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尖吻蝮(Dienagkistrodon acutus)幼蛇成活率低的原因,观察不同温度条件和不同卵大小对尖吻蝮幼蛇的孵化、幼体特征、转化率、幼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不同窝尖吻蝮蛇卵按产卵日期相差不超过1天分为同一组,每组随机选择不同的温度进行孵化,采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进行控温,以常温孵化作为对照试验,幼蛇出壳后采集相关试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在环境条件、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相同情况下对幼蛇饲养3个月,然后统计各组成活率。结果尖吻蝮幼体的孵化和幼体特征及存活率与孵化温度条件有明显相关性,孵化温度越高,孵化期越短,畸形率越高,蛇卵重量转化为幼体体重的转化率越低,3月龄幼蛇存活率越低。较大的尖吻蝮蛇卵孵出的幼蛇个体较大,生存力较强,存活率较高。结论尖吻蝮幼蛇的存活率与孵化温度条件及蛇卵重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较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4-26℃,蛇卵越大幼蛇存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42.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对植被影响的研究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林线交错带糙皮桦(Betula utilis)光合特性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 与对照样地相比, OTC内日平均气温(1.2 m)在植物生长季中增加2.9 ℃, 5 cm土壤温度增加0.4 ℃。增温使糙皮桦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分别增加17.4%、21.4%和33.9%, 但对糙皮桦幼苗叶片的水分利用率(WUE)却没有明显影响, 而对糙皮桦的叶氮浓度却表现为显著的负效应。同时, 增温能显著增加糙皮桦幼苗的最大同化速率(Pnmax) (+19.6%)、暗呼吸速率(Rd) (+14.3%)、表观量子效率(AQY) (+7.9%), 但对其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却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 增温使糙皮桦幼苗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电子传递速率(J)分别增加了12.3%和11.7%, 而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和CO2补偿点(CCP)对增温却并不敏感。该研究表明, 模拟增温对林线糙皮桦光合生理总体上表现为正效应, 这有可能帮助该物种对未来气候变化更快更好地适应。  相似文献   
43.
目前,我国历史遗留铬渣堆场多数采用湿法解毒工艺进行处理,但大量化学药剂的添加不仅增加了成本,引入了污染物,而且随时间的延长铬渣中的Cr(Ⅵ) 源源不断的返溶,场地出现返黄现象,形成二次污染。为了持久稳定的修复铬渣,研究人员提出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湿法解毒后铬渣中Cr(Ⅵ) 的返溶。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修复铬渣污染场地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述了铬渣的危害、处理现状及传统的铬污染修复技术,并以湿法解毒铬污染为例,重点揭示了处理后铬渣中Cr(Ⅵ) 的返溶机理,由此可知湿法解毒后的二次污染不可避免。随后详述了微生物修复Cr(Ⅵ) 过程中生物还原、生物吸附和生物矿化三大作用机理,并阐述了铬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物种的响应及群落结构的演替,最后,总结了微生物修复铬渣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4.
利用尼龙膜作为介质,以0.4mol/L的NaOH为层析液,进行膜上层析,分离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酸探针和未掺入的放射性游离单核苷酸,再经放射性强度测定即可计算出标记后的核酸探针的放射性比活。方法简单快捷,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少,完全可以替代经典的三氯乙酸沉淀法及滤膜吸附法。  相似文献   
45.
46.
分别用浓度为25mmol/L、50mmol/L、100mmol/L和200mmol/L的NaCl、Na2SO4和Na2CO3的营养液培养小麦4d,较之不含盐的营养液,其自由基含量上升,产生速率增加,叶片质膜透性增加。不同盐的影响也不同,在低浓度时,NaCl的影响大于Na2SO4,高浓度时,NaCl影响小于Na2SO4,Na2CO3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也表现出小麦叶片自由基含量和质膜透性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认为,盐胁迫促使自由基含量增加,自由基通过过氧化作用影响质膜透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47.
川西亚高山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BF)、针阔混交林(MF)、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FF)、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林(SF)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林(CF)的碳贮量、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1)在5种森林生态系统中, 土壤碳含量和碳贮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地降低, 且与土壤深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2)地被物碳贮量分别为SF(23.97±1.77)>FF(21.35±3.64)>MF(11.78±1.21)>CF(9.09±0.91) >BF(8.16±1.34) 103kgC·hm-2, 对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贡献率差异不显著, 约占3%~4%; 3)乔木层对植物碳贮量贡献最多, 根系碳贮量占植物碳贮量的比例在13%~19%之间; 4)SF和FF的碳贮存以植物为主, MF、BF和CF的碳贮存则以土壤为主; 5)整个生态系统的碳贮量依次为SF(729.92±43.49)>FF(618.86±53.97)>MF(353.88±21.76)>BF(247.79± 17.15)>CF(244.52±18.70) 103 kgC·hm-2, 差异显著, 对应的短期碳固定能力则依次为2.97、3.80、5.15、3.33和4.84 103 kgC·hm-2·a-1。在没有破坏性干扰前提下, 川西亚高山次生林恢复是大气中碳沉降的潜在碳汇。合适的树种及其搭配比例、造林模式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策, 是促进该区域植被快速恢复和增加碳贮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张爱梅  殷一然  孔维宝  朱学泰  孙坤 《生态学报》2021,41(20):8212-8221
根瘤是微生物侵染植物根部并与之形成的共生结构,这些微生物都可被称为植物内生菌。豆科植物根瘤中的内生菌常常又被称为根瘤菌,而侵染非豆科植物形成根瘤的主要是放线菌弗兰克氏菌,这些非豆科植物又被称为放线菌结瘤植物。西藏沙棘是一种典型的放线菌结瘤植物,由于其分布生境的特殊性,对其根瘤内生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对于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的研究,培养方法因难以模拟自然条件而不易获得纯培养,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因此,本研究以生长在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河滩地的西藏沙棘根瘤为材料,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方法,结合OTU分析,对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的多样性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根瘤内的优势属为共生固氮的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其相对丰度为47.63%,共检测到7个弗兰克氏菌属的OTUs;根瘤内除弗兰克氏菌外,还存在大量的非弗兰克氏菌,共检测到1523个OTUs,隶属于22个门、33个纲、69个目、113个科和202个属,相对丰度排名前9的属中有25个非弗兰克氏菌属的OTUs。该研究也表明,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西藏沙棘根瘤中不仅存在着可共生固氮的弗兰克氏菌,并且还分布着非弗兰克氏菌;在同一根瘤样品中,弗兰克氏菌属还具有不同的物种。本研究不仅拓展了西藏沙棘根瘤内生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还为同一寄主植物中弗兰克氏菌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49.
1988年生物学高考试题试评、阅卷和总结工作结束了,我们分析了今年生物学高考试题,以及答卷中的各种典型情况,并据此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以利今后生物教学提高质量。一、试题分析今年高考生物试题重视基础知识,题型稳中有变,量多,面广,难度有所提高。与前两年相比,命题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又迈出了新的一步。1、从比分来看,今年试题中的生物学与生理卫生学比例接近了3∶2,其中生物学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P53基因热点突变的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1例TNBC患者手术石蜡标本的P5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ADx-ARMS方法检测P53基因突变热点情况,并分析两者与TNBC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71例患者总共有1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复发或转移发生率为19.7%。71例患者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0%,P5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或转移率为18.4%,与P53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的复发或转移率2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共有5例患者检出P53热点突变,P53热点突发生率为7.0%。P53热点突变全部都在P53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中检出,而有P53热点突变的患者均没有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P53热点突变在TNBC患者中发生率不高,均出现在有P53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中,而出现P53热点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