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401.
The Russian wheat aphid (RWA), 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has become a worldwide cereal pest with its dispersion to over 30 countries in this century.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history of its occurrence around the world, it is postulated RWA originated from western or central Asia. The aphid dispersed gradually to Europe and northern Africa, but its big jump across the ocean to North America is still a mystery. There are two overwintering strategies in RWA. The anholocyclic biotype, often reproducing earlier and more offsprings than the holocyclic one, has greater impact on crops in South Africa and United Stat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s on its thermal response, RWA could withstand temperatures below -20℃, while temperatures above 30℃ would be harmful to its survival. The preference to colder condition may determine its distribution on the world. RWA has made great damages to cereal crops worldwide. It caused loss in crop yield by directly feeding on plant nutrition and disturbing the plant metabolism. But its status as plant virus transporter is open to question. By now, the aphid is still a serious pest in many countries and its invasion to more countries and areas maybe continues.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its dispersion apparently needs to be enhanc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02.
二恶英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作用和内分泌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二恶英的概念、来源和毒性、特性及对人体和动物的毒性作用和内分泌干扰。  相似文献   
403.
环境雌激素对动物和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激素是人和动物体内的重要化学信使,对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4.
旨为探究山姜素对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测定山姜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细菌形态、电导率、乳酸脱氢酶(LDH)、蛋白质代谢和DNA的影响,研究山姜素对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机制.山姜素对5株鱼源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8-256μg/mL和5...  相似文献   
405.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对复杂疾病遗传易感性以及基于群体基因识别等方面的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复杂疾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需要对大量样本进行分型.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亟待需要发展一种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于自动化和高通量的分型技术.利用磁性颗粒"在位"固相PCR(insituMPs-PCR)扩增的靶序列,通过与野生、突变标签探针以及双色荧光(Cy3,Cy5)通用检测子杂交实现对样本的分型.应用该方法,对96个样本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其野生型和突变型样本的正错配信号比大于4.5,杂合型正错配信号比接近1,分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06.
鹿蕊属地衣(又称驯鹿地衣)广布于北极以及低纬度高寒地带;在我国多见于北方林带以及高山苔原带。在大兴安岭林区本属地衣往往是一定林型的伴生成员,又为大兴安岭驯鹿群的理想天然牧场,还是地衣抗菌素的重要资源之一。本属地衣在国内外文献记载中我国约有8种以及若干种下单位,其中(Cla-dina portentosa)一种我们尚未见到。本文记载了9种,其中黄雀鹿蕊(Cladinaaberrans)与亚林鹿蕊(Cladina imshaugii)两种我国新记录。此外,对于前人已发表的错误鉴定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407.
密花香薷花蜜腺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密花香薷花密腺分布于子房基部和子房表面,属于一朵花中具二种花蜜腺类型,子房基部的盘状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及维管束三部分组成,分泌表皮上角质层局部有小孔。子房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  相似文献   
408.
胡增高  蒋斌 《四川动物》1995,14(4):154-156
本文对雄家鸽不同生长期血浆性激素和睾丸组织学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果,童鸽性腺小,性激素含量低,切片没有看到各级生殖细胞,成鸽性腺大,性激素含量高,切片见有各级生殖细胞,成熟精子活跃。老鸽生殖机能减退,性激素含量下降,切片只见各级生殖细胞,管壁薄,管腔大,成熟精子少。  相似文献   
409.
正确的贯彻教学原则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作者仅就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贯彻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器官的构造跟机能相适应的观点,来谈谈怎样使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一点体会。 1,贯彻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巴甫洛夫学说的基本原理之一。因而教学大纲上指出:“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建立在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的。在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遵照大纲的指示,本科的教学,应注意贯彻这一观点,才能完成教育教养的任务。根据作者的体会,贯彻这一观  相似文献   
410.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各地几年来相继发生杉木细菌性叶枯病,闽南一带尤为严重。杉木感病后,轻者叶部枯死,重者整株梢部死亡。严重地威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三年来,我们对杉木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初步掌握了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摸索了一些防治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