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PO模拟肽与人IgG1 Fc片段的融合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本室获得的人TPO模拟肽序列,合成了该模拟肽的DNA序列,分别连接至4种不同长度的人IgG1 Fc基因片段的5′端,并克隆至质粒表达载体pET28a(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获得了4种重组工程菌,其中3种分别高效表达了3种不同长度的融合蛋白,而第4种工程菌未表达,表达的3种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分别约为28kD,12kD和12kD。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0%左右,纯化获得了3种TPO模拟肽融合蛋白,3种融合蛋白均有较好的体外活性,维持TPO依赖细胞Ba/F3-mp1生长的EC50分别为:13,10,10nmol/L,用血小板减少症小鼠动物模型,测定了它们的体内活性,3种融合蛋白均有升高血小板和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功能,分别比TPO模拟肽活性提高了18,8,8倍,而对白细胞及红细胞无显著影响,分别用3种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均未刺激小鼠产生抗TPO模拟肽抗体,并显示了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2.
哲罗鱼消化系统器官发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形态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期(水温7~8℃)和胚后期(水温3~14℃)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鱼受精11d形成原始的消化管。受精18d肝原基出现,U型胃雏型形成。受精30d鱼体破膜,口能自由闭合。破膜8d后,齿形成,肛门与外界相通,消化道初步形成口咽腔、食道、U型胃、肠和肛门。破膜16d,胰及瓣囊出现,仔鱼消化系统初步具备了摄食和消化外源性食物的能力。破膜24d后,鱼体开始上浮,主动摄食,由内源性营养转向混合性营养。破膜30d后,卵黄囊完全被吸收,各消化器官功能和结构逐步发育完善,鱼体由混合性营养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器官逐步发育成熟,舌齿和下颌齿分别为双排,胃腺发达,形成网状结构,幽门盲囊较多,肠为直行,肝和胰为相互分开的独立器官。  相似文献   
73.
T90-1木霉菌的筛选和对草莓灰霉病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木霉菌(Trichoderma)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可以产生几丁质酶降解植物的多种病原真菌细胞壁。利用低能离子束注入木霉菌使其产生变异,再通过初筛选和复筛选两个过程,获得T90_1木霉菌株,并用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来检验T90_1防治真菌病害的能力。发现该菌株通过侵染、缠绕等多种重寄生方式,并分泌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的物质,使病原菌原生质外渗,改变细胞内有序的代谢状况,从而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初步揭示该菌株抗真菌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4.
NaCl胁迫对PSII光能利用和耗散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 处理对PSII光能利用和耗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光强下,与对照、100m mol/L 和200m mol/L NaCl 处理相比,经300m mol/L 和400m mol/L NaCl 处理的小麦,其荧光光化学淬灭效率较低,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较高,Fo 淬灭系数较大,QB - 非还原性PSII反应中心含量较大; 而在较高光强下, 其荧光非光化学淬灭效率和Fo 淬灭系数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5.
通过PCR技术从产蛋鹅输卵管基因组中扩增出1.2kb的鹅清蛋白基因5’端调控区,将其亚克隆入phD18-T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标记为pOV),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扩增产物只有3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TATA框、组织特异性因子和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均未发生变异,表明鹅清蛋白基因5’端调控区可作为启动外源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为构建其启动外源基因的质粒表达载体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6.
本文报导了不产酸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经亚硝基胍处理,在一定浓度的L-苯丙氨酸结构类似物——对氟苯丙氨酸(DLP-Fluorophenylalalline,PFP)存在下,筛选获得了一批能产生与积累L-苯丙氨酸的抗代谢突变菌株,其中PFP-17突变菌株的产物在纸层析谱上L-苯丙氨酸的显色点较深,定量测定产酸为1.5mg/ml经两次自然分离获得的17-3-4菌株产酸特性稳定,在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初糖为4.5%的摇瓶发酵中。产酸可达5.5mg/ml,产物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代鉴测确证其主要产物是L-苯丙氨酸,此突变菌株经进一步选育所得的突变菌株3-PAP-42在提高初糖为6%时,发酵产酸可达8.28mg/ml。  相似文献   
77.
于洋  王与胜 《蛇志》2002,14(4):43-43
1 临床资料  病例 1 :患者 ,女 ,2 6岁。肛周包块伴疼痛 4月余 ,有 1次顺产史 (两年前 )及 1次人工流产史 (6个月前 )。避孕环避孕。 4月前发现肛周包块 ,伴间断性疼痛 ,行走或排便时加重 ,与月经有明显关系。肛检 :肛缘平整 ,截石位 2点位肛缘处有 1个 2 cm× 2 cm包块 ,质硬 ,轻压痛 ,界清 ,活动可 ,未见明显条索状物及内、外口 ,直肠指诊无新生物。入院诊断 :肛周包块待查 :肛瘘。行肛周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肛周皮下有一约 2 cm× 2 cm硬结 ,中间有黑色血液样物 ,质硬 ,周围无管腔。切下包块病理诊断示 :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8.
将一种灵敏而简便的~(125)Ⅰ标记肽图分析方法用于估计近年来流行的5株甲1型和S株甲3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变异率。经计算这两种亚型病毒HA的年平均氨基酸变异率分别为0.47%和0.44%。但在1986年分离株与1985年分离株之间则有较大的变化,对HA的变异率与流行病学资料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配制4种含有鱼油(FO)、菜籽油(CO)、棕榈油(PaO)和大豆油(SO)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2.19±1.10) g的细鳞鲑幼鱼52d, 探讨不同脂肪源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生长、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以鱼油和大豆油组最高, 棕榈油组次之, 菜籽油组最低, 其中大豆油组与鱼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细鳞鲑幼鱼肌肉粗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摄食大豆油的细鳞鲑可以明显提升肌肉中的22:6n-3含量, 表明细鳞鲑具有将18:3n-3转化为22:6n-3的能力, n-3 系列脂肪酸是细鳞鲑起主要作用的必需脂肪酸。与鱼油相比, 植物油脂导致了细鳞鲑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显著升高以及胆固醇含量的显著降低, 肝脏中ACC1和FAS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调, 以及Δ6 Fad的mRNA表达量的明显上调(P<0.05)。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的细鳞鲑肝脏ROS、MDA、GPx含量以及TBARS值发生明显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鱼油和大豆油可作为细鳞鲑幼鱼饲料的脂肪源, 而棕榈油和菜籽油不适宜作为细鳞鲑幼鱼的单一脂肪源。  相似文献   
80.
植物分子分类学应用收集的分子生物学资料进行植物系统研究,主要通过研究植物蛋白或核酸(RNA或DNA)的组分和系列,系统分析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并分类排定它们在植物系统中的位置。在分类学中应用最早的是蛋白质电泳技术,由于蛋白质易变性,组成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多,蛋白的分离纯化和序列分析比较繁琐,蛋白操作技术的应用局限性较大。由于核酸操作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不少研究者利用植物的细胞核、叶绿体或线粒体基因组的某些特征,对不少植物进行了系统分类。本文旨在介绍核酸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