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2篇
  免费   650篇
  国内免费   264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4篇
  1965年   18篇
  196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年龄级、部位和叶位珙桐叶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珙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级同一生长时期珙桐叶的POD活性和MDA含量不同,同年龄级同层的POD活性随叶位增大先升后降,MDA含量随叶位增大逐渐升高;同叶位不同层及同层不同叶位的珙桐叶的POD活性和MDA含量不同。珙桐叶POD活性和MDA含量对生长期敏感,同年龄级同叶位的珙桐叶随叶片的生长、衰老,POD活性和MDA含量逐渐升高,即珙桐叶POD活性和MDA含量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影响显著,且不同年龄级、叶位、层次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2.
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色谱柱法对藜叶中化学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以Vc作对照,对分离纯化的芦丁、乙酸乙酯浸膏和正丁醇浸膏进行DPPH·、O2^-·和·OH的清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者对DPPH·、O2^-·、·OH均具有清除作用,且与浓度呈量效关系,芦丁对·OH清除效果优于Vc,芦丁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能力,其IC50为0.05μg/mL。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肝康Ⅳ号(Gankang Ⅳ,GKⅣ)对脂肪肝(FL)组织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B1组、B2组、B3组、C组、D组。A组、B1组、B2组、B3组、C组给予高脂饲料(84.4%标准饲料+10%猪油+0.5%胆固醇+0.1%胆盐+5%蛋黄粉)和白酒复合复制大鼠FL模型,B1组、B2组、B3组、C组分别给予肝康Ⅳ号低、中、高剂量和东宝肝泰灌胃干预,设空白对照D组。第6周末处死动物取肝脏制备10%的肝匀浆检测TC、TG、SOD、MDA。检测肝脏病理学。结果(1)TC、TG:B1组、B2组、B3组、C组与A组比较,TC、TG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B2组、B3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2)SOD、MDA:B1组、B2组、B3组、C组与A组比较,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在SOD方面,B1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2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在MDA方面,B1组、B2组、B3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肝脏病理学:A组为重度脂肪肝,C组、B1组为中度脂肪肝,B2组、B3组脂肪肝程度轻于C组、B1组。结论GKIV能有效降低肝脏组织脂质沉积,防止MDA的升高,SOD的下降;减轻FL程度,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摘要:【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pn)与宿主细胞的粘附是致病的首要条件,粘附过程主要通过菌毛粘附素MrkD蛋白介导。为了进一步分析MrkD蛋白与宿主细胞间的粘附机制,进一步确定MrkD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方法】构建肺炎克雷伯菌菌毛粘附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GEX-4T-mrkD,转入大肠杆菌BL21,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凝血酶切除融合蛋白GST标签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位MrkD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部位;通过粘附活性试验与粘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MrkD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实验得到了分子量为35 kDa的MrkD蛋白,定位了MrkD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部位,并证明了MrkD蛋白可以显著影响肺炎克雷伯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力。【结论】本试验首次证实了MrkD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并观察到了其与宿主细胞的作用位点,为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机制,寻找粘附素功能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构建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perfringens)α 毒素基因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口服疫苗,为产气荚膜梭菌毒素中毒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构建的重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细胞表面型载体pPG1及分泌表达载体pPG2电转化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L.casei),获得阳性重组菌pPG1-α/ L.casei 393 乳酸乳杆菌表面表达系统和pPG2-α/ L.casei393乳酸乳杆菌分泌表达系统。重组菌以1%乳糖为诱导物,在MRS培养基中进行诱导,通过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确定目的蛋白的表达。将重组菌口服免疫BALB/c小鼠,收集免疫小鼠粪便及眼冲洗液及外生殖道黏液样本测定小鼠产生抗α毒素的特异性sIgA 抗体水平,采集小鼠血液样本测定血清中抗α毒素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对免疫小鼠进行α毒素的腹腔攻毒实验及对获得的抗血清进行α毒素中和试验测定。【结果】重组干酪乳杆菌pPG1-α/ L.casei 393及pPG2-/ L.casei 393免疫小鼠能够产生明显的抗α毒素的sIgA 和IgG 抗体水平,其对α毒素中和试验结果为完全保护。腹腔攻毒实验结果为能抵抗3倍最小致死剂量的α毒素攻击。【结论】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免疫保护性抗原的重组乳酸乳杆菌口服免疫动物能够产生良好的局部和系统体液免疫应答和免疫中和效力。  相似文献   
996.
摘要:【目的】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小菌落突变株(small colony variants,简称SCVs )可引起持续复发性感染,且对氨基糖苷类有抗药性,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造成很大的困扰。我国国内尚无金葡菌SCVs的报道,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出金葡菌SCVs菌株,为国内进行SCVs的相关研究提供生物学材料。【方法】通过细菌的形态鉴定、种特异性基因(nuc)的PCR扩增鉴定以及系列生化实验,从人源、动物源及环境源共104株金葡菌分离株中筛选得到金葡菌SCVs,并通过甲萘醌、硫胺素、胸腺嘧啶和血红素等补  相似文献   
997.
佟铸  谷涌泉  李建新  张建 《生物磁学》2009,(14):2745-274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是近年来令人关注的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骨髓刺激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它具有抽取骨髓血少、获得细胞量多且安全性高的优点。但其具体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骨髓刺激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促进肢体缺血改善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索大鼠急性脑片中电刺激诱发的细胞内钙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表面灌流的急性脑片模型,结合电生理和激光共聚焦技术,利用细胞内钙荧光探针进行细胞内游离钙标记,观察电刺激诱发的脑片中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脑片组织中,钙标记染料的神经细胞内钙探针荧光强度,电刺激后出现显著增强,且具有波样特征,而Suramin明显抑制此反应,表现为钙探针荧光强度下降和钙反应时间出现延迟,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诱发的大鼠急性脑片中瞬时动态钙信号变化具有一定的时空发生特征,且这种钙信号的时空变化过程可能与嘌呤能信号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产生耐受性使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成为抗生素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曾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到了一个β-内酰胺酶的结合多肽SIPIS04-01,体外实验表明其具有抑制氨苄西林的活性,为提高其表达量,本文尝试基因串联表达方式-随机定向串联法成功构建了密码子改造之后的小肽SIPIS04-01编码基因SIPIS04-01N的双拷贝质粒pYG563,使表达产物中融合蛋白占细菌蛋白总量的比例较单拷贝表达提高了48.4%。纯化所得小肽SIPIS04-01N对TEM-1类型的β-内酰胺酶具有体外抑制活性,并测定了抑制常数Ki。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报道了来自中国黄海海域潮间带木上腔菌纲格孢腔菌目格孢腔菌属的4种真菌,分别为Pleospora betae,Pleospora pelvetiae,Plespora spartinae和Pleospora vitalbae。其中Pleospora pelvetiae为中国新记录种,Pleospora betae和Pleospora vitalbae分别首次在世界和中国海洋环境中报道,Plespora spartinae已在香港报道过。标本保存于青岛农业大学菌物标本室(MRCQ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