激发,将两个波长下的图像叠加后观察曲霉生物膜的活力;利用:XYZ轴成像观察其结构特征.在上述不同的时间点用钙荧光白染色后,用波长为405 nm的紫外光激发,观察曲霉生物膜细胞外基质的产生.结果 烟曲霉AF293在第4 h即开始有散在的孢子黏附于盖玻片上;8 h时孢子开始萌芽,10~12 h菌丝延长形成单细胞层;16~20 h菌丝缠绕形成多层立体结构;24 h形成一个具有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特征的多细胞菌落,菌丝有序排列,细胞外基质弥散的分布在菌丝的周围;48~72 h生物膜逐渐成熟.成熟的烟曲霉生物膜是由细胞外基质包裹的有序排列的菌丝形成的复杂立体结构.黄曲霉BMU03940、土曲霉BMU00802、黑曲霉BMU04689与烟曲霉AF293有类似的生物膜发育阶段,包括黏附、孢子萌芽、菌丝延长、菌丝有序排列形成三维立体结构.结论 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和黑曲霉在体外都能形成典型的生物膜,它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与其他真菌生物膜类似.  相似文献   
29.
【目的】以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和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为试验对象,研究低温冷藏米蛾卵对赤眼蜂子代质量的影响,为米蛾卵的合理利用,赤眼蜂的工厂化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米蛾卵在不同温度(1、4、7、10℃)下冷藏不同时间(3、5、7、10、15、20、25、30、40d),研究米蛾卵冷藏后作为寄主卵对两种赤眼蜂子代寄生卵量、F_2代羽化出蜂率和雌蜂率的影响,利用赤眼蜂子代寄生卵量、F_2代羽化出蜂率和雌蜂率三者乘积表示赤眼蜂子代质量(Q),根据赤眼蜂子代质量判断冷藏米蛾卵对子代质量的影响。【结果】米蛾卵冷藏温度和时间对赤眼蜂子代寄生卵量影响显著,但不同赤眼蜂种类和不同冷藏温度间表现不同。繁殖稻螟赤眼蜂时,米蛾卵在4℃下冷藏赤眼蜂寄生卵量下降最缓,米蛾卵冷藏20d内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温度下米蛾卵冷藏3 d稻螟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繁殖玉米螟赤眼蜂时,米蛾卵在4℃下冷藏赤眼蜂寄生卵量下降最缓,米蛾卵冷藏20d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1℃下冷藏赤眼蜂寄生卵量下降最快,米蛾卵冷藏5 d赤眼蜂寄生卵量与对照之间达到显著水平。米蛾卵冷藏对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F_2代的羽化率和雌蜂率产生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米蛾卵冷藏30 d赤眼蜂F_2代的羽化率仍在70%以上,雌蜂率仍在75%以上。【结论】米蛾卵冷藏超过一定的时间以后会对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子代的寄生卵量,F_2代的羽化出蜂率和雌蜂率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子代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质量,但在适宜的温度下冷藏一定时间内对其子代质量影响不显著,其中4℃下冷藏米蛾卵繁殖的赤眼蜂子代质量最佳,冷藏30 d赤眼蜂子代质量降低不到50%。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过氧化氢(H2O2)体外杀伤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A.fumigatus)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 mg/mL,0.02 mg/mL,0.2 mg/mL)处理烟曲霉孢子,按照处理时间不同分为A(0.5 h),B(2 h),C(7 h),D(16 h)4组。用测定H2O2杀伤真菌的标准方法——斑点法分别测定各组烟曲霉孢子对H2O2的氧化杀伤敏感性。结果在H2O2浓度为1.5 mmol/L下,未用地塞米松处理的孢子(阴性对照)氧化杀伤敏感性为5×101(生长良好)。A(0.5 h)组:地塞米松0.02 mg/mL处理后孢子的氧化杀伤敏感性为5×10^3;地塞米松0.2 mg/mL处理后孢子的氧化杀伤敏感性为5×10^4。B(2 h)组:地塞米松0.02 mg/mL和0.2 mg/mL处理后孢子的氧化杀伤敏感性均为5×10^3。C(7 h)和D(16 h)组: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处理后氧化杀伤敏感性与阴性对照没有差别(均为5×10^1)。结论地塞米松使H2O2在体外杀伤烟曲霉的能力增强,这种作用仅发生在地塞米松接触烟曲霉孢子的早期(〈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