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0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553篇 |
专业分类
18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62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53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4个演替序列(15、30、60、160年)的群落为对象,分析了演替进程中优势种群重要值、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云贵山茉莉(Huodendron biaristatum)、广东琼楠(Beilschmiedia fordii)分别是4个演替序列群落的优势种群,这些优势种群的作用明显,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每个序列中较大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之间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也较高。较小重要值的物种具有较宽生态位的现象暗示了该物种有可能成为下一演替序列的优势物种,较小生态位宽度的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的现象是生境破碎化和空间异质性的结果。整个演替序列中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平均值共同呈现了逐渐下降并在最后阶段稍有上升的曲线特征,说明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竞争以及环境资源的变化导致各物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态位分化,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降低,逐渐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93.
于2006年9月和2007年7月在中街山列岛4个有居民海岛岩相潮间带设立8个断面,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34种,其中腔肠动物1种,环节动物3种,甲壳动物10种,软体动物20种。优势种有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 japonica)、紫贻贝(Mytilus edulis)和节蝾螺(Turb articulatus)等4种。以季节和站位为因子对多样性指数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夏、秋季丰富度指数(P=0.028)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指数的方差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潮带4个岛屿共12个站位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分析表明,12个群落可分为3组(Ⅰ、Ⅱ和Ⅲ组)。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94.
为探究夏枯草中GGPPS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该文在夏枯草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逆转录PCR技术获得夏枯草中GGPPS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PCR法分析PvGGPPS基因在不同外源性物质诱导下在夏枯草果穗中的表达量以及该基因在夏枯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PvGGPPS基因开放阅读框1 092 bp,编码36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8 815.68 D,等电点为5.69。PvGGPPS蛋白具有异戊烯基焦磷酸合酶家族的特征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PvGGPPS蛋白与丹参、毛喉鞘蕊花GGPPS蛋白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qPCR分析表明,PvGGPPS基因在叶中表达量高于果穗及茎。对果穗施加7种外源性物质处理24 h后,GA3处理组该基因表达量升高。PvGGPPS基因在夏枯草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差异较大,且受外源物质诱导表达。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vGGPPS基因对夏枯草萜类成分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表达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人骨保护素(OPG)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法得到人OPG的编码区cDNA,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构建重组有OPG编码区cDNA的腺病毒DNA,经Pac I 酶切线性化,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EK293细胞,制备重组腺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约为5×106~1.5×107 pfu/mL。体外感染小鼠成肌细胞C2C12,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证实有OPG蛋白的表达,并可在细胞培养上清中持续表达6周。感染OPG重组腺病毒的C2C12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将重组腺病毒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基中,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数量及在象牙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的数量显著减少(P<0.01)。
相似文献
96.
苏南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生态优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以苏锡常为代表的快速城市化苏南板块正在导致原有的城乡景观发生快速的变化(优化与恶化并存).基于城市景观生态调控方法,通过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整体共生的理念)、城市景观生态工程(循环再生的理念)和城市景观生态管理(竞争自生的理念),提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生态优化调控的构想.以苏南地区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从其地理环境背景及景观演化出发,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优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将城镇整合成以中心城区斑块为核心的向外辐射的4个城镇景观生态发展斑块,即5大斑块平衡组团的景观格局,协调各行政区域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典型景观生态片区建设以淹城保护区斑块为核心,以滆湖-太湖斑块和绿色空间基底景观生态建设为主体,依托"二纵三横"的生态廊道网络,形成整个武进富有韵律的生态网架,从区域整体上改善、优化城乡景观生态,有效避免景观破碎与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97.
98.
99.
黄河流域横跨3个气候带,是全球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下垫面导致其碳-水循环过程较为复杂。研究黄河流域碳水循环不仅是区域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也是实现气候变化条件下双碳目标的关键。水分利用效率(WUE)作为表征碳水过程的重要指标,可用于反映生态系统碳水耦合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基于此,利用全球陆表特征参量数据(GLASS)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和蒸散(ET)产品以及中国逐年土地利用与覆盖数据集(CLUD-A),分析了黄河流域植被格局变化背景下WUE在1990—2018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全域WUE在29 a的均值处在0.18—1.53 g C/kg H2O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上游地区WUE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分别在0.66—0.92 g C/kg H2O和0.43—0.62 g C/kg H2O之间波动,二者均存在波动上升态势。(2)黄河流域全域WUE在以2000年为中间点的10 a的增速达到近29 a的峰值,流域植被格局变化所带来的流域内NPP与ET变化速...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揭示寒温带针叶林不同树种倒木分解中真菌群落的分布格局,探讨影响倒木真菌群落分布的养分驱动因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R语言等分析方法对微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信息挖掘,解析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倒木分解初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及功能差异。研究发现,寒温带针叶林中白桦、樟子松倒木优势菌群为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Trichaptum(附毛菌属),兴安落叶松倒木优势菌群为Ascomycota(子囊菌门)、Acidea菌属。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树种倒木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树种的差异极显著的改变了操作分类单元(OTU)、属水平上倒木真菌群落的Beta多样性。菌群生态分析表明,腐生型是3种倒木上优势真菌的主要生态类型,木质腐生为白桦、樟子松倒木上真菌的主要生活方式,土壤腐生为兴安落叶松真菌类群的主要生活方式。养分关联分析表明,pH、全碳(TC)、全氮(TN)、碳氮比(C/N)、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养分指标在3种倒木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含水率(MC)、TC、TN、纤维素、半纤维素是影响倒木优势真菌群落分布的主要养分因素。不同树种对倒木真菌群落的富集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带来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变化对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