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人源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修饰的Müller(hEPO-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质粒转染法构建hEPO和GFP的Müller细胞稳转株(hEPO-Müller和GFP-Müller);以体外共培养和体内细胞移植为研究体系,利用RT-PCR和冰冻切片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hEPO-Müller对RCS大鼠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干预作用。内核层与外核层厚度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hEPO-Müller和GFP-Müller细胞系。将RCS大鼠的视网膜组织剥离并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培养两周后测定视网膜各核层厚度发现,与对照细胞裂解液共培养组的内核层(15.94±1.77)μm和外核层(24.81±3.03)μm的厚度相比较,两核层的厚度分别在hEPO组为(23.03±3.29)μm,(33.92±7.59)μm(P〈0.05);Müller 组为(24.81±2.02)μm,(32.15±3.03)μm(P〈0.05);hEPO-Müller组为(32.40±8.35)μm,(40.25±3.29)μm(n=3, P〈0.01);以hEPO-Müller组厚度增加最为显著(P〈0.05)。提示EPO和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变性都有干预作用且两者可以叠加。将hEPO-Müller和GFP-Müller分别移植到RCS大鼠的视网膜下腔,四周后取视网膜进行冰冻切片检测,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移植后有更多的外核层细胞存活,且同样也是hEPO-Müller组的外核层细胞更多。此外,Müller移植并不会促进视网膜的胶质化。结论移植Müller细胞可以减缓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而经hEPO修饰的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变性有更好的干预作用。因此,Müller细胞可以作为一种供体细胞兼携带hEPO等营养因子的载体用于视网膜变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用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条件培养基诱导hUCMSCs分化为RPE样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鉴定hUCMSCs的表面标记分子;通过诱导hUCMSCs分化成为脂肪、骨和软骨细胞确定其多系分化能力;将hUCMSCs培养在猪RPE的条件培养液中并添加诱导因子来诱导hUCMSCs向RPE细胞分化。对照组与处理组Q-PCR结果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 hUCMSCs表达CD105、CD90、CD73、CD44和CD29,但不表达CD34,CD45和MHCII等分子标记,在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培养基中可分化为脂肪、骨和软骨细胞。单独使用猪RPE条件培养液不能有效诱导hUCMSCs向RPE细胞分化,但联合应用猪RPE条件培养液和诱导因子(视黄酸,activin-A和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可有效诱导hUCMSCs分化为RPE样细胞,RPE细胞标记分子RPE65、Mitf和Ck8/18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1±0.4、6.8±1.3和2.5±0.3倍(P〈0.05)。诱导产生的RPE样细胞呈多边形,但不含色素颗粒。结论猪RPE条件培养液联合诱导因子可有效诱导hUCMSCs分化为RPE样细胞,可能会为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3.
一种中间代谢途径代谢通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C标记的碳源,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13C,HMQC)测定代谢中产生的氨基酸标记模式,研究对中间代谢途径胞内代谢通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开发软件包,改进同位素分布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反应映射矩阵(RMM)等概念.由简化算法,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建立了定量分析胞内代谢通量的平台.代谢模型涉及了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几种回补反应、发酵途径和氨基酸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84.
缓激肽是一含有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其残基序列为Arg1-Pro2-Pro3-Gly4-Phe5-Ser6-Pro7-Phe8-Arg9-OH,在激肽释放酶的作用下, 从其大的前体多肽——激肽原而形成的.许多发病机理,如发炎、疼痛、哮喘等都与缓激肽有关. 它能与PC12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引起细胞器内的钙离子释放,在共焦显微镜下,通过观察钙指示剂Fluo-3荧光增加来监测缓激肽的生物活性.在这项研究中,利用固相肽合成方法合成了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Biotin-Arg1-Pro2-Pro3-Gly4-Phe5-Ser6-Pro7-Phe8-Arg9-OH,通过对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发现:a.它能保持象天然的缓激肽那样的生物活性;b.由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与连接的生物素的结合引起的空间位阻阻碍它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它的生物活性;c.在有自由的生物素存在的条件下,自由生物素与连接生物素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的竞争结合,能够使得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的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从抗生物素蛋白上脱离,因而恢复其生物活性.因此,可利用生物素和抗生物素蛋白来控制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的生物活性.这对于研究生物体系中生物活性的结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86.
87.
本文观察到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接受高钙(3%)饮食6周后抑制了血压上升,胞浆游离钙浓度降低和血浆钙升高,细胞内pH也产生改变,接近正常对照的WKY大鼠。本文对细胞内pH,Na+-H+交换,胞浆游离钙浓度与血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89.
一、基源及分布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属胡颓子科。别名有:酸刺、黑刺、醋柳、醋刺柳等。原野生于欧亚两洲的温带,我国青海、新疆、甘肃、陕西、山西、宁夏、西藏、内蒙、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均有分布。自古以来蒙藏民族就有用沙棘的果实医治疾病的习惯,藏语称沙棘为“大尔卜兴”,少数民族用沙棘治疗跌打损伤、消化不良、肠炎痢疾等。根据《西藏常用中草药》和《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中记载:沙棘具有活血散瘀、化痰宽胸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