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7篇 |
免费 | 204篇 |
国内免费 | 829篇 |
专业分类
28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62年 | 5篇 |
1957年 | 6篇 |
1953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异株(Coxsackievirus A24 variant,CV-A24v)是近年来报道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选取10株来自江西省2010年AHC暴发疫情的CV-A24v,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并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对该10条CV-A24v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重组分析,计算本研究测定的江西10条以及GenBank中所有22条CV-A24v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氨基酸置换熵值,并预测其正向选择位点。结果表明,在江西10条CV-A24v基因组序列中未检测到重组。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表明江西10株CV-A24v属于GIV基因型,且分处于两条传播链。对上述32条CV-A24v序列的氨基酸置换熵值计算,共得到25个易突变位点(熵值>0.6),易突变概率最高的区段为2A区。基于Datamonkey中FUBAR和FEL模型分析,发现位于结构蛋白VP2区的234位氨基酸为两种模型共同获得的CV-A24v的正向选择位点。本研究分析了江西10株CV-A24v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为CV-A24v引起的AHC防控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2.
83.
反相胶束体系中的酶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反胶束是新的酶学研究体系,酶在反胶束体系中的性质与在水溶液中相比有较大区别.评述了反胶束体系的性质及酶在其中的催化活性及构象变化,讨论了影响酶活性及构象变化的各种因素,并简单介绍了反胶束酶学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不同类型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苗期同工酶位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个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苗期14种酶的同工酶进行检测,并对其中较为清晰稳定的酶带进行了位点分析,以探讨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共获得了28个位点的相关资料,包括每个位点的性质、表型多态性和每个位点所编码的酶活性及酶带平均迁移率。所有供试材料在其中25个位点上均未表现出多态性,只有部分组合与其亲本在Est-4、Amy-1、Aat-2等3个位点上存在多态性,其中有81.8%的差异组合其酶带表现出共显性特征。对共显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为了优化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HCS02-001的培养方法,并探究其助睡眠功能,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产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和小鼠实验进行条件筛选和功能评价。在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4 h,初始pH 6.5时,罗伊氏粘液乳杆菌的GABA产量为5.58 g·L-1。直接睡眠实验中小鼠均未出现直接睡眠现象,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实验中,高剂量组的小鼠睡眠时间有效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小鼠入睡率高达40%,巴比妥那睡眠潜伏期实验显示高剂量组的小鼠减少了睡眠潜伏期,可与巴比妥钠协同发挥作用。结果表明罗伊氏粘液乳杆菌HCS02-001具备助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