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52篇
  18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哈民忙哈遗址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乃至东北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一处史前聚落遗址,为重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甚至思想观念等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重建该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业经济,有助于揭示哈民忙哈遗址产生和兴盛的动因及科尔沁沙地史前文化的变迁过程。目前,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已经初步显示哈民忙哈遗址先民的生业经济具有多样性,但各种生业模式的比重以及是否存在家畜饲养等问题还缺乏相应的了解。本文对该遗址87例人骨与18例动物骨骼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还原了人和动物的食物结构及生业经济面貌。结果显示,陆生野生动物的食物结构主要基于C3植物类食物和少量的C4农作物,而犬科动物则体现出家养动物的食谱特性:食物主要依赖C4食物和人类食物残羹。C4类粟黍农作物和以此饲喂的动物是该遗址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粟黍农作物在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在该遗址中,女性摄入相对较多的粟黍和相对较少的肉类,与男性在食物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农耕、家畜饲养是先民最重要的经济行为,狩猎、渔猎和采集是生业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2.
利用激光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借助适当的数值方法,讨论了系统动力学演化及相空间特性。结果表明:高频激光可使DNA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特别地,相空间分析表明,高频激光的作用会使DNA分子运动在一些特定状态之间转变。从而可说明高频激光作用下DNA分子呈现新的有序运动现象。  相似文献   
173.
小麦籽粒内AGPase质体型小亚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小麦籽粒中克隆了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的质体型小亚基(SSU II)的cDNA序列.其中间部分与3'端序列与大麦SSU II(Z48563)的同源性高达97%,但在5'端特异的转移肽切割位点却比Z48563缺失一段113 bp序列.本文克隆的SSU II其特异5'端序列与已报道的大麦(Z48563)、小麦(536819)、玉米(AF334960)进行多序列比对和同源性比较显示,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这可能是一个新的SSU II基因.另外,在检测的22个现今推广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中,SSU II 5'端缺失序列的现象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4.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是直接接触土壤最先感受土壤逆境胁迫的部位。在干旱环境中,植物根系的结构特征必定发生改变以维持正常的生物机能而生存。目前,关于根系解剖结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根系的某一特定结构对单一逆境因子的响应。以生长在烟台-石家庄-银川-吐鲁番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形成的自然梯度干旱环境中的酸枣为试验材料,应用植物显微技术研究酸根系结构的可塑性对不同自然梯度干旱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酸枣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表皮位于幼根的最外层,由单层体积较小、紧密排列的表皮细胞组成。皮层占根初生结构的大部分比例,由体积较大的多层薄壁细胞组成,薄壁细胞近似圆球形,数目众多,呈环形分布。维管柱位于最内层,细胞小而密集,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及薄壁细胞组成。随生境干旱加剧,酸枣根初生结构表皮细胞的厚度和宽度逐渐增加,皮层薄壁细胞的厚度和宽度、皮层薄壁细胞层数和皮层厚度均以宁夏银川样地的最大。酸枣根的次生结构包括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和次生维管组织(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从烟台至新疆吐鲁番随生境干旱加剧,酸枣植株根系周皮逐渐加厚、致密度提高。次生木质部中,导管的数量增加,管径增大。干旱环境中,酸枣植株根系结构上的变化一方面提高了吸水能力和输水效率,另一方面增强了保水能力,减少水分散失,这可能是其适应干旱逆境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5.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功能群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采用<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1986)中"岸带生物调查方法",于2001年5月~2002年10月对长江口九段沙(上沙、中沙和下沙)潮间带4个潮区底栖动物做了调查.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者(Ph)、肉食者(C)、杂食者(O)和碎屑食者(D)5个功能群;用经典的多样性特征指数对其测度和分析.共获底栖动物38种,其中甲壳动物20种,软体动物12种,多毛类4种,其他2种.各功能群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依次是Ph>Pl>O>D>C,而种类占全部种类的百分比依次又是Ph>O>Pl>C>D.功能群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种类丰度:中沙>上沙>下沙,中潮区>高潮区A(芦苇)和低潮区>高潮区B(互花米草).但功能群种类组成,上、中、下沙无显著差异,各潮区有显著差异.证实了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是潮间带生境梯度及环境因子变化的综合反映(Engle & Summers,1999).  相似文献   
176.
贝壳状革耳菌染料脱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比色法研究了贝壳状革耳菌产漆酶体系在不同情况下对两种不同类型合成染料的降解脱色,结果表明,染料在较低浓度(10mg/L)时,漆酶对其降解迅速而彻底,pH值,培养方式(静态培养,摇瓶培养)对降解作用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在不同时间(0d,6d,18d)向产酶体系中加入染料证实了漆酶活性与染料脱色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索信号途径ERK→AP-1在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激活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WPG刺激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技术检测巨噬细胞AP-1的活性。结果WPG刺激组巨噬细胞AP-1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巨噬细胞经ERK抑制剂PD98059预孵后,其AP-1的活性显著低于WPG刺激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的WPG可通过ERK→AP-1这一信号途径来活化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78.
为探究夏枯草中GGPPS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该文在夏枯草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逆转录PCR技术获得夏枯草中GGPPS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PCR法分析PvGGPPS基因在不同外源性物质诱导下在夏枯草果穗中的表达量以及该基因在夏枯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PvGGPPS基因开放阅读框1 092 bp,编码36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8 815.68 D,等电点为5.69。PvGGPPS蛋白具有异戊烯基焦磷酸合酶家族的特征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PvGGPPS蛋白与丹参、毛喉鞘蕊花GGPPS蛋白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qPCR分析表明,PvGGPPS基因在叶中表达量高于果穗及茎。对果穗施加7种外源性物质处理24 h后,GA3处理组该基因表达量升高。PvGGPPS基因在夏枯草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差异较大,且受外源物质诱导表达。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vGGPPS基因对夏枯草萜类成分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表达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9.
用RFLP标记剖析水稻穗颈维管束及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籼、粳亚种间杂种F1(圭630×02428)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对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倒数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等4个维管束性状,以及一、二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3个穗部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QTLs,其中有7个QTLs的加性效应较大,单个QTL的贡献率在20%以上。发现有4个QTLs成簇分布于第1染色体从RZ776到C11的大约35cM的区段上,来源于亲本"圭630"的这一染色体区段对穗颈大维管束、第2节间大维管束、第2节间小维管束和二次枝梗数4个性状的表达均具有增效作用。还讨论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增效QTLs、实现穗颈维管束性状遗传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0.
以‘II优7号’、‘汕优63’和‘香优2号’为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关系及其作用原因,结果表明:栽秧密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中高氮施肥水平条件下,当栽秧密度超稀到7.51万穴•hm-2时,在保证比传统高产栽培密度每公顷栽秧21.64万穴的对照不减产前提下,整精米率提高了15.69%~29.92%,垩白粒率降低了16.34%~21.22%。其原因在于,超稀植增加了每穗着粒数,降低了齐穗期的叶粒比,以致稻穗籽粒灌浆速率减慢而改善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齐穗后20 d施氮可同时起到提高结实率和整精米率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