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关于高山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实验大鼠心脏功能方面的变化,我们进行了不少研究,但至今尚不了解其在心肌酶方面的变化。为此,我们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恢复过程中右心室肌ATP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求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研究心脏功能改变所依赖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2.
昆虫共生菌在宿主昆虫的生长、发育及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利用16S rDNA文库随机测序法分析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初孵幼虫和1日龄整个虫体、3龄幼虫中肠和5龄幼虫中肠的细菌菌群组成,以探究甜菜夜蛾共生菌可能存在的作用。结果显示,在甜菜夜蛾中发现了12种共生细菌,其中有1种共生细菌只能鉴定到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有3种可以鉴定到科,分别是丛毛单胞菌科Comanonad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和草酸杆菌科Massilia;剩余8种均可以鉴定到属,分别是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噬酸菌属Acidovorax、噬氢菌属Pelomona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丛毛单胞菌属Cruvibacter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在得到的571条有效序列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相对丰度最高,占72.3%,属于优势共生菌。其次是噬氢菌属Pelomonas和噬酸菌属Acidovorax分别占12.8%和5.6%,剩余种类的相对丰度均低于5%。本研究结果证明甜菜夜蛾中存在多种共生细菌,且其种类和相对丰度随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呈动态变化。其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作为优势共生菌具有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性的重要特征,这为研究甜菜夜蛾为何易产生较强抗药性的机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甜菜夜蛾的微生物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3.
【目的】黑唇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nigritylus Hsiao作为一种植食性昆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个体有转向农作物取食危害的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黑唇苜蓿盲蝽在中国北部地区的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和种群历史动态。【方法】针对10个地理种群256头个体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893bp)进行种群遗传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3个单倍型,确定1个祖先单倍型H5和3个高频率单倍型。Mantel检测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中性检验和Beast分析显示种群整体经历了扩张。AMOVA和种群间成对Fst分析表明种群间遗传差异整体较低。Migrate分析显示种群间存在大量的基因流。BI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Network网络中介图分析显示种群在整体扩张的同时,部分种群个体已经出现了遗传分化并形成独立的遗传支系,虽然各种群遗传单系还没有形成。【结论】作者推测人为干扰可能是导致黑唇苜蓿盲蝽整体扩张的主要原因;种群间高水平的基因流是导致低遗传差异的重要原因;廊坊种群与其它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和低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是由于该种群在扩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漂变。  相似文献   
144.
藻状菌类,特别是其中毛霉目的一些属种,多用于科研和生产,因而研究保藏这些菌种的方法和效果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是采用矿油封藏法、麸皮保藏法和冷冻真空干燥法保存18属120种548株毛霉目菌种(另外有霜霉目腐霉属7种11株)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5.
【目的】革兰氏阳性菌中的dlt操纵子编码细胞壁中磷壁酸发生D-丙氨酰化修饰所必需的酶。D-丙氨酰化使细胞表面产生正电荷,并因此排斥带正电的分子,例如阳离子抗菌肽,从而赋予对宿主的抗性。本文中,我们研究了dlt操纵子对苏云金芽胞杆菌表型性状的影响及在对昆虫毒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Δdlt ABt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表面电荷差异分析、抗逆性分析和毒力测定。【结果】结果表明,dlt A的失活显著降低了细胞表面的净负电荷,对阳离子抗菌肽(多粘菌素B和溶菌酶)的抗性和碱耐受性显著下降。同时,Δdlt ABt的生长曲线发生明显改变,细胞表面粗糙且形状不规则,生物膜形成减少和群游运动能力增强。此外,dlt A的失活降低了对昆虫中肠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并减弱了对家蚕的毒力。【结论】研究结果表明,dlt操纵子介导的磷壁酸发生D-丙氨酰化修饰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许多表型性状密切相关,并且在苏云金芽胞杆菌对昆虫的致病性及抵抗昆虫体液免疫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通过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阴道菌群,探讨HPV感染与阴道微生物组的关系。方法 选取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3例HPV阴性女性(对照组)及39例高危型HPV感染者(HPV感染组)为研究对象。对细菌16S rDNA的V1V2域扩增后,使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两组对象阴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与结构差异。结果 在门水平上,两组对象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要优势门,其在感染组中占55.0%,在对照组中占88.4%。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感染组患者的阴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Se结果显示加德纳菌属在感染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型患者中为优势菌,乳杆菌属为对照组优势菌。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者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加德纳菌属为LSIL与HPV阴性女性的差异菌,乳杆菌属为HPV阴性女性阴道特征菌。  相似文献   
147.
