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目的:研究珍芪降糖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珍芪降糖胶囊对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尿素氮、肌酐、血小板聚集及肾小球形态的影响。结果:珍芪降糖胶囊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胰岛素含量,降低糖尿病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减轻肾小球病变的作用。结论:珍芪降糖胶囊在降低血糖、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肾小球功能等多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2.
草本层和大气间的碳交换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研究通过静态箱法, 采用LI-840 CO2/H2O红外分析仪, 对新疆天山北坡草甸草原围封9年的样地和围栏外自然放牧生态系统碳交换进行监测, 分析了围栏内外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差异性、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围栏内生态系统碳交换高于围栏外, 围栏内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围栏内外生态系统碳交换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 呈单峰曲线, 且在植物生长季峰形比较明显。在整个监测期间, 围栏内外生态系统CO2净交换最小值分别为-7.62和-6.63 μmol·m -2·s -1, 生态系统呼吸最大值分别为8.55和7.04 μmol·m -2·s -1,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最大值分别为-14.66和-13.89 μmol·m -2·s -1。因围栏内植被得到保护, 草本植物生长茂盛, 光合作用强, 生态系统CO2净交换较小, 同时有机碳的输入增强了生态系统呼吸。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碳交换与气温和0-10 cm土壤温度显著相关, 与气温的相关性高于与0-10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 且围栏内禁牧处理相关性高于围栏外自然放牧草地; 土壤含水量与生态系统碳交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但其相关性略低于温度与生态系统碳交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3.
样品来源、基因含量、检测方法和分析目的的不同,采用的核酸分离、扩增和标记方法各异。核酸样品制备条件的优化处理主要包括核改的单链化处理,片段化和标记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可显提高基因芯片检测的特异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394.
目的:获取本地区正常人群鼻咽部脑膜炎奈瑟菌携带情况,为政府制定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流行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检正常人群(按人群防疫监测共分四组:2~4岁、6~8岁、9~12岁、25~39岁组)鼻咽拭子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血清分型。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403人共检出22株脑膜炎奈瑟菌,总检出率为5.46%,男性检出9株,检出率4.46%,女性检出13株,检出率为6.47%,其血清分型为A型群3株,B群14株,C群2株,1892型1株,未定型2株,2~4岁组检出6株,检出率8.57%(6/70),6~8岁组检出4株,检出率7.41%(4/54);9~12岁组检出6株,检出率8.00%(6/75);25~39岁组检出6株,检出率2.94%(6/204),男女性别之间及少年不同组别正常人群鼻咽部脑膜炎奈菌携带率经X^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而少年组与成人组比较和差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调查显示,本地区正常人群鼻咽部脑膜炎奈环瑟菌携带率为5.46%,处于较低水平,血清分型以B群为主,本地为非流行株。不同性别正常人群鼻咽部脑膜炎奈瑟菌的携带率无差别,儿童携带率较成人高,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目前不具备流行特点,A群脑膜炎奈瑟菌未造成本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395.
为研究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功能 ,用差异显示法发现了 1个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片段CG14 .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 3X上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融合蛋白 .通过谷胱甘肽 Sepharose 4B亲和柱纯化该融合蛋白 .经Xa因子酶切后Western印迹方法证明 ,靶蛋白分子量约为 8kD ,与预期分子量相符 .用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 .免疫印迹实验表明 ,血清中含有CG14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为进一步研究CG14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96.
基于土地覆盖和NDVI变化的拉萨河流域生境质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燕萍  卢慧婷  王慧芳  严岩  吴钢 《生态学报》2018,38(24):8946-895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覆盖和植被变化都会对生境质量产生影响。青藏高原是众多珍稀高原动植物的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拉萨河流域是青藏高原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核心地区,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带来的胁迫和压力持续增加。为揭示近些年来土地覆盖和植被变化对拉萨河流域生境质量的影响,选择生长季NDVI作为植被变化的指示因子,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各年份的生境适宜度进行修正,利用In VEST模型评估了拉萨河流域1990—2015年的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5年拉萨河流域土地覆盖变化整体相对较小,其中人工表面和湿地面积增幅相对较大,分别为82.65%和32.40%;土地覆盖变化的转移方向主要为稀疏草地转化为草原和草甸、耕地转化为人工表面以及冰川/积雪转化为荒地。植被变化方面,1990—2000年,除流域中上游的裸岩、裸土地区和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外,流域NDVI整体有较显著上升;而2000年以后略有下降。从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来看,高质量生境主要分布在流域下游、念青唐古拉山南侧河谷地区以及拉萨河源头等地区,低质量生境主要分布在拉萨市市辖区及周边、林周县县城及周边,以及流域中上游的荒地等地区。从时间变化上来看,1990—2000年,拉萨河流域整体生境质量指数从0.51上升到0.57; 2010年和2015年整体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56和0.55,较2000年略有下降。相比于土地覆盖变化,NDVI对生境质量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97.
摘要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联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激素(TSH)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纳入研究人员共102例,均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从2017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PTMC患者。将其按照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成转移组35例及无转移组67例。对比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血清Tg、TSH水平。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以及血清Tg、TSH水平预测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转移组病灶形状不规则、病灶有微钙化、肿瘤大小≥0.5 cm、紧贴包膜人数占比分别为91.43%、60.00%、40.00%、48.57%,相较于无转移组的74.63%、32.84%、17.91%、23.88%均较高(均P<0.05);两组回声、边界、血流征象、FT3、FT4对比差异均不明显(均P>0.05);转移组血清Tg、TSH水平相较于无转移组更高(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病灶形状不规则、病灶有微钙化以及血清Tg>2 ng/mL、TSH>0.5 mIU/L、肿瘤大小≥0.5 cm、紧贴包膜均是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联合血清Tg、TSH预测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上述指标单独预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联合血清Tg、TSH预测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较高。此外,病灶形状不规则、病灶有微钙化以及血清Tg>2 ng/mL、TSH>0.5 mIU/L、肿瘤大小≥0.5 cm、紧贴包膜均是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98.
399.
为研究不同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存活率、鳃ATP酶活力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试验共设置4个盐度组(S0、S8、S16、S24), 试验周期42d, 解剖取鱼鳃测定ATP酶活力, 并运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其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 S8和S16组大麻哈鱼幼鱼存活率最高, 均达到98.89%, S0组存活率为94.45%, 而S24组存活率最低, 为83.34%。随着盐度的升高, 大麻哈鱼幼鱼鳃组织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酶活力最高的均为S8组、最低的为S24组。鳃丝宽度随盐度升高逐渐增大且各组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而鳃小片长度和宽度均随盐度升高逐渐减小。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升高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逐渐增多、顶膜变小且微绒毛消失; 同S0组相比, S8组和S16组鳃丝表面扁平上皮细胞之间的轮廓更加清楚且环形微脊条纹清晰, 而S24组鳃丝表面扁平上皮细胞之间界限模糊, 环形微脊间有融合或间断情况; 鳃小片底部扁平上皮细胞表层结构由清晰逐渐变得混乱、气孔数量逐渐减少且孔径变小。因此推测大麻哈鱼幼鱼在降海阶段适宜的盐度生存范围可能介于8‰—16‰, 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