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KCδ是nPKC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其激活机制与特异性位点的磷酸化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剪切密切联系.PKCδ激活后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细胞凋亡:激活多种蛋白激酶级联启动细胞凋亡信号,转位至线粒体诱导细胞色素C等凋亡因子的释放,核转位启动核内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PKCδ的分子结构、激活机制以及调控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2.
白背飞虱与褐稻虱的发生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宜昌县地处长江上中游交界地区(30°32′—31°28′N,110°51′—111°39′E),境内地势起伏,平原、丘陵,山地交错。水稻栽培制度基本上为单双混栽稻区和单季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al)都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通过近几年对这两种飞虱的发生观察及饲养,初步看出:两种飞虱常年混合发生,在生物学特性及种群消长规律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3.
国内救治毒蛇咬伤17年回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健  朱学 《蛇志》1994,6(3):31-35
本文汇集1974-1990年9月国内部分医学期刊,69篇论文报告的12582例毒蛇咬伤,资料显示了中草药,蛇药片治疗蛇伤的前景。认为毒蛇咬伤致多脏器衰竭(MSOF)是致死的高危因素,治疗中早期发现脏器受损期,注意肾、肺、脑、血液系统、循环功能的监护,营养支持,将有助于降低病死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自七十年代后半期以来,急性多脏器功能障碍作为一个新课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作者称之为“七十年代综合症”。我院自1985年7月至1988年9月收治蝮蛇咬伤致急性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12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链霉菌M1033染色体DNA经BamH Ⅰ酶解后电泳,Southern转移。根据自测的链霉菌M1033 D-木糖异构酶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寡聚核苷酸探针x-2、x-3,以x-2、x-3及Am-pullariella sp3876 D-木糖异构酶基因(1.17kb)为探针进行杂交,确定与上述探针杂交最强处在15kb左右。从胶上分离出g-20kb大小的片段,克隆到EMBL 3载体中,经杂交筛选后,得到0.6%的阳性噬斑,其插人大小为13kh。将插入DNA的saIⅠ酶解片段(2.5kb)进一步亚克隆于pucl8,得到重组质粒puB l,经酶解图谱、部分序列分析和互补实验确定puBl含有完整的M1033 D-木糖异构酶基因  相似文献   
76.
链霉菌M1033D—木糖异构酶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7.
土壤因子对次生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采用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的系列群落,演替途径和学业速率进行了研究,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目前的演替趋势为马尾松群落-马尾松、落叶阔叶树嫩落-落叶阔叶树、马尾权群落-落叶阔叶树群落,但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阔叶树的侵入、生长状况不同,群落具体的发展途径和速度有差异。制约森林演蝗主要土壤因子为土壤 不分和土壤厚度,它们通过对马尾松、枫香、黄檀、栓皮栎等主要树种显著度,对树种竞争  相似文献   
78.
5-羟色胺(5-HT)是参与调节胃肠道运动、内脏敏感性、分泌等功能的重要神经递质和信号分子。肠道菌群对5-HT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已发现一些产芽孢细菌(spore-forming bacteria,SP)类肠道微生物能刺激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EC)产生5-HT。微生物通过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激活神经分泌机制来调节胃肠运动,某些TLR通过作用于5-HT受体调节小鼠回肠的自主收缩和5-HT诱导的收缩反应。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对5-HT综合征及其相关生理和病理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5-HT与TLR及肠道菌群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为阐明北亚热带.南暖温带过渡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其组分的碳排放速率及其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响应规律,本研究用壕沟断根法布设了土壤呼吸组分分离试验,并对土壤温湿度与呼吸速率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呼吸速率在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土壤温度低于15℃时,呼吸速率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控于土壤温度;土壤温度高于15℃,而含水量低于0.20kg·kg^-1时,含水量对呼吸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土壤温湿度分别高于15℃与0.20kg·kg^-1,呼吸速率同时受到土壤温湿度的影响;土壤温湿度分别能解释呼吸速率季节性变化的80.36%~94.94%与7.20%~48.45%,温度的影响高于含水量;5种类型中土壤呼吸、自养与异养呼吸的Q10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30~2.44、2.49~2.82与2.09~2.35,每个类型中自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均为最高,其次为土壤呼吸,异养呼吸最低;锐齿栎幼林、锐齿栎老林、华山松与短柄袍针阔混交林、千金榆与短柄袍阔叶混交林及栓皮栎林自养呼吸日贡献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5.19%~57.73%、28.73%~49.24%、28.67%~49.82%、24.24%~41.70%与30.07%~46.22%,土壤呼吸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105.15gC·m^-2·a^-1、779.12gC·m^-2·a^-1、821.23gC·m^-2·a^-1、912.19gC·m^-2·a^-1与899.50gC·m^-2·a^-1,其中自养呼吸的年贡献率分别为52.89%、39.77%、44.17%、38.15%与43.26%,若考虑断根样方内细根分解的影响,则自养呼吸的年贡献率分别为65.56%、47.95%、53.80%、46.83%与53.86%;5个林分间的土壤呼吸速率、异养呼吸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自养呼吸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型间活细根生物量的差异解释了自养呼吸速率差异的94.71%。  相似文献   
80.
黄瓜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黄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黄瓜专化型引起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严重制约着黄瓜产业的发展。【目的】从河西走廊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黄瓜枯萎病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放线菌菌株,探究其分类地位及其最优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放线菌,平板对峙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其最优发酵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菌株16-3-10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菌株,最优发酵配方(g/L):小米10.0,乳糖20.0,蛋白胨1.0,NaCl 5.0,CaCO3 6.0,最优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8°C,装瓶量50/250 mL,培养3 d,起始pH 10.0,抑菌率达82.50%,比优化前增加153.43%。【结论】菌株16-3-10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