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59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将人BMP-2的编码区cDNA克隆至穿梭载体pShuttle,以PI-SceI和I-CeuI切下含BMP-2编码区cDNA的片断,在体外与PI-SceI/I-CeuI切开的腺病毒DNA连接,构建重组有BMP-2全长编码区基因的腺病毒DNA,PCR鉴定正确后,经PacI酶切线性化,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EK293细胞,反复冻融制备重组腺病毒,空斑形成试验测定病毒滴度约为7.5×106~1.5×107pfu/ml。以BMP-2重组腺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小鼠成肌细胞C2C12,Westernblot检测证实有BMP-2表达。  相似文献   
982.
龙感湖近代沉积硅藻组合与营养演化的动态过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龙感湖浅孔沉积物硅藻分析,结合210Pb代代测定和鞘拱对应分析(DCA)方法,恢复近两个世纪以来龙感湖硅植物群演替历史和营养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初期(1906AD),硅藻种群中小型底禁的Fragilaria类型,Amphora libyca,Pinularia sp.等迅速减少或消失,而浮游种Aulancoseira granulata 增多,与Eunotia类型共同组成优势属种,反映龙感湖开始由贫营养状态向中营养状态转变,为水体富营养化开始发生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硅藻又逐渐由营附生为主的Cocconeis placentula,Epithemia sp.,Gomphonema,.sp。等占主导地位,反映了营养程度的又一次提高,并呈现加重趋势,硅藻组合变化反映的湖泊营养级的增加与流域人类活动影响有关,早期的湖泊富营养化响应于流域土壤侵蚀速率的增加,而70年代以来湖泊营养程度的加重则与龙感湖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和湿地植被的破坏导致湿地拦截功能的减弱或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983.
吴冬云  朱碧岩  李玲 《植物学通报》2002,19(5):629-633,619
反应调节因子是His_Asp磷酸转移信号传导途径的重要组分。它通过在保守的Asp残基上接受由感受器转移而来的磷酸基团对下游基因进行调控 ,以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在高等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发现 1 4种反应调节因子 ,它们可分为A ,B两种亚型。在结构上 ,B亚型反应调节因子的B盒序列和较长的C末端延伸使其具有转录因子的作用 ;在表达特性上 ,A亚型反应调节因子的转录受细胞分裂素和硝酸盐诱导 ;在生化特性上 ,A亚型反应调节因子具有磷酸化酶活性 ,而B亚型反应调节因子可能是AHPs的磷酸提供者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的抑瘤机制。方法:以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裸鼠移植瘤bak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WPG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bak和bax的阳性细胞密度、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肿瘤对照组。结论:WPG的抑瘤机制之一的是通过增强bak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最终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85.
不同作物秸秆对辣椒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室外盆栽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大田作物秸秆浸提液、腐解液及腐解物对辣椒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不同,浸提液抑制辣椒种子萌发,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辣椒发芽指数、胚根长显著或极显著受到抑制,其中以大豆秸秆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秸秆腐解液对辣椒种子的萌发总体上表现为促进效应,腐解物对辣椒的株高、茎粗、鲜质量及根系活力均具有促进作用,且与腐解 物的添加量呈正比;不同秸秆腐解物的化感效应大小依次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大豆秸秆。  相似文献   
986.
直播条件下水稻6个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直播条件下,利用来源于"Lemont/特青"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6个穗部性状及其相互间遗传相关的分子基础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19个QTL,各性状QTL数为2~4个,单个QTL贡献率为4%~22%。共检测到3个染色体区段能同时影响多个穗部性状,其中第1染色体RM212-RM104和第2染色体RM263-RM221区段的QTL能同时影响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数中的3个或4个性状,且这2个区段的QTL对各性状的效应方向相同,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特青’,为各性状间表型正相关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解释。第11染色体RG1022附近的QTL对着粒密度的效应值为负,来自‘特青’的等位基因增加性状值,而对穗长的效应值为正,来自‘特青’的等位基因降低性状值,为这2个性状间表型负相关也提供了一定的遗传解释。此外,对水稻穗部性状QTL在多种环境和遗传背景下的稳定表达及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7.
花鳗鲡脑cDNA文库的构建及GnRH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鳗鲡脑组织为材料,提取总RNA,应用CloneminerTM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cDNA文库。经检测,文库的滴度为4.3×106 cfu/mL,总容量为5.16×107 cfu/mL,阳性克隆率为99.6%,插入片段0.43-3.2kb之间,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532bp。以文库为模板,克隆获得花鳗鲡两种类型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mGnRH和cGnRH-II)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花鳗鲡mGnRH cDNA开放阅读框(ORF)包含276个碱基,编码91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前体信号肽(1-22位氨基酸)、mGnRH十肽(23-32位氨基酸)、一个三肽裂解位点(33-35位氨基酸)和56个氨基酸的GnRH相关肽(36-91位氨基酸);花鳗鲡cGnRH-II cDNA开放阅读框包含264个碱基,编码87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前体信号肽(1-24位氨基酸)、cGnRH-II十肽(25-34位氨基酸)、一个三肽裂解位点(34-36位氨基酸)和50个氨基酸的GnRH相关肽(37-87位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花鳗鲡mGnRH、cGnRH-II cDNA与日本鳗鲡之间的相似性率高达98%;与鲑形目、鲈形目、鲽形目鱼类的相似率为73%-78%;而与鲤形目鱼类的相似性相对较低(63%-67%)。采用RT-PCR 方法分析了两种GnRH基因在花鳗鲡雌雄个体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两基因在雌雄个体的组织表达模式无明显差异;但mGnRH基因在雌雄个体内表达部位多于cGnRH-II的。  相似文献   
988.
微环境在促进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心肌样微环境介导脂肪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有重要意义.将脂肪干细胞与心肌细胞直接或通过细胞培养小室间接共培养,检测脂肪干细胞的分化情况.对于直接共培养体系,采用绿色荧光蛋白CFSE对脂肪干细胞进行标记,然后与心肌细胞以1∶5混合后进行直接共培养,2周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分化的脂肪干细胞,并检测其分化情况.检测方法包括: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特异性肌球蛋白重链(MHC)、肌钙蛋白(TnⅠ)和连接蛋白(Cx43);Western blot定量分析;RT-PCR检测心脏特异性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分化的脂肪干细胞呈现心肌样超微结构,并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和转录因子,并且直接共培养体系中分化的脂肪干细胞其表达率明显高于间接共培养体系中的表达率.因此,在心肌样微环境中,除了可溶性细胞因子对分化起作用以外,心肌细胞产生的机械牵拉对脂肪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9.
990.
人巨细胞病毒是人群中感染非常广泛的一类病毒,近年来其感染引发的严重疾病日益增加.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痰病,须反复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从而导致该药耐药性的出现.本文介绍了巨细胞病毒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结合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病毒的结构特点对人巨细胞病毒的主要耐药突变区域UL97基因和UL54基因的突变位点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耐药突变的高发区域,对进一步研究耐药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及新药的研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对交又耐药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综述,对耐药人巨细胞病毒的研究方向及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