颅骨性别鉴定在法医学和颅骨面貌复原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传统颅骨性别鉴定需要专家参与且主观性强、计算机辅助方法需要人工标定特征点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改进卷积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法的颅骨性别鉴定方法。首先,获取三维颅骨模型多角度颅骨图像,利用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计算每个样本的每张图像属于男性和女性的概率;其次,基于概率均值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每张图像对性别鉴定的权重;最后,利用上述步骤得到的最优参数构造决策函数,通过决策值完成颅骨性别鉴定。本文方法抛弃了繁琐的手动测量,对完整颅骨的性别鉴定正确率高达94.4%,对不完整颅骨的性别鉴定正确率高达87.5%,能够获得较好的颅骨性别鉴定性能。  相似文献   
148.
GeBP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表皮毛的生长发育,并且参与控制植物叶片的发育。该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全基因组范围内搜索GeBP基因家族,并从氨基酸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染色体的物理分布、系统进化、序列比对、功能结构域、组织表达情况等基本特征方面对GmGeBP基因家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共获得9个GmGeB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其中仅2个基因含有内含子,且都只有1个内含子,表明该家族成员基因构造比较简单但稳定。(2)GmGeBP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39.65~49.24 kD,理论等电点为4.65~9.08;这些成员基本上都是酸性氨基酸,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3)这9个基因不均匀的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10和20号染色体上分别分布2个GeBP基因,3、5、13、15、19号染色体上各分布1个基因。(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豆与拟南芥对应的GeBP成员亲缘关系较近,分别聚类到4个分支,而与水稻的距离较远。(5)结构域分析表明,9个GmGeBP成员都包含DUF573结构域,推测该部分在GeBP转录因子中很可能是与靶标基因顺式作用元件互作的结构域。(6)通过分析大豆GmGeB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组织表达,发现不同基因在大豆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该文对大豆GeB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分析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大豆表皮毛发育的分子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9.
昆虫组织蛋白酶B在昆虫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转录组数据库中挑选Cath B并克隆得到全长cDNA序列,使用qRT-PCR分析这些基因在不同寄主专化型棉蚜不同龄期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分析棉蚜体内5个高表达组织蛋白酶B基因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比较了不同专化型棉蚜在寄主转换之后的表达差异。研究发现,这5个基因在不同龄期不同寄主上均表达。棉花型棉蚜在棉花寄主上不同基因间的表达各不相同。黄瓜型棉蚜在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上AgCb-1、AgCb-2、AgCb-3基因均在成蚜时期表达量相对较高,AgCb-4、AgCb-5基因表达量则与之相反。分别将棉花型棉蚜和黄瓜型棉蚜转接到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上后,棉花型棉蚜AgCb-1、AgCb-4基因和黄瓜型棉蚜AgCb-1、AgCb-2、AgCb-3基因均在成蚜不同时期的表达量显著大于转接前。结果表明:AgCb-1、AgCb-2、AgCb-3、AgCb-4、AgCb-5基因表达量伴随着棉蚜的生长发育以及寄主的转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说明组织蛋白酶在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0.
pH、食物和光周期对福寿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5 g左右的成年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为对象,研究p H值(2.5—11.5)、光周期(24 h光照、12 h光照和无光照)和食物(喂食和不喂食)三因子的联合作用下对福寿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光照和饥饿条件下,福寿螺在酸性p H值4.5和p H值3.5试验的第24天均达到50%致死率,在碱性p H值10.5试验的第21天死亡率达到53.3%;试验第27天,无光照和饥饿条件下,p H值2.5和p H值11.5的死亡率则分别达到最大为66.7%和80%,产卵量均仅为20粒,孵化率分别低至6.06%和5.97%;24 h光照和喂食条件下,p H值7.5试验的第27天福寿螺体重增长率最高,为17.78%(而12 h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则分别仅为7.03%和5.47%),但此时产卵量只有180粒,孵化率仅为8.23%,延长孵化历时到16.6 d,而此酸度下12 h光照(最接近于自然节律),最终产卵量达到1600粒,且卵的孵化率高达84.66%,孵化历时为13.53 d。以上结果说明,福寿螺具有较强的耐酸碱和抗饥饿能力,但过酸(p H值≤3.5)和过碱(p H值≥10.5)的环境,也会严重抑制福寿螺的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别是在福寿螺缺乏足够食物条件下,抑制作用更强;光周期对福寿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较大,连续24 h光照会极大地刺激福寿螺的体重增长,但同时会干扰福寿螺繁殖,减少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延长孵化历时;而12 h光照在3种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福寿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完全黑暗则会严重抑制福寿螺的生长发育及降低其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