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的研究进展,包括半乳甘露聚糖胶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理化性质、结构鉴定、分离提取、产品改性、应用及前景展望等。  相似文献   
632.
Th1类细胞因子对pHCV-C重组体诱生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L-12对含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基因重组体诱生的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本文构建了包含HCVC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HCV-C,将其单独或与Th1类细胞因子表达质粒pIL-2或pIL-12共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的HCVC特异性抗体滴度;以pHCV-C转染SP2/0细胞,经筛选稳定表达HCVC抗原者(SP2/0-HCV-C)为靶细胞,  相似文献   
633.
养鸭数量对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志强  黄璜    廖晓兰  胡 英  谢 伟  何保良 《生态学报》2008,28(5):2107-2107~2114
探讨不同养鸭数量对稻田甲烷(CH4)排放的影响,为确定稻鸭共育模式中最佳养鸭数量提供环境学支撑.运用静止箱原位采样技术测定了不同养鸭数量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稻田土壤化学性质、产甲烷细菌种群数量以及水层溶解氧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养鸭数量稻田水层溶解氧含量间差异显著(p<0.01),养鸭数量越多,溶解氧含量越高.20只鸭/667m2 稻田的水层溶解氧含量最大,与对照比,早稻增加了2.2%~68.7%,晚稻增加了11.07%~110.77%;养鸭稻田土壤还原物质含量减少,产甲烷细菌数量下降.不同养鸭数量的稻田甲烷排放量之间差异显著,养鸭数量越多,甲烷排放量越少,与对照比,早稻减少了18.22%~28.13%,晚稻减少了17.73%~34.44%.相关分析表明,甲烷排放通量与水层溶解氧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土壤还原物质含量及产甲烷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稻鸭共育减排甲烷的主要原因是养鸭提高了水体和土壤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养鸭数量促进甲烷减排.  相似文献   
634.
[目的]通过分析苏云金芽胞杆菌sigL基因突变体的特征,进一步明确sigL基因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的功能.[方法]测定了苏云金芽胞杆菌HD-73菌株,sigL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和互补菌株在不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以及在不同氮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分别将调控aco操纵子(编码3-羟基丁酮脱氢酶系统)的转录调节基因acoR和调控bkd操纵子(编码催化支链脂肪酸合成的酶系统)的转录调节基因bkdR的启动子与lacZ基因融合,并转入出发菌株和sigL突变体中,测定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结果]sigL突变体不能利用精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为唯一的氮源;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分析表明:在sigL突变体中acoR基因和bkdR基因的启动子活性降低.序列比对分析表明:Bt中的AcoR和BkdR的蛋白结构域与依赖于σL的转录调节因子的保守序列相似.[结论]苏云金芽胞杆菌中sigL基因的缺失可能阻碍了某些重要碳、氮源参与的代谢途径.在Bt中AcoR和BkdR是依赖于σL的转录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635.
自备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在(5±1)℃冷暴露0 d、7 d、14 d、21d、28 d时,褐色脂肪组织(BAT)中解偶联蛋白1(UCP1)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冷暴露时间的延长,中缅树鼩的体重、褐色脂肪组织重量均表现出了增加的趋势,BAT线粒体总蛋白和UCP1的含量也呈增加的趋势,其中UCP1的含量在28 d时达到极显著水平,比对照组增加了55.9%.说明冷暴露能够诱导中缅树鼩UCP1表达增加,从而使其适应性产热增加.  相似文献   
636.
植物多糖胶流变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芦巴、皂荚、野皂荚和塔拉多糖胶水溶液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表现为假塑性流体.表现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减小。通过Cross模型和实验数据计算得到1%多糖胶零剪切速率时表现粘度η0、无穷大剪切速率时表现粘度η∞和弹性松驰时间等重要流变参数。根据Arrhenius方程和实验数据计算得到1%浓度多糖胶的粘度流化能E和常数A,皂荚胶和塔拉胶的粘流活化能大。时间对多糖胶液粘度影响较大,新配制的多糖胶液随着水化时间的延长,胶液表观粘度增大,胶液放置时间超过24h后,表现粘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H值、冻融处理和盐离子对多糖胶表现粘度的影响不太大。多糖胶与硼离子形成的冻胶.其粘度因多糖胶品种而异,其中胡芦巴冻胶粘度最高,是野皂荚冻胶粘度的165倍和瓜尔胶冻胶粘度的2.7倍。  相似文献   
637.
用吸附法固定化培养紫草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活性载体 ,通过吸附固定化方式 ,结合液体石蜡原位萃取技术 ,培养紫草细胞。测定了细胞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的动力学 ,紫草宁产率为 0 .916 g/g干重细胞和 0 .95 3g/g干重接种细胞 ,分别为悬浮培养的 12 .7倍和 6 .3倍。同时 ,对吸附与包埋固定化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 ,探讨了吸附固定化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8.
细胞角蛋白基因13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缺失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贺光  富伟能  邱广斌  赵震  徐振明  孙兴和  孙开来 《遗传学报》2002,29(5):390-395,T001
为了探讨细胞角蛋白基因13(Cytokeratin13,CK13)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在CK13基因内部及附近选择5个微卫星引物进行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于DNA水平间接检测7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该基因的缺失,应用Northern Blot检测16例喉鳞癌患者的配对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K13基因的表达差异;同时应用CK13蛋白单克隆抗体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喉鳞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5个STR位点均存在LOH,其中D17S1964E、D17S2092、D17S791、D17S1665及D17S808位点的LOH频率分别为18.03%、28.13%、27.42%、39.68%和34.85%,其中D17S1665位点的LOH频率最高,至少一个位点出现LOH的病例高达77.78%(56/72),杂合性丢失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但与肿瘤分化程度高低相关(P<0.05)。Northern blot结果表明:16例喉鳞癌患者C13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肿瘤组织显著增强,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CK13蛋白在正常组织或高分化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者,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证实CK13基因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639.
目的:依托医院营养科测评柔性辟谷技术对肥胖与相关慢病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肥胖与相关慢病遴选标准招募志愿者,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连续7d的柔性辟谷干预。在柔性辟谷期间及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志愿者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记录,基于自身对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主观受试反馈。结果:柔性辟谷干预后,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正常,志愿者的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指标均显著下降,表现出趋于改善的效果。结论:柔性辟谷技术减重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肥胖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且安全性测评结果良好,有望成为肥胖人群改善慢病指征的一种方案,为后续将柔性辟谷技术纳入临床专家共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0.
人们对属于自己的物品比属于他人的物品更容易回忆和再认,即便物品和主体的所有权关联仅仅是暂时的和想象的,这称之为记忆的所有权效应.该效应在非常年幼的幼儿和一些认知缺陷的个体身上也会出现.跨文化研究表明,东方文化的个体和西方文化的个体在该效应的表现上也存在差异.该效应可能是由于对自我相关的项目进行深度语义加工的结果,但其早期阶段可能是因为获得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自我选择和身体活动的具身化在该效应中起着调节作用.当注视属于自己的项目时,P300等成分波幅明显增强,这为注意在记忆的所有权效应中的作用提供了脑电方面的支持.当被试对分类任务中属于自己的物品进行再认时,会导致内侧前额叶皮质、扣带回皮质、缘上回和顶叶等皮质中线结构的激活.未来研究需要考虑奖赏加工等其他的认知加工在这一效应中的作用,并尝试利用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从进化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考察认知障碍个体执行该任务时的脑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本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