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1.
黑叶猴繁殖小群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叶猴(Presbytisfrancoisi)属我国Ⅰ类保护动物,在动物园灵长目动物展出中占有独特位置。它代表了叶猴类动物的饲养方式。繁殖管理好黑叶猴,是物种保存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通过20多年的实践,不断完善繁殖种群管理措施,使第三代黑叶猴参...  相似文献   
12.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iaica)产于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是我国列为一类保护的珍兽。为了进一步掌握其繁殖规律,我们将1969年以来对园饲东北虎的性成熟年龄、发情季节和频次、间隔时间、孕期,产仔数等方面的观察资料加以整理简报如下。据1969—1981年本园自行繁殖的6  相似文献   
13.
人工哺育幼虎,常在2—4周后,出现被毛稀疏,脱毛的症状。开始是在两耳背和颈背部,随着哺育日龄的增长,脱毛区域可遍及头部、背部和后腿,最后致使这些皮肤表面仅存一些白色纤细的绒毛和少量白色鳞屑,影响了幼虎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多年来一直没有治愈和控制,成为人工哺育幼虎过程中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动物园大熊猫哺育期一月龄内母仔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本仁  郭伟  姚敏达 《兽类学报》1999,19(4):315-316
大熊猫 (Ailuropodamelanoleuca)为中国特有珍稀动物 ,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难度高。因此 ,每年繁殖数量有限 ,分析其原因与自然交配率、受孕率和仔兽存活率有关 ,其中早期仔兽存活率又是繁殖难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 ,有必要研究哺育期的母仔关系 ,减少早期死亡。通过研究 ,揭示大熊猫哺育生物学特征。1 材料和方法1 994年夏 ,一头雌兽 1 4岁 ,产仔哺乳的第一个月内 ,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 ,让其自由地离巢外出觅食和饮水 ,产房内安装监视头和窃听器 ,通过线路将视频和声频讯号送到监察室主机上。监察室和产房相…  相似文献   
15.
川金丝猴的乳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本仁 《兽类学报》1993,13(4):300-301,303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牙齿按其发生情况属于再生齿,一生中有两套齿列,即乳齿脱落后换上恒齿。乳齿的萌出时间和形态可作为动物分类依据之一,还可作为估计月龄指标以及幼体摄食活动和消化特征。因金丝猴幼体的乳齿材料不易获得,迄今对其研究尚属空白。本工作在1头雄性幼体接受人工哺育近6个月基础上,对其乳齿形态和萌出时间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猫(Felis temminckii)产于我国南方各省以及东南亚地区,为一类珍贵动物。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森林或多岩石山区。性情凶猛,夜行性。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极少繁殖或繁殖不成功。 我园1对金猫,全年雌雄混养。1985年2月16日饲养操作时发现1仔娩出,卧于母兽腹部。母兽受惊后极度不安,叼起仔兽于舍内来回走动,即取出人工哺育。3个月后,幼金猫独立生活,人工哺育成功。  相似文献   
17.
小熊猫血液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在动物体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测定动物体的血液成分对反映动物体的健康状况、诊断和防治疾病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目前,医务工作者对人和家畜血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较全面、系统的科学资料,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为中国特有珍贵动物,经济价值甚高。历史上分布于我国华南、中南、西南、华东地区山林中。近数十年来因生境破坏和滥捕乱猎,分布区缩小,数量锐减,濒于灭绝境地。为保护和促使这一珍贵动物的繁衍,研究其繁殖实为一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选用5只大熊猫(2雄3雌)进行长达一年的观察研究,发现食竹量均值为6.21kg/天和8.38kg/天(n=12)的2只大熊猫,肠道内粘液不断地随竹叶和竹茎类粪便次为8次,而且每次量少;食竹归均值为0.82kg/天和3.10kg/天(n=10)的2只熊猫,年排粘频次高达24和39次,粘膜量多而积聚于肠壁,偶可见成块或成滩粘液排出;食竹量均值为8.10kg/天(n=5)的1只熊猫,年排粘频次为19次,  相似文献   
20.
朱本仁  王杰 《动物学报》1992,38(2):230-232
本文用氯胺酮和氯胺酮合用安定、二甲苯噻嗪或芬太尼四种配方进行38例次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麻醉,并通过比较显示合用后优点。麻醉期间监察心率,呼吸率和体温以及观察大熊猫麻醉体征,进一步探明氯胺酮麻醉大熊猫引起呕吐等不良反应。 材料和方法 大熊猫15头(4 11),均为动物园中健康观赏动物,年龄5—16岁。性平均体重 115kg(109—141);性平均体重88.6kg(79—105)。药物有四种:(1)氯胺酮是一种环己酮衍生物,起分离麻醉作用;(2)芬太尼是一种短效强麻醉性镇痛剂;(3)安定是苯二氮(十卓)类衍生物,具有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