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3篇 |
免费 | 134篇 |
国内免费 | 553篇 |
专业分类
18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62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53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31.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组织培养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Ⅱ.组织分化和器官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后,在它外围部分的局部表面可以由愈伤形成层发生周皮。同时在它内部有星散的管胞和维管束分化,这些维管组织并不构成维管系统,与器官发生无任何联系。此外,愈伤组织内有由薄壁细胞不规则地发生胚性细胞,它具有分生细胞的性质,以它不同的细胞分裂形式,产生两种分生组织的结构,即分生细胞团和分生组织结节。分生组织结节形成生长中心而无任何分化,但可分化为维管组织结节,它有以形成层状细胞围绕着许多管胞的结构,在它具有单向极性时,从它发育成根原基,而芽原基则由愈伤组织近表面的分生细胞团分化形成。并初步观察到在愈伤组织中有再次胱分化的过程。对维管组织结节在构造上的差异和根与芽的起源问题,根据观察结果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2.
噬菌体溶壁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壁酶是噬菌体在感染末期表达的蛋白质,可水解细菌的细胞壁,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研究表明,溶壁酶在体外能高效地杀死细菌,同样对感染细菌的模型动物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溶壁酶是一种新型的抗菌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溶壁酶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上糖与肽间的酰胺键或肽内氨基酸残基间的连键,从而使细菌裂解。溶壁酶分子由结合功能域和催化功能域两部分组成,其晶体结构使之具有对细胞壁肽聚糖水解的高效性和特异性。对噬菌体溶壁酶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抗菌机理、晶体结构等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3.
134.
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基因克隆及高效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编码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部分结构基因进行了克隆、鉴定和表达。用RNA PCR技术直接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出0.7kh的靶DNA,酶切分析后将其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x3lC中。SDS—PAGE电泳表明,含重组子的大肠杆菌能够表达出一分子量为37kDa的融合蛋白(P37),后者占菌体总蛋白的22%以上,并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经对纯化后表达蛋白的ELlSA检测,证明它能被猪旋毛虫病阳性血清和抗旋毛虫单克隆抗体识别。研究结果揭示,重组蛋白P37对于研制旋毛虫病诊断抗原和免疫抗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5.
造血干细胞辐射敏感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体内外照射条件下小鼠骨髓多向性造血干细胞(CFU-S)和粒系定向千细胞(CFU-C)的辐射敏感性。它们的 D_0值分别为103.4拉德和173.7拉德,反映了CFU-S 和 CFU-C 是两类在性质上不全相同的干细胞群。在目前尚未建立起除啮齿类动物以外的多向性造血干细胞测定技术的情况下,我们应用体外琼脂培养技术,比较了在体外照射条件下狗与小鼠骨髓 CFU-C 的辐射敏感性,它们的 D_0值分别为58.6拉德和190.2拉德,反映了两者在辐射敏感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阐明不同种属动物的不同辐射耐受性提供了一个根据。联系到 AET 具有降低造血干细胞辐射敏感性以及提高动物的辐射耐受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了在造血型放射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6.
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基因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因子,在真核细胞DNA复制及其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高效热不对称交互PCR法(high-efficienc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hiTAIL PCR)从小麦西农1 376基因组中扩增得到小麦PCNA基因启动子片段,并命名为TaPCNA启动子. PlantCARE启动子在线分析软件预测含有光应答调控元件(Box I)、脱落酸应答元件(ABRE)、花粉发育应答元件(GGTT motif,GTGA motif)及细胞周期转换结合位点(E2F-binding site)等.为了分析其启动子活性, 通过替换pBI121载体上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了TaPCNA启动子与β-葡糖醛酸酶(GUS)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在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 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TaPCNA基因启动子能够驱动GUS基因在烟草叶片中表达,证实了所获得的启动子序列具有启动活性.本研究通过hiTAIL-PCR法克隆得到TaPCNA基因的启动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一例具有超经典型临床特征的FOP患者,并对其ACVR1/ALK2基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大踇趾畸形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等表现进行临床诊断,确诊为FOP。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采集患者、父母外周血,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并直接测序测定ACVR1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以此来确定突变位点。结果:患者具有超经典型FOP的临床表现:先天性大踇趾畸形,先天性双手拇指、食指远端关节僵直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父母无FOP的相关临床表现。基因测序分析示该患者在ACVR1第七外显子发现存在c.1067G>A(p.G356D)杂合错义突变,而其父母无此杂合突变。结论:该患者在ACVR1的c.1067G>A(p.G356D)发生杂合错义突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中国FO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8.
为分析更短的Hbmp-2C端肽是否具有诱骨活性 ,寻求新型的有诱骨活性的基因工程Hbmp-2产品。利用温度诱导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肽段长度为102个氨基酸的Hbmp-2C端肽及其Cys的突变体。表达产物经纯化复性后 ,植入小鼠肌袋模型中测试其诱骨活性。获得了能稳定表达Hbmp 2C端肽的工程菌 ,测序结果与预期的序列完全一致。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 3 0 %。产物经纯化复性后 ,小鼠肌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 :Hbmp 2 10 2肽仍具有诱骨活性 ,而将C端第一位Cys突变的 10 2肽诱骨活性丧失。实验表明 :比Hbmp 2成熟肽 ( 114个氨基酸 )更短的C端 10 2肽仍具有良好诱骨活性 ,这 10 2肽N端第一个Cys对其诱骨活性可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9.
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绿原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绿原酸产生的几种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绿原酸的过程中,第15天绿原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35g/L的蔗糖为最适碳源,MS培养基为最适悬浮培养基,pH为5.3时利于绿原酸的合成,2,4-D、NAA对绿原酸合成的促进效果不大,添加1.0mg/L的6-BA绿原酸的合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0.
有限元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元分析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以离散化的区段即单元对连续场作逼近,单元间以结点相连,单元内场变量变化规律以某些近似函数表示,求解以有限矩阵形式出现的场的方程,得到整个系统的结点场变量值,确定单元内的场变量值,从而确定连续场的场变量值。 有限元法应力分析有四十余年研究历史。1972年Brekelman等首次将其引入矫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